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生应养成的十大学习习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生应养成的十大学习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比初中课程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一、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却忽视了课前预习。主要的原因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1.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2.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3.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预习时又应该做到什么呢?1.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2.理顺预习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3.归纳预习内容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4.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人预习笔记。

二、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每节课前,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就一定会大大提高。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

而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地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特征,注意才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思路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上课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三、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有利于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

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掌握了具体的概念和原理。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还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了的知识,容量大,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知识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的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四、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做作业,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使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应用,而且得到“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即使做过的习题,也不要一扔了事,而应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五、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只有“吃一堑,长一智”,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的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六、积极应考的习惯

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态度积极。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失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失败的影响。要为万一考不好做“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保障休息。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保证充分的睡眠,适当进行文体活动,保证身体健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审题认真,先易后难。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七、阅读自学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我们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一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

八、仔细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掌握独立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含有想的意味。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九、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像蜜蜂一样,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的蜂蜜。

十、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以上所说的十大学习习惯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教条。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意在让同学们借鉴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