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小”世界的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小”世界的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什么是微距摄影?一个比较广泛接受的概念是,放大倍率在1:1至10:1之间,称之为“微距摄影”。所以一般的微距镜头只能说是刚刚达标(绝大多数微距镜头只能达到1:1的放大倍率),并且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在用微距镜头进行“近距摄影”(放大倍率在1:10至1:1之间,叫做“近距摄影”)。

我认为,只有拍摄不断变化的微观的大自然才称得上真正的微距摄影,而不是拍摄一些人造物的细节。也只有在大自然中去寻找,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微距摄影的魅力,而使用操控性能出众的佳能微距镜头进行拍摄,正是我们感知这一魅力的最佳途径。

上图拍摄的是一只爬在月季花上头上顶着水珠的螳螂。这只螳螂其实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螳螂,体长仅仅1cm左右,随风飘到一朵月季花上时被我发现。当然没这么巧螳螂的头上正好有水珠,从小水滴在它头上形成到小螳螂把水滴弄掉,期间不过几秒钟的时间,这意味着对焦一定要快。我使用的器材是佳能EOS 5D Mark III和Macro EF 100mm F2.8 L IS USM镜头,此外还有一套佳能Macro Twin Lite MT-24EX双灯头微距专用闪光灯,采用手动对焦拍摄。这里的技巧是:采用手动对焦锁定最近对焦距离(此时也就是最大放大倍率1:1),手持前后位移进行合焦,在合焦瞬间迅速按快门拍摄(因为有双灯头闪光灯,不用担心快门速度过慢导致拍虚)。这是我最常用的拍摄微距的方法,对于体型较大的昆虫,我一般采用自动对焦(这是因为佳能Macro EF 100mm F2.8L IS USM的自动对焦速度和精度在微距镜头中都算是非常突出的,一般的微距镜头还是建议配合取景放大器,使用手动对焦更为可靠一些);但在拍摄微小的昆虫时,手动对焦更加可靠。

在拍摄过程中,我发现新一代E F 100mm F2.8L IS USM微距镜头不仅仅是加入了光学防抖这么简单,改良后的镜组结构配合UD镜片对于高反差边缘的色散现象控制的非常好,特别是在背景有双头闪光打出轮廓光的情况下,放大观察螳螂也很难发现色彩溢出的现象。

上图拍到了小螳螂用前足抹掉嘴上水珠的瞬间。小家伙显然对身上的水珠感到很不满意,用前足不停地抹嘴上的水珠。拍摄这张照片时,我使用三脚架固定好相机,在EF 100mm镜头合焦后迅速把佳能MT-24EX双灯头闪光灯的其中一个灯头取下拉至螳螂的背后进行补光。这意味着正面一个主灯,后面还有了一个背光灯,从而抵消掉螳螂身后的阴影让背景显得非常干净。这正是我喜欢双灯头闪光灯的原因——两个灯头可以自由移动,从而实现多种布光方式。

下图是一个盛夏的中午,我在阴凉的大树上发现了这只正在树叶上乘凉的昆虫。炎热的天气让它变得懒惰,对于我这个不速之客它丝毫没有察觉——不过为了避免意外惊扰,我还是选择了佳能Macro EF 180mm F3.5L USM这只并不容易掌握的长焦微距镜头,利用它超长的焦距才能在距离昆虫足够远的情况获得特写照片,由于虫子在画面中占比足够大,甚至可以采用EF 180mm镜头的自动对焦进行拍摄。虽然多数长焦微距镜头的对焦速度比较慢,但EF 180mm 镜头的自动对焦性能还是让人很放心的,不仅精度很高,而且多数情况下USM马达驱动浮动镜组对焦的速度能很好的满足拍摄昆虫的需要。

上图,我在老家的厨房里发现了这只小跳蛛,当时它正好跳到菜板的辣椒上,并且正在用脚须擦眼睛。刚好一台轻便的EOS入门级机身和一只同样小巧的Macro EF-S 60mm f/2.8 USM微距镜头正在手边,在这支微距镜头高效的自动对焦系统的帮助下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被我抓到,画面的感觉就像是跳蛛戴着拳击手套准备迎战敌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背景杂乱的光斑被很好的过滤了,APS画幅的EF-S 60mm微距头凭借圆形光圈一样能获得不错的焦外表现。

拍摄生态微距,耐心非常重要。比如下图中这只白色的蟹蛛就非常不老实,尽管EOS 700D配合专为APS画幅佳能单反设计的Macro EF-S 60mm f/2.8 USM微距镜头,对焦动作已经足够迅速,但捕捉到它的一举一动扔然有些困难,我一度怀疑它有多动症。在我对着它拍了一个多小时以后,才终于拍到这个比较满意的瞬间。蟹蛛之所以叫蟹蛛,是因为它的体型有些像螃蟹,并且还会横着爬。不过,蟹蛛也能直着爬,这点可比螃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