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氨甲环酸对损伤后皮肤纹理的修复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氨甲环酸对损伤后皮肤纹理的修复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化学损伤和物理损伤后皮肤纹理修复作用。方法:5% SLS溶液反复涂抹形成化学损伤模型,3MED照射后形成物理损伤模型。两种不同皮肤损伤模型同时应用5%氨甲环酸水溶液进行涂抹。应用皮肤扫描仪对氨甲环酸组和自我修复组的皮肤纹理改变进行14天观察。结果:氨甲环酸可有效改善化学损伤后质地参数,物理损伤中仅可改善NRJ;氨甲环酸可改善两种损伤后的皮肤表面光滑度和细纹。结论:氨甲环酸在14天内对因化学或物理损伤引起的皮肤表面纹理有显著改善作用。

[关键词]氨甲环酸;损伤皮肤;皮肤纹理;皮肤皱纹

[中图分类号]R32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2-0267-05

氨甲环酸是一种传统的止血剂,具有显著的抗纤溶作用[1]。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皮肤科医师将氨甲环酸应用于面部黄褐斑的治疗,无论是口服或皮下注射,均有有效报道[2-4]。章晓鹰等[5]研究发现,氨甲环酸可以通过干扰酪氨酸酶的酪氨酸催化作用而抑制黑素生成。这为氨甲环酸的美白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分子依据。国外也有研究发现,氨甲环酸可以同样抑制损伤皮肤黑素生成,维护皮肤屏障功能的重建[6]。因而在很多新型化妆品中,氨甲环酸做为一种活性成分被添加进去。然而,氨甲环酸是否会对损伤的皮肤纹理,即微小皱纹,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至今没有明确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两种常见的皮肤损伤模型,即化学损伤模型和物理损伤模型,对损伤皮肤应用5%氨甲环酸外涂14天,1天2次,观察皮肤纹理的修复情况。

1 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27名健康志愿者参加试验,2名受试者因不能按照试验要求而失访。25名受试者完成试验,其中男性10名,女性15名,年龄21~68岁,平均(45.84±16.32)岁。所有受试者均为Ⅲ型皮肤,且背部皮肤健康光滑,无红斑、脱屑等皮疹,无其他皮肤疾患或系统性疾病。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受试者避免在背部使用其他任何药物或化妆品,并避免过度的日光曝露。试验前,每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该试验通过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No. 2011-003),并批准实施。

1.2材料

1.2.1试剂:5%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Lauryl Sulphate, SLS)水溶液(95%分析纯浓度,上海希格玛公司),常温保存。

1.2.2 SS-03紫外线光疗仪:由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灯管规格:TL20W/12R,主要输出波长300~330nm。照射面积为2cm×2cm方形。

1.2.3皮肤纹理扫描仪:由德国CK公司生产,测定皮肤表面的纹理。选用质地参数(texture)和SELS(Surface Evaluation of Living Skin)参数。其中,质地参数包括:能(Energy, NRJ,数值越高,皮肤能量越高)、熵(Entropy, ENT,数值越高,皮肤熵值越高)、同一度(Homology, HOM,数值越高,皮肤越均一)、对比度(Contrast, CONT,数值越高,皮肤间对比度越大)和变异度(Variety, VAR,数值越高,皮肤间变异度越大);而SELS参数包括光滑度(Surface Evaluation of Smoothness, SESM,数值越高,皮肤越不光滑)、粗糙度(Surface Evaluation of Roughness, SER,数值越高,皮肤越粗糙)、表面鳞屑(Surface Evaluation of Scales, SESC,数值越高,皮肤鳞屑越少)和皱纹评估(Surface Evaluat ion of Wrinkles, SEW,数值越高,皱纹越少)。

2 方法

2.1化学损伤皮肤模型制备:选择背部平整部位,用5%SLS涂抹2cm×2cm的区域,连续5天,每天涂抹2次,每次涂抹间隔时间大于4h。制备两处完全一样的损伤模型,一处用TA修复14天,1天2次;一处不处理,观察皮肤自我修复情况。

2.2 物理损伤皮肤模型制备:首先确定每位受试者的最小红斑量,之后选择背部平整部位,用3MED进行2cm×2cm区域的照射。制备两处完全一样的损伤模型,一处用TA修复14天,1天2次;一处不处理,观察皮肤自我修复情况。

2.3 在损伤模型建立前基线(Baseline)、模型建立后(0天)、皮肤修复后3天、7天和14天,应用皮肤扫描仪对试验四个部位(化学损伤TA修复处、化学损伤自我修复处、物理损伤TA修复处和物理损伤自我修复处)进行皮肤表面纹理扫描。

2.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 Inc., U.S.A)医学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对皮肤纹理扫描仪的质地参数和SELS参数,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TA修复与自我修复之间的差异;对于各项参数在不同时间的改变,使用ANOVA的LSD比较。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为P

3 结果

3.1两种皮肤损伤模型的建立:经过5%SLS涂抹和3MED剂量的UVB照射,形成两种典型的皮肤损伤模型。

3.2化学损伤皮肤模型处的纹理修复情况:皮肤在受到SLS损伤后,其质地参数改变不明显,仅自我修复处ENT在7天时有显著降低(P

3.3物理损伤皮肤模型处的纹理修复情况:皮肤在经过3MED照射后,皮肤质地参数改变明显,尤其是NRJ、ENT和HOM出现了逆向增高,而CONT、VAR也出现了逆向降低(P0.05)。与基础值相比,UVB对皮肤纹理改变也有显著性(P

4 讨论

氨甲环酸对于黄褐斑的治疗功效,已经得到了很多临床研究证实。氨甲环酸可以抑制黑素生成,但黑素改变和皮肤纹理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早在1997年,Denda教授研究发现:无论动物试验还是人体试验,氨甲环酸均可以加快表皮更新速度,降低皮肤表面“经表皮失水率”,修复皮肤屏障功能[7]。Katsuta[8]在此研究基础上,发现氨甲环酸可以抑制角质形成细胞与尿激酶类-纤溶酶原激活物间的物理作用,从而加速表皮细胞更新功能。皮肤表面纹理及质地状况是皮肤屏障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文献中报道,皮肤纹理与角质形成细胞间完整性密切相关,而这种完整性正是皮肤屏障功能的一种体现[9]。新近在研究氨甲环酸的治疗机理中,韩国人Na JI证实:氨甲环酸治疗后的黄褐斑皮损处,会出现真表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减少,真皮浅层血管数量减少及肥大细胞减少[10],而这些可能为皮肤纹理改善的组织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认为皮肤屏障功能有两个层面上的概念:文献中经常使用的“经表皮失水率(TEWL)”的降低是皮肤屏障在“功能学”上的体现,而皮肤纹理的改善则是皮肤屏障功能在“形态学”上的体现。

本次临床研究的重点即是观察了两种不同皮肤损伤状况下,氨甲环酸对皮肤纹理的修复作用。我们看到:外观上,化学损伤形成的红斑远不及物理损伤,但其质地参数还是出现了一定降低,皮肤的能量因为化学损伤而引起了损耗。因为SLS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会穿透皮肤表层,选择性损耗角质层中细胞间的脂质成分[11]。但这种能量的损耗,在经过氨甲环酸修复后,会有明显改善,如:NRJ、ENT、HOM、CONT及VAR均有显著增高。相反,物理损伤形成的红斑非常清晰,但其皮肤表面的质地参数反而出现了逆向改变,即皮肤能量的增加。对比我们先前关于光损伤的研究,就不难得出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皮肤对UVB的反应往往先是引起皮肤屏障功能暂时性增强,如:TEWL在光损伤后短期内也是出现降低[12],这和皮肤质地参数出现逆向增加是同源性的。氨甲环酸的修复可以使得这种逆向的改变得以维持,尤其是在NRJ参数上,可以直接提高皮肤能值。但在ENT、HOM、CONT及VAR参数上,氨甲环酸的处理并没有显著的改善,这也说明了光损伤是一种较为深在的皮肤损伤,虽然早期出现机体的保护措施,如:TEWL降低,皮肤纹理能值增高,但随着时间发展,会造成不可逆转损伤,细胞间粘合力降低,皮肤砖墙结构破坏,屏障功能无论是在功能学上,还是形态学上均会出现衰竭表现。氨甲环酸在对SELE参数的改善上,在两种不同损伤模型中是一致的:氨甲环酸可以有效降低皮肤表面光滑度,减少皮肤细纹。这也为我们今后研究氨甲环酸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总之,氨甲环酸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皮肤黑素含量,也可以通过修复作用进行皮肤纹理的改善,从而修复皮肤的屏障功能。当然,本次研究仅仅是在氨甲环酸对修复皮肤纹理方面的一个初步探索,至于修复的原理或其分子机制,可能是将来需要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Dai L,Bevan D,Rangarajan S,et al.Stabilization of fibrin clots by activated 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 and tranexamic acid in FVIII inhibitor plasma[J].Haemophilia,2011,17(5):944-948.

[2]Li D,Shi Y,Li M,et al.Tranexamic acid can treat ultraviolet radiation-induced pigmentation in guinea pigs[J].Eur J Dermatol,2010,20(3):289-292.

[3]Ayuthaya PK,Niumphradit N,Manosroi A,et al.Topical 5% tranexamic acid for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in Asian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J Cosmet Laser Ther,2012,14(3):150-154.

[4]Lee JH,Park JG,Lim SH,et al.Localized intradermal microinjection of tranexamic acid for treatment of melasma in Asian patients: a preliminary clinical trial[J].Dermatol Surg,2006,32 (5):626-631.

[5]章晓鹰,杨希鏸,杨红,等.止血环酸抑制黑色素合成的试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4): 227-229.

[6]Kato H,Araki J,Eto H,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oral tranexamic acid for preventing 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 after Q-switched ruby laser[J].Dermatol Surg,2011,37(5):605-610.

[7]Denda M,Kitamura K,Elias PM,et al.Trans-4-(Aminomethyl)cyclohexane carboxylic acid (T-AMCHA), an anti-fibrinolytic agent, accelerates barrier recovery and prevents the epidermal hyperplasia induced by epidermal injury in hairless mice and humans[J].J Invest Dermatol,1997,109(1):84-90.

[8]Katsuta Y,Yoshida Y,Kawai E,et al.Trans-4-(Aminomethyl)cyclohexane carboxylic acid methylamide (t-AMCHA methylamide) inhibits the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stratum corneum, and accelerates the recovery of barrier function[J].J Dermatol Sci,2005,40 (3):218-220.

[9]Smith W.Stratum corneum barrier integrity controls skin homeostasis[J].Int J Cosmet Sci,1999,21(2):99-106.

[10]Na JI,Choi SY,Yang SH,et al.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melasma: a clinical trial with histological evaluation[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2 Feb 13. doi: 10.1111/j.1468-3083.2012.04464.x.

[11]De Jongh CM,Verberk MM,Withagen CE,et al.Stratum corneum cytokines and skin irritation response to sodium lauryl sulfate[J].Contact Dermatitis,2006,54(6):325-333.

[12]袁超,王学民,杨丽洁,等.光损伤后皮肤屏障功能在24h内的变化[J].毒理学杂志,2011,25(4):48-50.

[收稿日期]2012-12-01 [修回日期]2013-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