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感 创造活力政治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感 创造活力政治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智慧与情感相融的过程。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创造充满生机活力政治课堂

【关键词】情感教学;效应;活力政治课堂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情感的驱动影响下进行的。情感是构成人的活动动机之一。在教学中则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和情感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情感教育是贯穿教育过程的重要内容,假如教师只注重落实授课内容,较少去观察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注重情感沟通,师生之间就会横亘一堵无形的铜墙铁壁,教学效果的实质就难以得到体现。在当前提倡“以人为本”教学氛围下,教师既要“走近”学生,还更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

1.“情感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

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智慧与情感相融的过程。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创造活力政治课堂。

2.情感教学的效应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师生积极参与,迸发激情活力。情感教学效应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2.1 促进学生知、信、行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实现知、信、行的统一。首先是通过感知和理解教材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要从“知”转化为“信”,则要通过“情”,即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信念;再从“信”通过“意”转化为“行”,以达到知识的运用。通过加强情感教学,可以促进知、信、行的统一。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的内容中,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热情,有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激情,有对回馈社会的报答之情,有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手足之情,有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等等。我们在利用课文教材时,可以在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的同时整合教育资源,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也获得情感上的陶冶,教学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交融,促进了智慧与情感相融,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2.2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自主、合作、探究”是其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进行合作。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恰当运用情感交流技能,寓情于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情感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单一的认知信息的传递过程,而是一种师生情感不断升华与交流的过程,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和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善于思考与运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3 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思想政治教学要构建课堂教学的全新框架,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关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素养的要求。思想政治课不但要以理育人,还要以理动情,以理感人。所谓“晓之以理”,就是要用真理教育学生、感动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向上的深刻变化。真理的光辉,具有动人的魅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凝聚了人类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更是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散发着诱人的魅力,也饱含着深刻的、理智的情感。教师通过细细品味和感悟这种独特的深刻情感去阐释真理、揭示真理,并以适当的教学方式去打动学生们的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

2.4 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

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情感,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师生的双方活动,在情感的相互感染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师生之间以情染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课堂对话中师生双方获得精神的沟通,从而激发、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探索发展的欲望和能力,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

3.情感教学渗透思想政治课堂的几条有效途径

3.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情激学。

情感具有迁移功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情感交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自己视为朋友的那种老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的情感,会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和知识上。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下面是笔者对一位老师的访谈记录:

问:“李老师,面对有些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现象,你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李老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

问:“你是如何做到的?”

李老师:“有些学生对政治课内容不感兴趣,主要在于理论化、过于抽象,与现实结合不太紧密,而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教材以外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多给他们讨论的机会。课后与学生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久而久之,课堂上起哄的少了,学生的学习气氛很浓,甚至有时会提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创新见解,让我感到很欣慰,学生们也个个神采奕奕,徜徉在追求真理的海洋中。”

3.2 以课程和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材不是无情物,只有我们付出真情,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如经济学、政治学充满了对国家发展、人民命运的关怀之情,哲学则更是极富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怀之情。“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是我们的政治课最根本的情感因素,也是最能打动中学生的根本所在。同时教材中的许多哲理、事例、人物、名人名言等都是情感教学的好素材,都可以用来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如可结合教材中有关民族内容,引导学生对党对祖国心存感激,知恩图报,进行“感恩教育”,在民族地区,引导各族学生理顺情绪,消除隔阂,融洽关系,进行“融情教育”。政治教师要深刻地领会这些有情之“理”,在教学中正确地表达这些“理”中之情,引领学生体验政治课理论中的“情”。

3.3 创设情景,“触景生情”。

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间的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与情感认同的程度。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情感教学情景的设置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

创设民主参与氛围,使学生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愉悦的言语刺激,以其激昂的语调,幽默的语言;可以通过布置舒适的环境,架构适合的空间,上课时深入学生中间,沟通师生情感沟通的渠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如挂图、漫画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增强教学形象性和直观性。

创设活动情景。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演讲、小品演示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角色参与。教育最本源的意义就是引导,引导学生质疑教材的结论、同学的观点。采用讨论和辩论促进式,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胜心,并以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论辩。通过设置活动情景,触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参与行为,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3.4 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情感升华。

作为政治教师,应表现为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关心,对国内外时事的关心,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保持那种对外界事物常怀有新鲜好奇感觉的强烈兴趣,这样就必然会去多看书看报、搜集资料,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拓展情感教学提供鲜活的教学资源。如在汶川地震,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教师在第一时间播放有关视频资料,强烈地唤起学生对灾区人民的关心牵挂之情。人同此心,情同身受,让学生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厚感情的人。可以通过学生对农民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亲身的体验,深切地感受到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深切地感受到农民工生活的艰辛,深切地感受到大多数农民工是那样的纯朴、善良、勤劳,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则会水到渠成。

通过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具有独特的功能,乡土资源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强烈情感共鸣。2008年2月27日,中央二台播放了《村里来的模特》,讲述的是我市归义镇自幼丧父的贫苦女孩黄超燕个人拼搏,坚韧执着,从默默无闻的山村女孩走向国际名模的拼搏之路。由于视频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与很多学生具有相似性,而且是本乡本土的人,所以视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震憾,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课堂上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他们的精彩回答不断:或慷慨激昂,或真情感悟,或反思自省。正如一位同学饱含深情地说:面对贫穷的家境,面对在大学求学期间外面高薪的诱惑,她毅然选择继续学业;是她让我学会了自信,学会了自我鼓励,让我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她让我学会了要懂得感恩……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万水千山总是情”,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沟通,从内心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以达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创造教师激发热情,学生激发活力,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光彩的活力思想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3] 周宏 周兴生 《教学艺术》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 胡兴松 《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

收稿日期:201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