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歧义与歧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歧义与歧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什么样的语言现象是歧义呢?歧义在定性方面存在分歧,很多语法书往往将歧义与歧解混为―谈,看做是同―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但歧义并不等于歧解,歧义与歧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术语。

[关键词]歧解;歧义;界定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歧解是在交际中实际出现的、对同一句例有不同理解的言语现象,本文主要从歧义与歧解人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歧义

歧义现象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之一,人类使用语言是用有限的字、词表达无限的含义,也就是说语言是人对于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掌握语言的人能借助有限的词汇和支配词汇的规则生成并理解无限多的、从未听到过的语句,语言借助词的组合及其同外部条件的结合能够表达各种意义包括超过语句本身的意义,这是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结果,同时,这又是经济、高效使用语言的体现。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常常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一对多的,如果语言使用者在交际活动中考虑不周,或一时疏忽,没能排除这种多义性,就会产生歧义。那么什么样的语言现象是歧义呢?歧义如何界定?语言学界存在分歧。

研究者给歧义下的定义有20多种,其中吕叔湘、熙(19521、赵元任(1959)、徐仲华(1979)、黄成稳(1982)、祝注先(1984)、路平(1986)、石安石(1994)和王本华(1999)的定义较有代表性。这些定义可以概括为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表达几种不同意义的现象,但彼此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反映了研究者在歧义的定性认识方面有分歧,这主要表现在同形之“形”和歧义之“义”上。为进一步确定歧义研究的范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语言学界还展开了一次歧义划界的讨论,讨论主要围绕歧义与多义、歧义与模糊、歧义与笼统、歧义与修辞、歧义与歧解等方面展开。通过研究歧义就可以考察某一语言形式表达多种语义内容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矛盾找出语言现象中种种复杂的对立关系。

二、什么是歧解

“歧解”这~术语是王建华(1987)在《语境歧义分析》一文中首次使用的。“歧解”是在交际中实际出现的、对同一句例有不同理解的言语现象,它不同于“歧义”,也不同于“多义”。“多义”是语词(语音语义结合体)平面的,“歧义”是语句(句“型”)平面的,“歧解”是语用(句“例”)平面的。“多义”可能导致“歧义”,但“歧义”不一定都是由语词的“多义”引起的;“歧义”可能导致“歧解”,但“歧解”不一定都是由语句的“歧义”引起的。

歧解,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交际双方对同一语句产生的不同理解。歧解不同于歧义。歧义是指句法歧义,句法歧义指由句法内部因素而形成的两种语义结构。而语境因素是歧解产生的关键因素,在歧解现象中,常伴随有句法歧义现象,但语境因素仍起关键作用。歧义是句法现象,而歧解是语用现象,作为句法现象的歧义,同作为语用现象的双关、暗示、模糊等现象是有区别的,而且作为句法现象的歧义一般是可以在一定的语境中消除的。

三、歧义与歧解二者的关系

黄德玉(19911、王希杰(1993)和张黎(1996)讨论了歧义与歧解的区别和联系,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歧义指语言层面静态的抽象多义,歧解指言语层面动态的具体多义,歧义可能导致歧解,但歧解并非都是由歧义引起的。歧解即语境歧义,歧义常指句法歧义。徐思益(1985)指出句法上的歧义着眼于语言分析,属于语句的语义内容;语境中的歧义现象着眼于说话分析,属于说话的思想内容。歧解/语境歧义中的意义不一定是字面意义/认知意义,有时指隐含意义中的预设义、蕴涵义、推断义或会话含义等,这是引起其与歧义划界的主要原因。

歧解是受话者无意误解了发话人的言语信息内容的一种言语现象,是一种“理解的错位”。歧义是由句子本身的原因而形成的,而歧解是在交际过程中,受话者依据自己的认知背景对话语作出的理解。歧义与歧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歧义是表达上的问题,是表达者用一种语言形式传递了多种语言信息的语言现象。歧解是理解上的问题。是受话者无意曲解了发话人的言语信息的语言现象。歧解有的可能是由话语的歧义引起的,有的则不一定,本来没有歧义的话语,有时也会被人歧解。如,对于同一古典诗词作品的文义,有时存在着两种或多种相互分歧乃至矛盾对立的解读,可谓之“歧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歧解,有助于扩大和丰富诗词作品的社会认识功用和艺术审美效果,是值得提倡的。

历年来,在语言研究中人们经常遇到界限不分明的情形,尽管语言学家们竭尽全力去使其精确化,结果却往往令人失望。歧义与歧解相关而相异,常常被人们混淆而误用,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由歧义界定的不确定、不明确引起的,歧解等语言现象的广泛存在往往会造成歧义理解、界定的扩大化倾向。这种扩大化倾向势必会掩盖对真正歧义现象的认识,这对语言分析、语言运用都是不利的。因此,对这些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和重新界定,分析其成因,明确其范围,使之各司其职,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元任.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2002.

[2]周明强.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3]黄德玉,语言中的“歧义”与言语中的“歧解”[J].安庆师范学报,1991,(4).

[4]戴岳.语境歧义现象浅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3).

[5]张黎.言语交际中的歧解现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