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这一次,我们要顾及更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这一次,我们要顾及更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在职业生涯中,几乎每一个项目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约束,即便是一块自身和周边条件都十分理想的基地,也不可能能让我们随心所欲的发挥。当在风貌保护区进行新的工程建设时尤是如此――新建建筑与保留老建筑间距不满足消防要求、建筑风格如何协调、新建建筑施工阶段如何不对保留老建筑的结构造成影响、如何解决新老建筑地下设备管线的矛盾冲突、如何不影响保留老建筑在新的建设施工阶段的正常运营,以及其它种种矛盾冲突曾反反复复的出现。可以说,为了诠释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一个问题已经足够“挠头”,而在泰安道工程中,这些问题似乎来了一次集中体现,因而这一次我们顾及的问题将会更多

1 良木择主而事――原有建材的利用

风貌区中的美国兵营是一个典型的十九世纪砖木结构建筑。为适应新的使用功能,在此次工程建设加固改造中,我们用钢结构梁柱楼板取代了其原本的木质构件,保留了砖结构外墙。当对建筑木结构构件现场调研时,大家惊讶的发现,这栋建筑使用的全部是质地良好的美国雪松,拆下来的梁柱有边长超过700mm的大号木料,而且经过这一百年的时间流逝,木头的木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强度却依然如故。所以,各方都在“觊觎”这批木料。

开始,有人提出如果把它们作为建材出售,价格将是同尺寸新木料的好几倍,这样可以快速回收资金。这一方案遭到建筑师们的一致反对,认为这样无异于用珍珠砌墙。最终在各方压力下,这个方案没有通过。

随后,在美国兵营所在的三号院建设中,需要建一座二层高的小咖啡厅。这个建设项目位置特殊,它在三号院的中央,从保护建筑花园大楼中延伸出来,是这个院的新老建筑的过渡。三号院的主建筑师赵晴提出,是否可以使用处理过的这批雪松作为咖啡厅的外装饰材料,并且同时也将其应用在三号院朝向内院的阳台上,让新老建筑间有一个共通的符号。于是,便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三号院内院――在红砖色的底色衬托下,这批雪松以古朴简洁的形式作为装饰构件出现。在处理过程中,这批雪松只是经过简单的切割,使其仍旧带着自身原本粗犷、坚固的特色;不用常见的清油或混油方式,突出木头自身特性质感;表面经过简单的喷灯烤制处理,再用钢刷稍稍刷出木筋,刻画出时间流逝感。

2 谦虚是一种包容――保护建筑消防措施

在解放北路上,有一栋中世纪城堡风格的两层青砖建筑与四号院相邻,它是始建于1890年戈登堂的遗存建筑,原建筑大部分被1976年唐山大地震破坏。

戈登堂遗存建筑势必会对新的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在天津近些年的建设项目中,不乏通过改造甚至拆除老建筑以迎合新的工程建设的案例,其实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常见和实属正常的。但是面对这样一个饱经风霜、经历了120年风雨、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建筑,最终各方达成共识,从保护老建筑的角度出发,通过现代的手段将戈登堂适当加以改造,以此来处理新老建筑的矛盾。并且,戈登堂还将在改造之后被赋予新的功能。

现存的戈登堂遗址两层总建筑面积为861m2,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为四级。从自身角度来看,的内部独立成为一个防火分区,仅有一部疏散楼梯,二层最近一点到疏散楼梯的距离为39m,这些都不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另外,其西侧、南侧与四号院间距分别仅为5m和4m,不符合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如果试图提高戈登堂遗址的耐火等级,那么其内部的各种构件都要相应的进行防火喷涂以提高耐火极限,但天花等用来装饰的精美木构件将被“包裹”起来,建筑原有的特质将遭到破坏。最终,通过消防性能化评估,我们选择了既能满足规范要求又能实现对老建筑最大限度加以保护的方式。

消防性能化评估认为,因改造后的戈登堂遗址内部同时容纳的人数有限,所以不需要提高耐火等级,因而不需要重新划分新的消防分区,亦不需要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另外,放防止大面积的自动喷淋使建筑造成损坏,因而不在吊顶内增设自动喷淋系统,而主要选择气体灭火的方式,并在建筑内部某些适当的部位增设侧喷淋。

在解决安全疏散问题上,考虑到戈登堂遗址仅为两层建筑,疏散条件相对有利,因此,在不破坏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在建筑室外增设一部应急逃生楼梯以解决此问题。

3 “若即若离”的新老建筑――保护建筑结构措施

由于四号院基本坐落在原市委办公大楼旧址上,地下满布了间距1.5m的预制桩,桩截面300×300mm、桩长13m,承载力很低,用不了又拔不出来,因此给桩基施工造成极大的困难。解决这个矛盾没有巧办法,只能施工队一点一点返旧桩位置,我们一根一根调新桩桩位,新桩在旧桩之间“见缝插针”,桩基施工完成后,许多荷载相近的柱下,新工程桩的间距及排列方向差别很大,新桩之间不时掺杂留有废弃的预制桩,承台不再是方方正正的矩形或正方形,形成了许多异型的多边形承台。基础承台、梁、板施工前,将旧预制桩的桩顶剔除一定长度,使其顶端与基础底板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基础预估沉降量。既保证了新建筑工程桩的数量,又避免了旧桩对基础的不利影响。

泰安道地区遍布众多的风貌保护建筑,新建二号院要与原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屈臣氏大药房、京华饭店大楼等老建筑形成围合的院落。这些建筑有近百年的历史,大多是砖木结构,基础很浅而且基础尺寸较小,现场实际观测及残存的图纸显示,基础无论是材料还是尺寸距离我们现行规范的要求都相差很远。要将新老建筑结合得天衣无缝,又担心招惹到“风烛残年”的“老古董”――避免新建筑扰动老建筑基础,引发其结构开裂甚至破坏,这是需要我们精心细致处理的矛盾。

靠近风貌建筑的一侧,我们把新建筑地下室适当后退留出基坑支护的尺度,地面以下挑出钢筋混凝土板给基坑支护桩以有力的支撑,支护桩在地下对老建筑基础形成永久的保护;没有地下室的部分也后退到足以不影响老建筑基础。新建筑在地上伸出长长的挑臂尽量靠近老建筑。

今天,地面上老建筑“毫发无伤”地与高耸挺拔的新建筑相依相伴,这得益于地面下相互远离又悄悄支撑、地面上互不干扰但使建筑尽量贴邻的结构处理方式。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加之协调统一的建筑风格,使得新老建筑的融合更加完美和谐。

4 “回归安置”与“综合整治”――老建筑设备用房和地下管线整改措施

泰安道项目中,二号院、三号院和五号院院内均有需要保留的且正在使用的老建筑。新老建筑的共存,不仅给建筑专业的设计提出了要求,也需要设备专业针对新老建筑的不同使用需求,在最大限度的不影响老建筑正常运营和不破坏老建筑外观的前提下,结合新建建筑立面及庭院内景观设计的要求,将老建筑墙外管线及影响庭院总体布局的破旧房屋进行拆改,并以院落为单位对设备用房和各种管线进行重新整合并合理布局。这一系列整改方法可以归纳为 “回归安置”与“综合整治”,其在二号院工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回归安置”为老建筑的设备用房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综合整治”使老建筑的设备用房得到合理配置、庭院内的地下管线得到清晰梳理。最终,在节省了面积、造价,缩短了工期的同时,又保证了老建筑的正常运营和新项目的景观效果,使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都得以“最优化”。

在泰安道项目中,我们始终力求在营建新的建筑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护好天津古老的建筑文化传统、街区历史特色,最大限度的为这座城市留下历史的记忆,做到新老建筑和谐共生。毕竟,一座城市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的今天有多么繁华和美好,也关乎于的内涵、特色和文化,而这些都源自于的历史。用现代的方式诠释历史,用历史的方式装点现在,才能为这座城市的未来描绘出更绚烂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