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宝全:艺商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宝全:艺商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木匠出身的战地记者,为保全自己对艺术的真挚情感,在走上从商聚财之路后,仍伺机力行文人之畅的道路。张宝全的商业生涯不但充满了坎坷传奇,更展现出其人艺术与商业交织的超常思维。

张宝全的名片上,印着一串头衔:今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安地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北京四季常青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在这一大串头衔中,实际上只有两个主题:艺术和商业(房地产)。与那些发达起来之后投资文化产业以附庸风雅的纯粹商人不同,张宝全目前的事业恰是其生涯中两个核心主题交织而成的一首奏鸣曲……

"文人墨客",败走深圳

机舱门一打开,热浪扑面而来,张宝全一时恍惚间觉得自己进了桑拿室,汗一下子浸润了身上的每根汗毛。深圳的气候让他恍惚间一时以为自己置身于85年老山前线的"李海欣高地"上,他背着沉重的录音机在战壕里弓腰潜行。

到深圳后初来乍到不舒服的感觉,虽然同样让他有些窝火,但却没能让他有勇气大喊一声"死活天定吧",这多少有点预警的味道--徒劳的深圳之行。

这是张宝全第一次到深圳。时值1992年4月。

住在一间没有空调的招待所客房里,买了一箱方便面,张宝全便一头扎进深圳。一圈逛下来,张宝全完全没找到感觉。深圳一个朋友办了一个小厂,张宝全当时想:只要他能给我一千块钱的月薪,我就留下给他打工了。但即使是这样,人家还是不要,理由很简单:张宝全是个文人。

尽管早年也做过5级木匠,做过炮兵,但12年半的军队生涯中,张宝全的主业毕竟还是拿笔杆子,作为老山前线的知名战地记者,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过;作为"猫耳洞作家",一篇篇的报告文学、小说以各种形式发表过,许多人包括他自己都在不知不觉中给他安上了一种标识:"文人墨客"。另一个有力的佐证是,1988年,31岁的张宝全转业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这是他而立之年的选择,无论如何,这是个郑重其事的选择。

带着"文人墨客"的标识,在朋友看来,他的确不是个可以接受的商业伙伴。对于这一点,他自己也并非始料不及。南下深圳,对于张宝全来说,其实多少也有些不得已的成分。

1992年初,张宝全也曾想进电影厂当个导演,可一大串导演坐着板凳排队等着拍片,这使他犹豫,同时,自己想拍的片子没人投资,别人让他拍的片子他又觉得没有兴趣,他必须接受"你想拍的拍不成,你拍的是你不想拍的"这样的现实,甚至还得应酬那些刚刚发达的还不太习惯西装革履的小老板、投资人。

没有一点困惑是假的,但困惑归困惑,事实摆在面前。在人们尚未充分准备好的时候,经济大潮汹涌而来让文化贬值,要么接着做贬值的文人,"骗人家两个钱花",要么就索性顺流从商,再伺机以商家之力行文人之畅。张宝全选择了后者,35岁的他做了人生中最大的跨越--弃文从商,但并没有背叛自己而立之年的选择。

白手起家,雄起海南

深圳遇挫,张宝全只好打道回京。不过机缘巧合,为帮一位朋友的忙,张宝全很快二次南下,目的地是海南。

飞机舱门一打开,凉爽的海风让人浑身通脱,而脚下是乱七八糟的大工地,张宝全"感觉这个地方好",突然间有了一种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兴奋,而从工地上远远近近传来的无休止的噪音在他听来竟也如闻天籁。

1992年的海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人们为可以莫名其妙地在这片岛屿上创造神话而狂热着。而事实上,历史从来没有恐怕将来也不会再重新安排这样一个混乱却神奇的机遇,让海南成为冒险者的天堂。

在混乱中找着了感觉的张宝全毫不迟疑地在海南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张宝全好玩儿,对什么新鲜的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且非要弄明白不可。他对接近陌生的东西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先跑去书店买上一堆书回来,然后研读,理论上过了关,实践起来就容易了许多。张宝全至今还信奉这个流程,且百试不爽。

整个公司就他一个人,从打字员到接待员、从起草文件到当老板,张宝全身兼数职,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被调动挥舞起来,在别人眼里看来,他"很神"。其时恰逢内陆某金融企业跑到海南寻找生财之途,张宝全的能力被相中了。于是,二者一拍即合,签下合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在海南开发,资金共同筹集。就这样,张宝全创建了房地产公司、海运公司,正式在海南起步。当时的海运生意如日中天,而房产生意也进入了暴利时代,张宝全拿出部分资金去试水。海运生意使张宝全掘到了他人生发展的第一桶金。他一直为自己感到欣慰,当初没有象其他人一样一头扎在地产里,最后没有一点退路。

避开海南地产风暴至今仍是张宝全自认为最成功的举动。"这其实就像驾车一样,一瞬间会使你有灭顶之灾,但凭着一种莫名其妙的直觉,你就能避开。这种直觉不一定是商人的直觉,我更愿意说他是一种灵感,它是细致的、微妙的、不可言传的。"

还是"死活天定吧",就是张宝全说的这种灵感让他索性速战速决,把手内的房地产项目迅速脱手,实行战略转移。1994年底,张宝全大步流星北上入京,还是一路猛行却不闻枪声。

远虑深谋,收获北京

1995年的京城地产还在继续书写着自己的暴利神话,如果动作迅速,战绩自不待言。入京后,张宝全抛去海南大起大落带来的忐忑,想踏踏实实地修建自己的大厦,他的第一个项目是西直门畔的"今典花园"。

张宝全觉得自己12年的兵没有白当,穿越过生死线的人看淡了生死,练就了一身胆气。今典花园项目开发困难重重,张宝全却一笑置之。地产界再怎样风云诡谲,还能比穿越老山的枪林弹雨和布满死亡的"李海欣高地"更沉重?

好事多磨,"今典花园"一期项目从1995年着手,到1997年方正式启动,两年的时间着实让张宝全费了一番周折。按北京当时的政策,外地公司在北京做房地产必须要跟本地有开发权的公司合作。他们开始选择的是住宅集团,但在立项时,住宅集团却不干了;于是只好改同民政部下属的一家企业合作,但立项刚完,该公司也想反客为主,合作又泡了汤,这样重新立项时,张宝全坚决主张成立自己的公司,这才有了后来在京城地产界叱咤风云的安地房地产公司。

对张宝全来说,当兵最大的收获是弄清楚了何谓"战略"、何谓"战术",以及二者之间相得益彰的关系,而张宝全成功运用的经典案例还要数"今日家园"的"拆迁之役"。

对任何一家房地产公司而言,拆迁都是一项棘手的大工程,何况"今日家园"地处北京海淀区和丰台区的交接处沙窝村,此地一向以居住人员复杂、秩序混乱著称。1999年,张宝全正式开始拆迁工作。但在此之前一年,张宝全便请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为其提供免费场地,让其进驻沙窝村,条件是该律师事务所必须为居民提供有偿咨询。其原因很简单,张宝全认为人们更相信自己付费得来的信息。就这样,等到拆迁工作正式启动时,这家律师事务所已经间接为他做了一年多的铺垫工作。结果一个月就拆完87%,创造了当月拆迁当月开工的"奇迹"。此外,"今日家园"还创造了当年房地产市场的多项第一:首次在京城危旧房改造小区内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首次将经济适用房标准提高到高档商品房标准,开创了经济适用房"贵族化"的先河;连续在1999年五个房展会上夺得认购及销售冠军,正式开盘三天销售815套,创"井喷"奇迹。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集团消费快速绝迹,个人购房成为主流,高档商品房市场一下子出现了大滑坡,倒是以经济适用房为代表的普通住宅市场越来越红火。这些市场信号,使刚刚拉开架式的今典花园二期在市场定位上遇到了难题。作为决策人的张宝全最终力排众议,为今典花园二期作出了一个不轻松的决择:坚持高档标准,在产品本体功能和个性化上创新,创造无竞争市场空间。这一定位,为今典花园二期"空间・蒙太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空间・蒙太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小户型面积标准为基本设计单元,可按积木式自由组合成各种中、大户型,甚至是1000平方米以上的超级户型。其楼内无承重墙,空间过渡没有任何明梁、暗梁,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以"模糊空间"理论为指导思想,在产品创新和楼盘销售上双获成功的房地产项目。就在市场一片叫好声中,谁也没有想到,"空间・蒙太奇"却要"变脸"了,并由此引发了京城楼市的"变脸"时尚。

张宝全是这样解释"变脸"的:虽然在做外立面改造之前,"空间・蒙太奇"已基本卖完,而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已从地段竞争、价格竞争发展到文化竞争,"空间・蒙太奇"虽在内部空间上满足了个性化,实现了内部空间的自由转换,但其外部空间也应克服集合式住宅外立面刻板统一的弊端,与内部空间实现和谐统就是它的艺术属性,就是要使其成为让专家认可的建筑作品。由此可见,张宝全骨子里的文人情结,是"空间・蒙太奇"变脸的真正动因。

张宝全把全新的"空间・蒙太奇"设计比作李可染先生的画,乍一看,满纸的黑,细品尝,是一种逆光下的空灵和生动。"空间・蒙太奇"外立面采用黑灰色作为基调,就是追求一种光影下的灵动,这种灵动和金属质感以及线条的不对称性,组合成一种变幻无穷的韵律,使其既像一幅变幻的画,又似一首和谐优美的曲子。

虽然张宝全为"变脸"额外追加了500万投资,但他认为,处处把钱放在第一位的商人不一定是最成功的商人。至少,他不愿意做那样的商人。他追求的是个性与完美,希望"空间・蒙太奇"那优雅的冷静、含蓄挺拔的身影,永远成为京城楼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他无憾亦无悔了。

书家风骨,贯通形神

张宝全的父亲是一艘不大不小的江轮上的船长,母亲是一个普通工人,家有兄弟姊妹六人。无论怎么看,的确都很难在他的成长环境中找到商人或文人的早期教育的影子,但张宝全更愿意相信这一切是与生俱来的。写作、书法和绘画,这些自古文人雅士离不了的东西张宝全也始终离不了。

张宝全早年喜画,近来却因商务繁忙无法以充裕的时间平心静气地酝酿淋漓之作,故转嗜书法。早期书作率情洒脱,有一些费新我的影子,风格宕荡刚健,但整体书风仍属秀美一路;后加入"北京27人团",开始自我清理格局,书风为之一变,笔力苍劲恣肆起来,后学谢无量,结字中规中矩,布局恬静自然。几经嬗变,但率性始终未改。尽管张宝全尚无意于树立强烈的个人面目,但对于"刺激"却情有独衷。

张宝全始终信奉一条:管理者是可以培养的,成功的经营者却是天生的,需擅于打破常规超常思维,而这也正是艺术家所拥有的素质,他始终相信文人有着和商人相似的天生敏锐的嗅觉,这无疑让他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自信。另一方面,张宝全其实还是放不下他的艺术,艺术是对精神的思考,商业是对物质的追寻,房产恰介于二者之间,融会但不中庸,即需要商业上的敏锐又需要艺术上的灵感。

1999年和2000年间,张宝全两次撕掉今日和今典2期的耗资几百万的原有户型设计,统统改用当时国内住宅从未大规模使用过的"大跨度预应力楼板技术";今典二期推出"小户型2代",大至1000平方米,小至40平方米,空间如蒙太奇般可随意剪接、自由组合。很显然,这个设计充满特有的浪漫激情和理想主义色彩。但张宝全还是有些郁闷:想法没有被实践!房子卖出去的倒是不少,但买后真正打通、进行重新创意组合的却不多。

演进管理,融汇中西

张宝全尚"流行书风",即在传统书法的构架下,注重表现形式的自由和灵动。这种书风,是典型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传统赋之以根骨,而现代的表现形式赋之以张扬的个性,体现了一种对东西价值观融通的追求。开发了诸多的房子,张宝全自己住在一个胡同的四合院里,去年刚刚进行了重新装修,也是一种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从当初做项目的几个人到涵盖开发、材料、施工、装修、物管等各环节的综合性集团,今典一直处于超速发展过程中,业已进入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综合性经营转变的新阶段。如何由集中经营,变为分散经营,以开发为龙头,带动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是摆在张宝全面前的难题。

"公司小的时候可以人治,公司大了必须法治;小公司的好坏取决于老板,但大公司的成败则要取决于班子,这是民营企业最难以逾越的一道槛。"张宝全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而这也正是民营企业成功壮大必须要逾越的一道沟壑。

于是,他果断着手进行集团改制,降低发展速度,进入阶段性盘整,然而盘整却是为了日后更好、更快地发展。作为一个综合发展的企业集团,要根据集团内部业态不同,进行个性化调整。如房地产开发,属于资本密集型和以资本驱动经营的,没有良好的资本运营能力和融通网络,房地产开发就会失去优势。盘整正是为了使这一切更个性化,形成在集团内部是小系统、大运作,集团外部是小公司、大规模。既要发挥规模优势,还要保持小公司的灵活。结果究竟如何,只好拭目以待。

加入WTO后,随着国际资本的涌入势必形成一种筛子效应。如何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免遭淘汰并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又一个新课题使张宝全陷入沉思。他对于东西方的管理方式有着自己的认知:中国为人治文化,西方为法治文化,二者差异之大,一如桔枳之异;就像西方尚变,而我们却对文化政体的均衡有着一种惯性的追求和依赖;加入WTO后,市场可以一体化,游戏规则可以统一化,但归根结底必须解决的是价值判断的一致化,传统文化的力量不可小觑,它已渗透在国人的潜意识当中,外现于不经意中的一言一行。

张宝全记忆特别深刻的一则故事是:一个小伙子跑到美国,载着美国结识的女友夜间驾车至一个无人的路口,小伙子没有象所有美国人那样左看三下、右看三下再过去,而是一踏油门就越了过去,结果其女友认为他不守信用,没有安全感而告吹;继而这个小伙子回到国内,又谈了一名中国女友,一天半夜驾车又遇到一个无人的路口,想到上次的美国遭遇,这个小伙子老老实实地停在了那里,结果却又遭到新女友的遗弃,原因是,其女友认为他如此畏首畏尾,在中国肯定成不了事!

由此故事,张宝全对东西方观念差异之大感慨良多。"入关后北京将加速城市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进程,国际化的核心是市场游戏规则的统一,所以国际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融合的过程,这种融合首先是价值观的融合。要培养管理者东西价值观融通的心态和能力,在人治文化的条件下进行法治建设。"

尽管张宝全认为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尚缺乏纯粹的职业经理人,但他还是认为中国必须有职业经理人,包括行业外的人员。张宝全相信:最优秀的办事员不一定是最好的管理人员,而最好的管理人员可能也不是最好的办事员。

"管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壁垒,部门之间的壁垒,遏制因信息不流通而造成的内部交易成本的扩大"。在张宝全看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势必会节约时间成本,并使资金的流动速度加快,投资回报期缩短,最终导致房价下降而商家、业主同时获利。即所谓"羊毛不出在羊身上。"

以今日家园为例,张宝全看中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利润回报率。政府当时估算的成本是每平方米4800余元,但开盘时却只有每平方米4450元,三天内卖了800多套,加上1个月87%的拆迁速度,今日家园实际的资金利息从预算的320元每平方米一下子下降到40元,从而赢得了最大获利空间。

张宝全从事房地产业多年,仍恋恋不忘其自身的艺术喜好。而将两者连接起来则是其一直以来的心愿。这当中,张宝全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在"空间・蒙太奇"会所中辟出3000多平方米成立了"今日美术馆",首推流行书风,这也看出了他对当代艺术的态度--创新和个性。

在张宝全看来,艺术产业形成过程中,民间画廊将是无可质疑的主力军--小商品市场和造假者已经使真正的艺术和艺术家受到迫害,而如今包括中国美术馆在内的相当一部分美术馆和展览馆仅仅是在"卖展览空间",是在"经营房子而不是经营艺术"。比起美术馆固定的展位,"今日美术馆"创造了一个活的空间结构,包括展板、灯光、材料、背景的布置都是活的,都将根据每一件作品的特征从最适合欣赏的视角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安置。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张宝全为"今日美术馆"立下了一个严格的标准:只选择有相当艺术水准的作品来展示,否则给再多钱也不行。

张宝全

1976年当兵,1984年随部队上老山前线任战地记者,1988年转业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放弃导演生涯,投身商海,在北京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有今典花园、"空间・蒙太奇"、今日家园等。爱好文学、书法和绘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住宅与建筑科技展览会上,与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华新国际集团总裁卢铿、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广东金业集团董事长郭梓文、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南京栖霞建设集团总裁陈兴汉、广州祈福新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麟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一道被评为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

建筑既是商品,更是作品。从今典花园到今日家园,再到"空间・蒙太奇",张宝全的建筑风格也从传统转变为先锋。"如果遵循了市场规律,你所生产的基于艺术基础的产品就增加了一个附加值,而且这种附加值是随着市场的成熟而不断增值的,附加值越多,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就越好。"张宝全说。

张宝全崇尚流行书风和当代艺术,并已聘请书画大家王镛为今日美术馆艺术总监,约集了一批书画界实力创新派人士参与其事,开始酝酿一系列"民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