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来《永远有多远》文本主题的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来《永远有多远》文本主题的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铁凝的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自发表以来,便引起文学批评和研究界的热议。本文从主要人物白大省着手,综述1999年以来对其文本主题的研究。

关键词:《永远有多远》;文本主题;人物形象;白大省

中图分类号:G3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发表于1999年《十月》第1期,后又被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先后获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和首届老舍文学奖,引起了批评界和理论研究界的热议。本文就其1999年以来文本主题的研究综述如下:

小说讲述的是“我”的表妹白大省,北京胡同里的一个“仁义”女子的成长过程和情感经历。白大省从小就是一个相貌平平的乖孩子,脾气随和得要命,“她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空怀着一腔过时的热情,迷恋她喜欢的男性,却总是失恋”。白大省从十岁开始了她的“初恋”,一直到上大学时的同学郭宏,工作时的同事关朋羽,和偶然认识的夏欣,她的爱情旅程就是一个不断受到伤害的过程。作为社会角色,她是众口一词的楷模,逢到个人生活,她则是老处于劣势。亲友、家人、同学、同事,谁都可以为了自己免受伤害、获得利益而把麻烦拽给白大省。她所挚爱的男人也只有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选择了她。她承受了一切,且心甘情愿,浑然不觉。

因对白大省形象和其故事的不同角度的解读,可总结出不同的文本主题,整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其一,是女性的主体生命意识。新时期女性作家中,铁凝的作品显示着很强的女性文学意识。 “铁凝各个时期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的再度思索,并提出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才是女性真正的觉醒,是女性精神家园建设的关键所在。”①从少女时代的被忽略,到成年后的被抛弃,白大省处于情感上屡受伤害的处境。正是这样的处境,使得白大省迷失了自己的女性主体生命意识。她的老实本分,她的仁义善良,她的痴心热情,她的纯洁和正派,使她不能像西单小六那样平视甚至俯视男性,她只能对爱情委曲求全。“白大省在爱情上的失误就是永远分不清自己,永远被男人牵着鼻子走,永远没有自我,永远都是遇上一个男人就毫无理由地奉献,好像自己就是为了男人而活。”②

其二,女性生存困境。在《永远有多远》这部中篇小说里,充分表现了作家对女性生存的忧患意识。我们生活在一个实际是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生活中到处隐含着男性话语权,无形中指挥着女人,让女人心甘情愿地臣服。郭宏、关朋羽、夏欣、白大鸣,“这些并不是很坏的男人们,却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男人,是白大省这样的女性所要面对的。”③他们对于宽厚善良的白大省的精神和心灵是一种充满伤痛的挤压。尽管作者在结尾走出了男女尖锐的对立,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这种女性叙事策略下还是体现了对男性中心的解构。白大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在理性认识层次上十分明确地意识到确立主体意识的意义,她在经济上独立,自力更生,凭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深得同事赞扬;她是一个比较主动的女性,对待爱情执着认真,用心投入到每段恋情中,算是一个大胆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但她“在经验和实践中却往往仍然秉承传统意识,表现出与理性认识相反的倾向:依赖性、自卑感和怯懦心理,从而不断掉进男性话语构成的陷阱中,失去了自己的声音。”④

铁凝在一次访谈中解释《永远有多远》的主题设想时说道:“我并不想在小说中写一个善良人的故事,或单纯地呼唤善良。白大省是善良的,但她并不甘于自己的善良,而是希望改变这种情况,变成西单小六那样的女人:有一点儿‘妖’或‘邪’,漂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男人。白大省的愿望合理吗?从女人的本性讲,得到男人的爱与关怀是种本能,最合理不过的。”但是,来自“我”这个表姐对白大省的评价判断,姥姥喋喋不休的责骂,胡同里老人的评价,还有在漫长的学校教育中的优秀表现,工作后所有人包括值班室大妈的夸奖,这些都使得白大省成为了众人的白大省,而不是她自己的白大省。她对西单小六的羡慕,实则是她对自由的梦想。

其三,母性意识与女性意识的背离。铁凝塑造了一个“介于母性与女性之间的社会角色白大省,独特的女性心理使她在剖析女性精神世界时,也直指男权文化的影响对白大省母性意识的强化与女性意识的背离。”⑤白大省在骨子里已把自己的女性意识置换为母性的形象。她勤劳,从小就照顾姥姥;她对弟弟白大鸣的疼爱,也超出了做姐姐的情感;在处理自己的恋爱婚姻问题时,她一上来就确定了“我爱他比他爱我更深”的屈尊与奉献式的择偶标准。她对几任男友的关心、无私的付出更多的已是母性的关怀。这种由过分善良而失去女性的自我意识,可以说是白大省命运悲剧的根本。白大省是我国传统妇女形象的缩影,体现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男人从她怀中得到的更多的是母爱般的温暖,是身心的依托和庇护。

另外,还有一些人从比较偏僻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例如,有人对白大省的仁义善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21世纪初的北京,白大省曾经作为一个仅有的剩余,残存的精神,温暖的死角,行走在那片精神之城。”并从生存哲学的角度来探索小说的主题:“白大省一次次身处劣势的遭遇表明了铁凝对已经逝去的或正在逝去的传统品格的依恋和一种迫不得已的无奈,也反映了作者道德理想的探索,矛盾与困惑。”而郝江波认为“从对女性心灵欲望的揭示,到对欲望与存在之背离的人的迷失的思索,引申出对人的存在的命运性的探问,铁凝完成了《永远有多远》的层进式主题思考。”更有人将小说主题确定为对人类命运的知觉和眺望,“‘永远有多远’的叹问,是对无限性的质疑,将个体生命有限存在与命运秩序无限性的对比凸显出来―个体在命运面前是多么微不足道,个体的永远与命运的永远在时空存在上有着无法想象的差距。”

以上是对《永远有多远》文本主题的综述。因发表的年份太近,还需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解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需要反复咀嚼反复回味。

参考文献:

[1]马,张克勇:《主体精神的续延――读铁凝》,《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2]李英凡:《跋涉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从看女性意识的成长》,《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邓桦:《迷失在伊甸园的天使――浅析中的白大省形象》,《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6期。

[4]张红雪:《妥协与抗争之间――评铁凝小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5]郝江波:《欲望・迷失・命运的多声部叠加――主题探索》,《当代文坛》,2002年第6期。

[6]铁凝:《创作谈:永远的恐惧与期待》,小说月报,1999年第2期。

[7]铁凝:《永远有多远》,《名作欣赏》,2003年第3期。

[8][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舒小菲译,西苑出版社,2009年版。

注解

①马,张克勇:《主体精神的续延――读铁凝》,《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②李英凡:《跋涉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从看女性意识的成长》,《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③肖常纬:《母性?女性?――对中白大省的另一种解读》,《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④邓桦:《迷失在伊甸园的天使――浅析中的白大省形象》,《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6期。

⑤肖常纬:《母性?女性?――对中白大省的另一种解读》,《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