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合”的经济明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合”的经济明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种合作是建立在互利、互惠基础上的,并非把中亚国家视作中国的经济附庸。”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常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搭乘“中国快车”是中亚国家的发展需求

赵常庆指出,中亚各国在独立后普遍遇到了通货膨胀严重、商品奇缺、经济急剧下滑的严重困难。1992~1994年间,一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甚至骤降到独立前的一半。此后,这些国家又先后遭遇东南亚经济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与中亚形成对照的是,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不少中亚国家都希望能搭上中国这趟经济快车,借助区域多边合作走出经济低谷。

除从中国进口大量日用品、食品外,资金、技术缺乏的中亚还希望中国能对其生产性项目进行投资,提供电信,信息技术、农机、化肥生产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并借助中国的地缘优势,打开通向世界市场的出海口。

谈及西方一些媒体有关中亚将沦为中国经济附庸的言论,赵常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小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一定要刻意追求全面发展,这样不仅难度很大,而且也没有必要。

“原料输出型国家与经济落后国家之间并不存在等号。以澳大利亚为例,虽然其主要出口产品是铁矿和羊毛,但由于加工业发达,仍然跻身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行列。中亚国家也应转变观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快本国加工产业的发展。”赵常庆说。

他认为,中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中国因素可以帮助中亚国家加快这一进程。中国政府承诺向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提供9亿美元优惠买方出口信贷,并已开始实施为其他成员国培训1500名专业和管理人才的计划,这些都将给中亚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经济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利和多赢的。对于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地区性组织来说,经济合作堪称是其生命力的‘常青树’。随着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政治关系将更加稳定,安全合作将得到加强。”赵常庆说。

能源、交通、电信、农业领域深具潜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陈五荣说,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中亚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建设性”作用。首先,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本着“互信、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制定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确定了127个合作项目。与此同时,上海合作组织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也已启动。

资料表明,1992~2001年10年间,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四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增长了47.18亿美元和10.12亿美元,而2001~2005年五年间,这两个数据则猛增了184.33亿美元和71.49亿美元。

陈玉荣说,贫困是威胁中亚地区稳定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对维护地区稳定有着长远意义。

陈五荣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能源、交通、电信、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大潜力。过去五年中,这一组织为启动经济合作已做了很多文件准备和项目设计工作,在新时期,关键是要把这些项目付诸实施。

赵常庆认为,中亚国家是中国的近邻,蕴藏丰富资源,对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突破资源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中国也可帮助中亚培训各级管理、技术人才,开拓广阔的旅游市场,在防治沙漠化等环保项目中开展合作。

观念,规则和机制,决定未来的三大要素

赵常庆认为,与安全、政治问题相比,经济合作更容易达成共识,找到共同语言。同时,拓展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经贸合作还有待付出更多的努力。

“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应通过人员培训,高层互访等方式,加强对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开展多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消除戒备和猜疑心理。”赵常庆说。

他认为,开展合作的另一个前提是要制定统一的规则,为多边和双边谈判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他认为,信息交流不畅、缺乏相互了解也是阻碍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因素之一。在这方面,各国政府应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通过设立担保基金等措施降低企业的风险,减少后顾之忧。

赵常庆说,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相对于欧盟,东盟等其他国际组织而言,上海合作组织还很年轻,因此要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上海合作组织在经贸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要建立起商品,资本、劳务能够便捷流通的自由经济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