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纵隔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现报告1例纵隔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病例资料。2009年11月查体胸片检查发现纵隔巨大实性肿物,患者无胸闷、低热盗汗、咳嗽咳痰,无胸痛、心悸等。随后在我科行胸部CT检查,CT检查所见:右中纵隔可见一类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8.0 cm×6.0 cm×11.0 cm,边界清晰光滑,肿块上缘达主动脉弓处,下缘达心底部,肿块右侧缘向右肺内突出,局部肺边缘略有受压,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及右心房受压推移,肿块内密度较均匀,约45 HU,增强后肿块内呈不均匀强化改变。
[关键词] 纵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 R814.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19-02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多发于青壮年及老年人,我院于2009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67岁,于2009年11月查体,胸片发现纵隔巨大实性肿物,患者无胸闷、低热盗汗、咳嗽咳痰,无胸痛、心悸等。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右前上纵隔巨大肿物,大小范围约8.0 cm×6.0 cm×6.0 cm,边缘光滑,考虑为纵隔肿物,以胸腺瘤可能性大。为进一步诊断与治疗,于2010年1月11日来我院门诊就医,门诊以“胸腺瘤”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好,无体重下降症状;精神状态正常,睡眠良好;大小便未见异常。随后在我科行胸部CT检查,CT检查所见:右中纵隔可见一类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8.0 cm×6.0 cm×11.0 cm,边界清晰光滑,肿块上缘达主动脉弓处,下缘达心底部,肿块右侧缘向右肺内突出,局部肺边缘略有受压,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及右心房受压推移,肿块内密度较均匀,约45 HU,增强后肿块内呈不均匀强化改变。如图1~4所示,图1为肺窗,病变为实性肿块,边界欠清晰,周围有散在模糊密度影,对纵隔及大血管有推压;图2为纵隔窗,病变局部与纵隔相对界限欠清晰,密度较均匀,部分病变向纵隔突出,病变周围及双侧胸腔内无液体密度影。纵隔淋巴结肿大,病变测得CT值约45 HU;图3左下图为动脉期纵隔窗,病变未见明显强化征象,CT值约46 HU;图4右下图为静脉期纵隔窗,病变呈均匀一致性强化,CT值约60 HU,病变右侧缘明显强化。术中所见: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后纵隔,约8.0 cm×6.0 cm×4.0 cm大小,表面光滑,纵隔淋巴结无肿大,决定行肿瘤切除术。病理回报(图5)示:(右前上纵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肿物大小为12.0 cm×8.5 cm×5.0 cm;病理切片HE染色后高倍镜下观察:瘤体内由胞质较少的梭形、卵圆形、圆形细胞构成,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较少,细胞间富有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可呈人字形、栅栏状,并有局灶性黏液样变及坏死。免疫组化标记:VIM(++),CD34(++),CD99(++),BCL(-++),S-100(+),MBP(+),NF(-),KI-67(+), HMB45(-),SMA(-)。
2 讨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最初由Klemperer和Rabin[1]于1931年报道,主要发生在脏层胸膜。长期以来SFT被认为是间皮组织起源,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SFT瘤细胞被发现具有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细胞性分化特征。另外SFT不表达间皮标记,且发生部位不局限于间皮,也可于肺内、肾上腺、腹膜、腹膜后间隙、纵隔、鼻咽部、眼眶、及肝脏等处发生,以上说明SFT属于一种间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不详,有人认为可能与接触石棉有关。目前认为,SFT起源于表达CD34[2]抗原的树突状间质细胞,这些细胞弥漫性分布在人体的结缔组织中。
发病情况: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及老年人[3-4],有学者统计多例病例后得出,SFT发病年龄多在38~81岁,平均56岁,发病高峰为40~60岁之间,女性略多见。多数病例表现为局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部分患者为偶然间发现。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出现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如发生在肺内,则患者可出现疼痛、咳嗽和呼吸困难;如发生在肾上腺,则可出现背部酸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本病例为纵隔胸膜病变,诊断依据偏少[5-6]。
CT表现:在CT影像上表现为边界较清楚的孤立性肿块影,无分叶或小的浅分叶,局部可见小的脐凹征。实性部分密度较均匀,一般呈软组织密度影,少有囊变及坏死区并呈低密度影。对周围器官或组织呈推压性改变。增强后实性部分呈中度强化,坏死区不强化。纵隔窗上CT能多方位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及全面了解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而且CT在术后随诊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鉴别诊断:①胸腺瘤(thymoma)被认为起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是前纵隔最常见肿瘤,多见于成年人。CT表现:肿瘤呈类圆形,可有分叶,多位于前纵隔中部,部分胸腺瘤可有囊变。增强后肿瘤呈近均匀性强化。恶性胸腺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规则,侵及胸膜可见胸膜结节形成及胸腔积液。②淋巴瘤(lymphoma)是全身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病理上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两类。CT表现为肿块不规则,呈团块状,肿块较大时中心可发生坏死,并可出现钙化,纵隔内结构可受压移位,增强检查可见轻度强化。
[参考文献]
[1]Gengler C, Guillou L. Solitary fibrous tumor and haemangiopericytoma: evolution of a concept [J]. Histopathology,2006,48(1):63.
[2]Klemperer P, Rabin CB. Pulmonary neoplasms of the pleura: a report of five cases [J]. Arch Pathol,1931,11(4):385.
[3]高英,毕英,智连艺,等.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5):668-670.
[4]李国仁,戴建华,苗福禄.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J].中华外科杂志,2002,4(2):47-48.
[5]张红英,郭立新,步宏.纵隔不典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32(1):41-42.
[6]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31.
(收稿日期:2010-12-0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