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而对于阅读教学这一块,仍沿用过去讲读课的教法,致使教师精力承受不了,学生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我们发现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那就是刻意追求课堂的 “面貌一新”,这样就很容易忽视语文本体教学任务的落实,势必会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个人认为认真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能帮助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1阅读教学要以读书训练为主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 ”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深层交流。其不仅具有人与人的言语交际特征,更突出的是人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在读文章时的理解、体味、反思、运用及学生之间言语的交流与碰撞。然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却把这种对话片面的理解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或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以至于淡化了读书:

其一,阅读教学不是以读书为重点,而是以讨论为主导。读一段课文没有用上半分钟,而安排讨论的时间却用了好几分钟,学生读书浮光掠影,讨论起来难免是空穴来风。

其二,阅读教学不是多向交流,而是一问一答。少数学生“说书”,多数学生“听书”,全体学生则根据老师的问题“猜书”,就是没有扎扎实实地去读书,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然就谈不上。

其三,对话活动不是深层交流,而是非常肤浅。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在课文表面的意思上打圈圈,而忽视了对语言的意蕴的探究。如有一次,我们听一年级《雨点》一课,课文介绍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奔跑,在海洋里跳跃。这些字面的意思学生通过读自己能明白,但有的老师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儿:“雨点都在哪儿?”“在池塘里干什么?”“在小溪里干什么?”其实,“睡觉”“散步”等词语在课文中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才是学生不容易发现的,其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老师却并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因此,学生并没有走进课文深处,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本应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就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学习为核心,整合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服务。那么如何才能使“对话”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落到实处呢?我们认为,学生是对话的主体,而对话的主要形式是读书。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书训练为主线,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注重读书质量,让学生能够“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

2阅读教学应以语言积累为重点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这样说:“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在各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均有具体的训练和“积累”要求。“积累”就是多读多实践。这是以前历次教学大纲从未提过的。“积累”不仅汇集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又注意了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语文课就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学生正是通过阅读学会读书,通过习作学会作文。过去,我们过分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轻视语言训练和语言积累。在教学中,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太少了,思维活动也很少,课文内容讲得太多太深,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语言训练活动被挤掉了,读和写的训练也未落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系语言环境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以词句为重点,可以借助图画、实物、动作,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对于优美的词句,要鼓励学生背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还可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中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有利于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积累语言材料。

3阅读教学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由于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许多语文教师也就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就使阅读教学的课堂又走入了新的误区:

一是课堂游戏化。尤其是起始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堂上老师给学生出谜语让学生猜,猜完后又让学生编谜语,这样用了很长时间才进入阅读学习。还有的老师刚开始以拼图的形式让学生分组,结果,学生跑过来跑过去,十几分钟后,学生的组才分完。我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编谜语和拼图分组的教学形式,而是认为这种教学形式的运用要适度,绝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二是课堂表演化。把表演引进阅读学习,这是老师们在教学改革中的一大创造。学生们通过表演,把阅读的感受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之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大大地增强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但是,有的老师把表演形式化,程式化,不但不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而且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干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三是课堂合作化。课堂上开展合作型的阅读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教师把合作型的学习简单地落实在学习小组的划分组合上,分组学习出现了形式化和庸俗化,课课分组,段段合作,学生的座位频繁调整,降低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我认为阅读教学不能华而不实,赶时髦,抢风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端正教学思想,提高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做到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要以最经济的教学手段,取得最高的教学效率,追求朴实的教风,扎实的效果,要知道我们的教学不是做给让别人看的。

4阅读教学要以学会读书为目的

学生获得知识是重要的,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较为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离开学校、课堂以后,就缺乏自己独立的学习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新《课标》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利用阅读教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能自主有效地学习人类无限的知识。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道理。叶老说:“教师当然要讲,尤宜致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知。”如若教师的观念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学习的结果只能是课堂上读过的.就懂,没有读过的,就不懂;有老师指导能读懂,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就读不懂,更不用说自己处理信息了。这样的学生何以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发展。有人曾说:过去的文盲是不识字的人,而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如果我们的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是我们教学的重大失误,也是我们教师的失职。因此,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教学生学会读书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独立思考。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读书的过程,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