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实验稿和版《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教学建议”的比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实验稿和版《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教学建议”的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1] 和2011年版 [2] 的“实施建议”内容,都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部分。对工作在生物学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认真研读和正确理解新版“教学建议”的精神实质十分重要,因为它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教学理念的具体化,是教师从事日常教学工作的指令性文献。深入细致地比较研究实验稿与2011年版“教学建议”内容的差别,真正读懂和深入探讨修改的意图,能为2011年版“教学建议”的落实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2011年版“教学建议”的修订包括对内容的添加、删除和修改三种方式,其内容变化主要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及时纠正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稿“教学建议”内容的本身并没有问题,而有些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到生物学教学改革目标的落实和有效推进。为了及时纠正这些问题,更好地落实教学建议的精神实质,2011年版教学建议内容的呈现更加简明、科学,避免了歧义的出现。

1.落实教学目标

2011年版增加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其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的内容。这种修订可能是因为,一方面,近十年来的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重视“三维一体”的目标形式,普遍存在追求“大而全,多而高”的目标制定倾向,忽视了一般目标与重点教学目标的区别。另一方面,似乎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是显性目标,教师比较熟悉和容易把握它的层次,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表现为隐性目标,教师的运用和理解程度不够,也不容易把握它的层次。此外,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得较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与落实教学目标不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标与检查存在严重缺陷,以上现象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定要把教学建议落到实处。

2.重视实践教育

针对当前生物学教学,特别是农村生物学教学不重视实验、实践等活动环节,增加了“教师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的内容。这也再次提醒广大生物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实践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纠正过去“以讲代做”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他们长期习惯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相对省时省力,缺少改革的动力;他们对课程标准的精神理解不透,对于探究教学(学习)、活动课的认识不到位,加上一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有限等,导致了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领导一般不鼓励、不提倡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因为他们主要考虑实践活动可能会影响到升学率、学生的安全是否有保障、是否需要支出更多的教学经费、学生的家长是否会认可、是否会影响下一年度的招生等教学管理问题。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克服各种困难,提高对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增加实践活动内容。

3.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活动

关于探究性学习活动,2011年版强调“学习报告的完成”和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为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认识不够,再加上教师的不重视,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及实验报告的质量较差,很少能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必须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入手。要求学生对待实验过程与结果的态度必须实事求是,即从实际情况出发,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求得正确的结论;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过程与结果,即促使学生将理性指向生物学的学习,在好奇心和探求欲望的驱动下通过严格的研究方法和程序,发现科学知识、推动科技进步的求真务实的精神态度。因此教师要在实验和实践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尊重过程与实证,批判性地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灵活的方法与手段来感知不断变化的生物界。

4.探究是一种科学活动

2011年版列举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游戏三种探究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供广大教师参考。自从实验稿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探究性教学活动。这一教学理念确实活跃了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提高了教师从事探究性教学的自觉性,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可能是由于理解的偏差和指导思想的错误,生物学课堂上出现了让人们无法接受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如把开展“学雷锋活动”和其他的公益活动等都说成是“探究性学习”活动,严重偏离了探究性学习的轨道。探究是一种科学活动,为了及时纠正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错误“探究”或不足,2011年版课程标准特别例举了三种常用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引导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的探究教学活动,为更好地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具体的参考。

二、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是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1.进一步强调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的前言部分增加了“教学过程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良好发展”的内容。“教学过程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对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理念的再次强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良好发展”是强调教师要改进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在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即要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公正、公平的科学评价,以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发展。2011年版还明确指出,在“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应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并定期互换,使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增加的这些内容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环境,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2.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部分,增加了“要注意实验废物的妥善处理”的内容。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有毒的、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物质,而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它们进行特别的处理,直接进入下水道或以废物的形式放入垃圾箱,对环境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危害。因此,2011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提醒师生“要注意实验废物的妥善处理”,把保护环境从日常工作和生活做起,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以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从小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需要。

3.突出课程标准的权威性

在“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部分,删除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应关注上述问题”的内容,表明2011年版课程标准不是针对国家课程而言的,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同样有效,即无论是什么课程都要符合这一标准的要求。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地方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与《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有较大的出入,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删除上述内容,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普适性。

三、重视生物学的概念教学

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包括了对生命的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的最显著变化是确立了50个重要概念,并且是以揭示内涵的方式表述这些重要概念的。

1.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地位

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三)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凸显生物学概念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3]之所以增加重要概念的学习,是因为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地位,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对重要概念的教学,使其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实现学生接受能力的螺旋式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与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为学生能够在新情景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2.正确区分生物学的概念与定义

要实现重要概念的学习目标,教师必须正确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是大脑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和相当一部分教师分不清概念与定义的差异。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概念的完整性,强调一个完整的生物学概念包括概念的名称、属性、定义、例证,其他学科的概念也不例外。教师必须使用生物学术语来传递生物学的概念,如生物学中的“种”就是指“物种”,物种就是这个概念的生物学“名称”,它不是农业或林业生产中的品种,更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某种生物(它可能是指一个属或一个科),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物种的“属性”是指物种本身所固有的、实体本质,即个体之间能自由,能产生可育后代,如果不能自由或产生不可育的后代,就不属于同一物种。“定义”是对一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切事物,物种的定义是指自然界能够、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概念的“例证”就是举出一个例子,如斑马鱼(Danio rerio)、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就是指不同的物种,最好有拉丁文说明。

3.科学概念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一方面,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帮助学生清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四、课程标准的文本内容更加科学、简洁

“教学建议”变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增强了文本内容描述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可行性。综观2011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文本内容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修改。就“教学建议”部分而言,在“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部分,删除了“因此”和“考虑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并增加了一些内容,这样的修订使表述更加清晰、简洁。把实验稿中“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修改成新版的“注意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内外结合”,以及其他内容的大幅度修订,使得内容的逻辑性更强,层次更分明,知识点更明确。把“报告的撰写”变成“报告的完成”,把“负面影响”变成“其他影响”,还有许多地方进行的修订,不再一一列举。无论是添加、删除还是修改,都是以提高文本的科学性、逻辑性、简洁性等为目标,使文本所要描述的内容更加明确,不会出现疑(异)义,易于教师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聊城,25205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吴举宏.彰显生物学的理科本性——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J].江苏教育研究,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