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池中的美丽蜕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池中的美丽蜕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85年8月,第五届世界花样游泳锦标赛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在这块欧洲人统治了60多年的领地里,一群初来乍到的中国姑娘以一个非常规动作“托起翻腾”震惊全场……

举重馆里寻器械

1983年,中国花样游泳队刚刚组建,对着一群不知花游为何物的队员,教练制订了简单易行的起步训练计划:力量训练加基础动作。

花样游泳是结合舞蹈的婀娜与体育的刚劲于一身的运动,对于力量、特别是腿部力量的要求相当严格。当时,国家花游队里没有针对专项训练的辅助器械,于是教练们就选了个重量级的“大家伙”——举重馆里的杠铃片。

泳池中,原本水性极佳的姑娘们一个个被这个铁家伙压得抬不起头来。头顶原本10公斤的杠铃片仿佛变成了20公斤。拼命踩水的双腿很快就僵硬了,水面在队员的鼻子上下晃动,样子看起来更像是挣扎。有位小队员,开始还能双手举着杠铃片在水面上下浮动,力量消耗尽后竟生生地被压下水面。幸亏一旁的教练及时发现,没来得及脱下外衣便一头扎入水中抢救,这才幸免于难。

当年在我国第一代花游运动员与教练还举着杠铃片在水池中摸索时,国外发达国家花游队早已给队员量身定做了水中负重泳衣。它美观、实用,运动员穿上它便可以进行各种基础动作的训练。

一盘录像当老师

1982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把花样游泳项目列为1984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为此,国家体委当年即组队派往日本观摩,学习。中国第一支花游国家队的教练俞丽便是成员之一。那次,考察团带回了几盘珍贵的国外选手比赛录像,这成了中国花游起步的第一任老师。

建队之初,全队围着电视观看“日本之行”带回的外国队比赛录像,外国选手上、下旋轻盈、自如,看起来轻而易举。国家队的姑娘们跃跃欲试了,一个个跳入水中照猫画虎地练起来。但刚才还活动自如的她们却立刻变得笨拙:倒立不垂直、旋转速度忽快忽慢。教练带回的录像是转播图像,没有水下动作分解,因此不知道人家在做上、下旋时的手是如何划水的。于是队员们各自在水下寻觅自己习惯的划水方式:有的双手同时划,有的双手轮换划……从岸上看去,一片混乱。

幸好为备战世锦赛请来了外国专家,队员们迫不及待地围着外国专家问个不停。这才知道,正规的上、下旋划手是单手划。恍然大悟之余,大家对这几盘“启蒙老师”真是又爱又恨。

自己缝制的美丽

起步阶段训练中,队员们身穿一种尼龙丝制的泳衣。这种泳衣又厚又重,没有弹力,抑制运动员入水前的吸气动作。后来,随着1985年第一次出国比赛的时间临近,花游队姑娘们得到了自己第一件arina牌游泳衣。但深蓝的一色泳衣怎样才能在聚光灯下的清澈池中显得光彩夺目呢?女孩们想到了装饰用的亮片:“自己设计自己缝!”

她们到戏剧用品商店买来银色亮片。按照自己设计的简单斜条纹一片片缝在泳衣上。比起欧洲赛场上那些精心设计、图案复杂的华丽泳衣,姑娘们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比赛用服倒显得独树一帜,让人眼前一亮。

入水芙蓉出水“花”

花样游泳比赛录像中,外国选手的面部有彩妆、头上系彩饰。

中国花游队的姑娘们当然不甘落后。不知道人家用的是何种特殊化妆品,年龄略长的队员汪杰就到戏剧用品商店买来几块钱的化妆品。黑眉毛、红脸蛋儿、蓝眼影、红嘴唇,这些现在看来有些土气的装扮着实让队员们兴奋了一阵——真有比赛的感觉!对于当年从没参加过正式比赛的队员和教练来说,她们还不清楚如何使彩妆与泳衣以及音乐风格达到一致,也没有艺术顾问,只是希望在偌大的游泳馆中能让裁判看清队员的鼻子、眼睛和夸张的表情。

一天,第一次带着这样浓烈的彩妆下水训练,上岸后队员发现自己的脸上顺着水流下了一道道黑印。再看看队友,都成了大花脸!

后来,为了让彩妆更加稳固,在上妆之前姑娘们都要涂上厚厚的底粉,像戴了面具一样,队员们的表情都被凝固的底粉定住了。

最不愿意卸的妆

1985年,就要出征马德里了。队内赛前测试,闪亮泳衣、鲜艳彩妆修饰下的女孩们个个精神抖擞,引来参观的游泳队、水球队队员们一阵惊讶——真漂亮!

测试开始,前面动作一切顺利。随着音乐的节拍姑娘们的头整齐地跃出水面,这下让周围人大跌眼镜——满脸是头发。从前训练戴泳帽,这次“实战演习”,头发的固定成了问题……

8月的西班牙马德里,第五届世界花样游泳锦标赛开赛了,中国队的姑娘们每人带了一大袋黑色卡子,足有一百多个。用和头发颜色一样的卡子卡满一头后,贴上彩片,再涂上厚厚的戏剧演员专用发蜡。“脑袋好像重了好多!”

卡子很重,这成了那次参赛的许多队员共有的记忆。

中国姑娘们这第一次参赛的记忆是甜蜜的,不过甜蜜里也有负担。要知道,一百多个卡子的卸妆可不是件容易事。于是之后的许多比赛,头上的妆都成了姑娘们最不愿意卸的装饰。

从组队训练到参赛,第一代中国花样游泳队以类似“小米加步枪”的土方法在摸索,模仿,苦练,创新。在那个生活色调还不够鲜艳的年代,这一抹亮色完成了中国花游的第一次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