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产第一块手表拍卖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新年伊始,《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报道“上海牌手表卖出了世界名表价”,说的是50块上海自主研发的陀飞轮表以每块?0万元的价位一销而空。寂寞已久的上海钟表业终于再次昂起了头。然而,人们或许淡忘了十年前,上海手表厂的一块手表曾经以11.1万元的价位拍卖成交,创造了国产表成交最高价,且这一价位保持至今未有超过者,这就是被称为“中华第一表”的中国第一块全钢细马长三针手表。岁月荏苒,今天我们共同回顾这段当年轰动海内外的拍卖国产第一块手表的背后的故事,对于展望和考量民族工业的功绩、现状和将来,都颇具意义。
国产第一块全钢长三针细马手表诞生于1956年9月。为了生产这块“争气表”,有关部门从上海28个手表工业单位抽调了58位能工巧匠,组成技术攻关小组,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去攻克技术难关,攀登技术高峰。这些修表匠和造钟工汇集在一起,利用简陋的设备和一块罗马表作样本,开始了艰苦的创业路。没有原材料,就用进口雨伞的钢骨、自行车的钢丝加工手表的轴承,用进口口琴的簧片加工手表的齿轮片。没有钻头,就用缝衣针淬火改制;没有制作手表的专用设备,修表的小摆车成了“万能博士”。一群工匠硬是用锉刀锉、手工磨,以韧劲和巧劲的结合,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赶在国庆前夕完成了手表的试制任务。国产第一块手表诞生了,结束了中国人用“万国表”的历史,中国手表工业新的一页也由此揭开。此表当时共试制了18块,表面上清晰地写着“第一次试制样品1955.10上海”字样,定价为48元。
时间到了1996年,这批当年中国人民引以为荣的全钢长三针细马手表除了在博物馆保留以外,其他的恐怕已很难找到了。而当年参加试制工作的能工巧匠们也只有十来位尚健在,物以稀为贵,此表的价值可想而知了。于是在上海手表厂建厂40周年活动期间,国内知名拍卖企业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紧紧抓住这一点,巧借媒体之手,演绎了一场精采万分的拍卖活动。拍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话题之一,拍卖的前期运作十分成功。
1996年9月24日,正是上海手表厂建厂40周年纪念日,国产第一表就定在这天拍卖。下午2时,位于上海手表厂内的拍卖会场早巳宾朋满座,几十位竞买人领取号牌进入会场,翘首以待。领取了59号牌的是一位上海手表厂的退休女工,当年她用49元月工资供养3个儿子长大成人。当她获悉本厂生产的国产第一表即将公开拍卖的消息时,就下决心要买下此表。三今儿子十分理解母亲的心情,他们拿出了10万元支持母亲参加拍卖会,老太太早早来到了拍卖会场。拍卖即将开始时,上海手表厂门口急急驶来一辆夏利出租车,车门打开,匆匆走下来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直奔拍卖场而去。
拍卖会开始了,场上静得连掉下一根针也听得见其落地的声音。国产第一表的起拍价为2.元,领了号牌刚坐下的那位中年人马上举起了手中的2号牌。瞬间,59号及其他五六名竞拍人也纷纷举起号牌,一场混战由此而起,拍卖师口若悬河,指点号牌,可谓意气风发。令人惊讶的是,从拍卖一开始中年男子手中的号牌始终没有放下过,价位扶摇而上,不到片刻已升至?0万元,此时场上仍在举牌和他竞价的只有59号那位退休女工了。10万元已到59号买家的心理价位了,但她还是继续举牌,全场人都被眼前这位老太太惊呆了,不少人为她捏一把冷汗,“10.1万”,“10.2万”……中年男子仍没有放弃的意思,此时老太太犹豫了一下,拍场风云变幻,时不我待,转眼间,拍卖师已在11,1万元的价位落槌。一个记录诞生了,中年男子当即付款并提走了手表。据了解,他来自广州,刚下飞机便直奔会场。买下这块表,是他打算办一个手表厂,准备用国产第一表作镇厂之宝。他表示,国产第一表是中国人的骄傲,应由中国人自己保管,再贵也要买回去,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而59号那位退休女工在竞价达到10万元时,见还拍不到表,犹豫了一下,又想到自己还有1万元存款,咬咬牙准备豁出去搏一下,不料拍到11万元时她因为又一次的犹豫而失去机会,壮志虽未酬,但老人家的精神确实令人钦佩。
国产第一表拍卖创造了国产手表的拍卖最高价,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理念:民族工业有过辉煌的昨天,给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部分国企现在的困难是短暂的也是可以克服的,能生产国际水平的陀飞轮手表就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