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苦槠的经济价值及人工造林技术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苦槠的经济价值及人工造林技术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地乡土树种苦槠除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和能提供较好的木材外,还有园林绿化、森林防火及为人类提供森林食品等诸多用途,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长期以来由于人工栽植成活率低,人工造林难以推广,该文介绍了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祁梅村林场营造苦槠人工林的方法及经验,分析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为苦槠的人工造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苦槠;经济价值;造林技术;造林成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 S79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62-02

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ky.]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树高、胸径分别可达15~20 m、30 cm。苦槠中性喜光,幼年耐阴,深根性,萌芽力强,自然分布于长江以南,为组成常绿阔叶与落叶混交林的主要树种[1-2]。

1 苦槠的经济价值

苦槠为常绿乔木,树冠浓密,圆球形,观赏价值很高,抗CO2等有毒气体,可用于园林绿化。苦槠树叶为厚革质,兼有防风、避火作用,鲜叶可耐425 ℃的着火温度,还是很好的防火树种之一。苦槠果实的外表与板栗类似,种仁富含淀粉,浸水脱涩后可制成苦槠粉,进一步加工可制成苦槠豆腐、苦槠粉丝、苦槠粉皮、苦槠糕,是防暑降温的佳品。苦槠木材浅黄色或黄白色,结构致密、纹理直,富有弹性,耐湿抗腐,是建筑、桥梁、家具、运动器材、农具及机械等的上等用材。同时,苦槠的枝丫为优良的食用菌培养材料[1-4]。

2 人工造林技术

2.1 采种

在10月下旬,选择壳斗呈茶褐色的20~40年的健壮母树进行采种,挑选籽粒大、种仁饱满、种壳光亮、无病虫害、千粒重1 100~1 400 g的坚果作种。采种后可立即播种,也可与干沙混合后进行沙藏(层积高度25~30 cm),或埋于避风处至次年播种[1-4]。

2.2 育苗

2.2.1 圃地选择。圃地宜选择在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无严重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水源充足、具备良好的排水与灌溉条件的地段,最好是较为肥沃湿润的砂壤土,经深耕细耙后筑床。

2.2.2 圃地耕作。前一年冬季进行1次深耕,深翻熟化。播种前要进行二犁二耙作业,第1次施饼肥1 500 kg/hm2、磷肥750 kg/hm2,最后一犁一耙时施复合肥375 kg/hm2作基肥。

2.2.3 苗床整理。苗床应采用南北走向,宽1.2 m,长度不限,高10 cm,播种行距25 cm,步沟宽25 cm,播种沟与苗床方向一致,宽5 cm,深3 cm,要深浅一致。

2.2.4 播种。为使种子发芽快,出苗齐,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先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2 h,然后将种子漂洗干净,用40 ℃左右的温水浸种,浸泡12 h。宜采用条播,1 m播种沟播15~20粒,播种量约为900 kg/hm2。覆土厚度为2~3 cm,约为种子直径的2倍,然后覆草保湿,防鼠、防冻。

2.2.5 田间管理。种子采后即播,翌春3月出土;春播则在4—5月出土。一年生苗高20~30 cm,苗木出土后应加强田间管理。①间苗除草:由于出苗株数往往大于计划产苗数或是出苗不齐,密度不均,影响苗木质量和数量,间苗时应掌握去弱留强,去病留优的原则。留苗株数为计划产苗数的5%~10%,间苗应在苗木出土2~4对真叶时进行,间苗时保持株距10~15 cm并结合间苗同时进行补苗,做到苗全、苗旺,并及时浇透水1次,苦槠抗性强,一般只需间苗补苗1次即可。②抗旱灌溉:在苗木生长过程中,水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合理的灌溉、排水是培育壮苗丰产的重要措施,灌溉要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苗木生长情况而定,种子发芽和保苗阶段,应少量多次,防止土壤板结,苗木生长旺盛阶段应少次多量,灌溉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③施肥:苦槠苗在生长初期的1个多月内根系生长较快,而地上部分生长较慢,从外界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差,所需养分主要依靠子叶贮存营养。6月中下旬后连续施肥3次。第1次在6月中下旬,施尿素112.5 kg/hm2,可用浇肥方式;第2次可在7月中下旬,用条施法施复合肥112.5 kg/hm2;第3次在8月中旬再次用条施法施二铵或复合肥112.5 kg/hm2。8月下旬停止施肥,加强苗木的田间管理,使苗木在寒冻到来之前充分木质化,增强抗寒能力,当年可产一、二级苗木22.5万~27.0万株/hm2。④高温遮荫:苦槠幼苗不耐强烈阳光,应于6月中旬前搭棚遮荫避免强光照射影响成活率。因苗木主根粗,须根少,移植不易成活,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于8月对苗木进行切根处理,促进须根发育。⑤病虫害防治:一般情况下,苦槠苗病虫害较少,且以常见的病虫害为主,对苗木影响不大,按常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2.3 造林

2.3.1 林地选择。造林地宜选择在海拔1 000 m以下、土层深厚湿润、中性或酸性的中下坡。山区或丘陵黄壤或红壤土造林,造林密度控制在2 000~2 500株/hm2,用材林密度可稀些,食用菌林密度可大些,亦可与杉木或马尾松混交[1-4]。

2.3.2 整地。在造林前一年底,清除林地内的杂草、杂灌、茅草蔸,在沿坡地等高线方向按照宽70 cm、深50 cm挖造林沟(抽槽),沟间水平距为200 cm。造林当年2月底回填造林沟,沟面要隆起,禁止将石头、杂草回填到造林沟内[1-4]。

2.3.3 苗木定植。选择春季阴天或小雨天定植。定植前进行摘叶修剪并截除过长主根,一年生苗摘去1/2~2/3的叶子,2年以上的苗木摘叶并剪去下部1/3~1/2的枝条,中苗要保留1 m以上分枝以形成良好的树冠,要做到随起苗,随打浆、随造林。栽植时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然后清沟覆土,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浇足定根水[1-4]。

2.4 幼林管理

2.4.1 抚育管理。由于苦槠造林后3~4年内幼林生长不快,易遭杂草压盖。因此,幼林郁闭前一般每年锄草并穴状松培土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8—9月,正常要抚育4~5年,待林木郁闭后出现分化时,分次疏伐。

2.4.2 水肥管理。为促使幼林尽快郁闭,可选择在造林后第2年及第3年4月下旬进行施肥,第2年施用复合肥300 kg/hm2左右,第3年施用复合肥375~450 kg/hm2,必须深翻拌匀或种植穴沟施。

3 人工造林成效

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祁梅村林场20世纪90年代陆续采用二年生自育实生壮苗(地径1 cm,苗高80 cm)营造苦槠林15.5 hm2。当地属亚热带北部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6.1 ℃。年降水量1 520.6 mm,年蒸发量1 475.4 mm,平均相对湿度80%,平均日照时数2 083.8 h,无霜期223 d。造林地块均为采伐迹地,初植密度3 750~4 500株/hm2,母岩类型为砂岩类,土壤为黄棕壤,海拔高度50~80 m,冬季块状整地,次年春造林,栽植穴的规格为40 cm×40 cm×30 cm。按半径4.61 m的样地实测林场屋前、对门凹及槠树凹小班,试验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这3个样点均进行过1次间伐作业,现保留密度均在1 650株/hm2左右,在没有精心管理的情况下,13、15、18年林分平均胸径分别为8.5、11.3、11.9 cm,均符合绿化苗木的规格,在管理上还应视情况分次疏伐,培育干材。

4 存在的问题

水东镇祁梅村林场在20世纪90年代曾营造了大量的苦槠林,苦槠在绿化方面除耐修剪性和移植成活难度较大外,作为绿化苗木与樟树相比并不逊色,用材价值也很高,更为可贵的是它还能为人类提供森林食品。随着ABT及GGR系列产品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其造林及绿化苗移植成活率也有了保障,苦槠相比大多数树种更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笔者曾调查过祁梅村林场的一些老育苗户,并检索了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对苦槠的研究偏少,特别是不同混交类型的造林效果未见报道。由于天然林分的林龄难以确定,且林木的生长受立地条件制约很大,该文在苦槠人工林与天然林成效对比方面未有说明,这也是该文的不足之处。同时,希望上级部门及科研单位能结合珍稀树种造林项目等工程造林,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立地类型营造不同混交类型的苦槠林分,建立相应的档案,为这一树种的推广应用和规模化综合开发积累经验。

5 参考文献

[1] 宋惠君,王军.苦槠经济价值与人工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81.

[2] 李振问,阮传成,王国熙.苦槠的人工造林技术及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1998(4):22-23.

[3] 张小金,邓文清.苦槠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33.

[4] 姚佐才.香樟育苗与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19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