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品天地大,寻幽别有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品天地大,寻幽别有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其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其思想品德文化修养显得尤为关键。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如何优化其课堂教学模式,开拓其发展新渠道,是广大教师值得思考的一大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创造性尝试,就如何“曲径探幽”,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养与思想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三点看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优化思考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是一个课程创生与开发相结合的过程,由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把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设计相结合,把自身当作课程开发的创设者,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人公,积极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改革与优化。并且,根据著名学者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自我同一相对角色混乱的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塑造一个别人眼中的自己,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以下或简称“思品”)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与敏感性,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情感需求出发,推陈出新,为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与个性化的充分发展营造轻松民主、心理相容的思品教学氛围,创设多元有效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时代元素、德育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为此,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创造性尝试,提出了以下三点思考与看法。

一、设问疑人,活化提问与解惑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思维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初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具备独创性与批判性特征。在这个阶段,他们个性鲜明,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对于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笔者以为,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疑”导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合理安排问题的深度与层次性,以此调动学生“一探究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活化提问与解惑的形式,不仅要提高提问形式的趣味性与悬念性,同时还要留有空间,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解答的时间,加强解惑的开放性、民主性与灵活性。

在教授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关心社会发展”这一课时中,笔者有如下设计:由于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切身体会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由此,笔者探究人与社会关系时,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了两个视频片段,一是关于狼孩的报道,二是《鲁滨孙漂流记》,并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为什么狼孩回到人类社会也没有办法过上正常文明人的生活?然而,鲁滨孙却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在这个问题情境中,笔者设计了以下环节,教师引导(利用视频图片对两个故事进行延伸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补充——教师进行总结提炼,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

二、创境动人,穿插生活与德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着眼于“发展”,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自主性,而且能够有效地将生活教学与德育教学渗透到思品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与知识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思想品德学习变得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由此,笔者以为,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发展需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场地与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创设内容与形式都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巧妙地将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融入到情境中,让学生在熟悉、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悟思想品德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在教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承诺的分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承诺的含义,让学生以探索和发现的眼光挖掘出生活中的承诺,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首先,笔者在导入环节播放了2010年感动中国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的颁奖词与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对“诚信、承诺”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视频播放后,笔者引导学生就“什么是承诺,什么是言忠信、行笃敬”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并邀请学生上台发言,畅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讨论过后,笔者利用PPT补充了几则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从教材和案例过渡到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生活中有哪些承诺?如政府官员对人们的承诺、教师对学生的承诺、医生对病人的承诺、建筑工人对房子的承诺,等等。

通过材料补充、小组讨论与班级交流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地加入到讨论中,加深学生对承诺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品质。

三、探究塑人,灵动活动与作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指出,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施教。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加速阶段,学生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由此,在如何有效地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是广大思品教师值得思考探索的问题。

笔者以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中,应该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创设探究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把课堂的“指挥大权”适当地交给学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要创造性设计思想品德课后作业,提高作业的探究性与实践性,适当地布置一些活动合作型作业,引导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扬长避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力求共同进步,寻求自身的发展,并以此渗透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

在教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独特的自我生命”时,笔者考虑到初一学生对于生命这个话题,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明白生命可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些道理。但是,由于初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对于“人的生命是独特的”这个抽象概念还不甚理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探究性活动,首先笔者“由物及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人和动植物有什么不同展开了探究讨论(如人具有语言系统、创造性、想象力,等等),在学生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就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鼓励与完善,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生命的独特性。随后,教师再次深入,引导学生以“个体的独特性”为主题,引导学生再次展开小组探究活动,深入学生对于人类生命个体性的理解。同时,在课堂活动结束后,笔者还设计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让每个学生设计一张“个性名片”,以文字、图画配以剪裁、折纸等创造性形式,亮出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展示。

总之,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与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位思品教师的责任与愿望。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思品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端口,做学生与社会生活、前沿知识的桥梁,激发学生对思品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与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涂金辉.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角色定位[J].吉林教育,2006(10).

[2]李云.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提问的艺术[J].教育艺术,2010(5).

[3]邹羽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策略浅探[J].中国科技博览,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