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在高校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高校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语文课程的人文使得其在高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着从高校语文教学现状出发,讨论如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校语文 教学过程 人文素质

当前,高校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母语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高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舞台。但在现实社会之中,由于英语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影响,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之其父辈出现大滑坡的状况,这也使得本来位置就十分尴尬的高校语文教育更加的雪上加霜。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个人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成为高校语文课堂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本文从高校语文教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出发,集思广益,探寻将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一、高校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主要是从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三个方面来体现的,尤其是实践性,也就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坚决不能够脱离实际。但是,由于本身高校语文的地位在高校以及专家眼里都不十分明确,更遑论学生了,加之当前就业压力的影响,使得学生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放在英语四六级以及专业课程上面,对于语文课程只好束之高阁。就目前而言,高校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却非常短。从实际教学来看,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我们以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学语文》为例。这套教材选取中国古典优秀文学作品,内容自《诗经》始,至《春之声》(王蒙),全书共选取历史各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优秀作品83篇。除此之外,教材还对于作品所在时代的文学特点以及主要作家作品和影响进行详细阐述。可以说,本教材深入浅出的对于中国文学发展史进行阐述,对于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非常有帮助。但是,在大多数高校,其语文课程的设置是一周一次,两个课时。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面,教师根本不能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只能节选更加精华作品进行讲解,更遑论人文素质教育。

(二)教材方面的问题。高校语文使用教材大多是各个高校自己选择的,尽管各个高校选择的理由各异,但不可否定,由于编写者知识水平的局限以及编写过程之中的遗漏,印刷排版过程之中的疏忽,加之高校语文教材大都以古文为主要选题,使得整个教材的错误难免。除此之外,教材选文比例是否全面,同样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显然是无法与经历岁月洗礼的中国古典文学相提并列的。另外,语文的说教功能很容易让其成为思想教育的底本,倾向于概念化,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更不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师资问题。师资问题存在于所有的高校之中。前些年由于政策扩招导致的弊端开始慢慢涌现,学生的增多导致高校语文任课教师往往倾向于年轻教师,甚至在某些高校会出现其它学科老师兼职现象。由于年轻教师或者其他学科教师不懂得语文学科特有的发展规律和艺术教授方法,往往采用复制自己成长模式去讲授课程,危害极大。另外,教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会在无形之中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从这点来讲,经验欠缺的教师很难胜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面"导师"的身份。

二、在高校语文课堂上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①。从《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可知,实现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双赢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真正意义上面在高校语文课堂实现人文素质培养,培养能够贡献社会的高质量全面人才,笔者认为高校语文课堂必须从知识、人格以及创新能力三方面同时着手,帮助学生真正在人文素质方面有所突破。

(一)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但不可否认,在提高素质教育的同时,基本知识一定不可偏废。人文素质体现的思想道德素养,但其是通过知识来表现出来的。从高校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来看,其基本上由语文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学生鉴赏能力两部分组成。可以说,语文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得其鉴赏能力更加游鱼得水,而鉴赏能力的提高更能帮助其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建构相对文章的理论知识及其蕴含意义。高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必须把握学科特定,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授之以渔",培养起自信心,潜移默化的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众所周知,高校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能够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文章。孟子的"舍生取义",杜甫的"大辟天下寒士俱汗颜"、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等均让后人感慨万端。教师在授课过程之中,应该就文章背景进行深入讲解,避免"填鸭式"灌输,留足学生思考时间,让其深入了解艺术形象的喜怒哀乐。另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要不断创新,变换教授方法,让学生时刻保持对于语文的新鲜感。总之,在高校语文课堂上面,一定要以选文之中形象教育学生,树立高尚品德,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论语》"温故而知新",《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等人思想可知,中国文化的最精髓部分反对墨守成规,提倡开拓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与人文素质教育并行。高校学生其思想活跃,敢于探索,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让其"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作为母语,高校语文不仅仅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还担负陶冶情操、提高品行等多项任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等等都有直接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大学素质教育纵横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周庆元、程大墟.中学语文教学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3]周庆元.中学语文教材概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

[4]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5]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