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雷曼迷你债券“毒”倒香港投资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雷曼迷你债券“毒”倒香港投资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些投资常识的人都知道,债券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品。如果,有这样一种债券放在你面前,利率比银行定期存款稍高,而推销的工作人员又问你“相不相信李嘉诚,相不相信汇丰银行”时,你会不会动心?有一众普通投资者心动了,把辛苦赚来的钱投了进去,以为买的是稳健的债券,不曾想却中了金融衍生产品的“毒”。

这些“毒”便是“迷你债券”。这些挂钩香港大蓝筹股的债券,竟然与挂钩资产毫无关系,装进去的资产是高风险结构产品CDO(债务抵押证券),而担保人恰恰是宣告破产的雷曼兄弟。

日前,不幸“踩雷”的数百名香港投资者采取游行、开大会的方式,要求政府和金管局尽快协助他们讨回投资成本,并要求调查是否有银行涉及不良营销手法。为此,相关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都已行动起来。不过,投资者面临的可能是血本无归。

迷你债券”并非债券

下面是有关今年5月初发行的“巨鲸迷你债券系列36”的新闻摘要――“债券全期3年,美元A组(面值5000美元)与港元B组(面值40000港元)的每年固定票息分别为5,5厘和5厘,每季派息,与7家蓝筹企业的信贷表现相联,包括中电、中海油、星展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和黄、港铁和渣打银行。现成功申请,可获夏普46寸LCD液晶电视、索尼硬盘高清数码手提摄录机、松下1010万像素数码相机及百佳超市现金券/现金回赠。产品认购期至5月2日,发行日为5月15日,2011年5月15日到期,发行人可行使赎回选择权。”

从这段文字,投资人只知该债券与香港7只信用评级良好的大蓝筹公司相关联,利率比较高,赠品比较吸引人。

在销售文件和推广单张上,也是以7只大蓝筹为招徕。有关“谁应购买迷你债券?”一栏,强调适合追求定息收入,以及相信7家大蓝筹信贷情况不会出现问题的投资者。投资者很容易理解成是入场成本较低的传统债券。

这是雷曼在香港市场上发行的“迷你债券”的典型代表,名为“债券”,实为以定息和债券包装的一种高风险结构产品――信贷挂钩票据。“迷你债券”只是作为这种产品的品牌而已,对此,市场人士认为有误导成分。

据香港证监会介绍,该类票据的发行商一般利用来自投资者的款项买入抵押品,然后作出若干“掉期”财务安排,从而使发行商可以将产品的潜在整体回报提升至高于传统银行存款的回报水平。发行商的这些“掉期”安排通常与若干拥有高信贷评级的参考机构有关联。一旦其中一家参考机构或掉期对手无力偿债,整个架构便会失效,有关产品便需平仓,而抵押品也会被变卖套现。

如今,蓝筹公司的信贷没有出现问题,“迷你债券”怎么成了毒物?因为掉期对手雷曼了,有关掉期安排便需平仓,其抵押品须变卖套现。更不幸的是。发行商用投资者的钱买入的抵押品绝大部分是――CDO!

所谓CDO,就是以一篮子债务为抵押品包装成的证券,是一种转移风险的衍生工具。华尔街的天才们将次级抵押贷款重新组合、包装,打造成金光闪闪的CDO,甚至得到AAA的评级,在市场上泛滥。当美国楼市泡沫爆破,次贷违约大幅上升,这些CDO如同被加入三聚氰胺的毒奶粉,成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毒物,有价无市。

在迷你债券相关介绍中,并没有说明究竟持有什么CDO资产,仅说是AAA信用评级,也未提及担保人雷曼对债券的重要性。

根据金融专家分析,雷曼将持有的CDO,通过组合成一种结构性产品。命名为“迷你债券”并出售给散户,从中套取息差,实际上与蓝筹公司没有半点直接关系。

就是这种产品,从2004年底以来,雷曼与新金融集团合作,推出了七八个系列,主攻散户市场。因为最低入场费只有5000美元或4万港元(传统债券入场费很高,一般散户无法参与),年利率比较高,有的高达7%,所以受到散户的追捧。系列产品平均认购总额为5000万美元,去年推出的“夺魁迷你债券系列34”的认购额更是达到了1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雷曼,大摩及瑞银等大行也推出过类似产品。证监会指出,香港市场上共有360亿港元属于迷你债券的结构投资产品,其中雷曼安排或做担保的产品占近4成,总值127亿港元。

可能造成血本无归

如今,国际金融市场风雨飘摇,这些作为抵押品的CDO几无市场价值。有法律界人士称,投资者要有心理准备,未必可讨回投资金额,更不要说赔偿。

雷曼迷你债券抵押品的受托人为汇丰银行。汇丰表示,已分隔保存支持债券的抵押品,并正与雷曼等相关机构交涉,了解债券继续付款的能力,以及提早赎回债券的可能性。

迷你债券如在到期日前赎回。受托人要把抵押品在市场上出售,所得资金扣除掉所有成本费用后才会偿付给投资者。

香港证监会表示,投资者可取回的金额取决于多项因素,包括有关抵押品的性质和价值、根据掉期安排须支付的款项,以及在市场上出售有关抵押品所涉及的开支、费用。预期受托人需花上若干时间,才能确定散户的提早赎回款项。

证监会提醒投资者,虽然迷你债券的抵押品已与雷曼的清盘资产分开存放,受托人也有责任以符合投资者最佳利益的方式处理资产,但投资者可取回的金额,可能会少于、甚至远远少于他们的投资本金。

有市场人士称,在法律层面上,购买了迷你债券的人暂时无法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确保所有文件齐全,以待清盘官的判决。

南辕北辙的投资

有金融专家称:“买入迷你债券其实有如跟雷曼‘对赌’,赌挂钩的公司不会出现‘信贷事件’。可惜的是,如今跟你对赌的雷曼破产,你先前下的押注便收不回来。”

愿赌就应该服输,可是,偏偏许多投资者并不是抱着赌徒心理,而是误以为自己购入的是低风险定息产品。

在持有迷你债券等结构产品的投资者中,不少是退休人士或家庭主妇,只想获得稳定的回报,追求毕生积蓄的安全性。可是,如一位投资者所说,当有银行职员在推销时称,“除非7问蓝筹都破产,否则就算只有一间破产,都只是损失一部分,不会损失全部钱”时,他们心动了。

一位70多岁的老伯手中的单据上赫然写着1000万港元。他说,原先计划将手上的1300万港元到银行作定期存款,但银行职员游说他改为“投资风险低的债券”,于是他便将1000万元作为投资。

这样的投资者还有很多,有的在将到期的定期存款转存时,买了据称“风险和定期存款相近,但利率较高”的迷你债券。

据有关方面统计,普通投资者平均投资达50万港元,少的几万港元,多的五六百万、一千多万港元。

面对可能血本无归的可怕后果。很多投资者行动起来,要求政府介入保障他们的资产,并调查销售银行的误导行为。

为此,证监会、金管局专门召集部分投资者、受托人、分销机构有关人士开会,了解情况,商量对策。

按照监管规定,高风险的投资产品一般只允许卖给“专业投资者”。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正了解雷曼名下“迷你债券”手持什么CDO资产,也关注分销商的销售手法是否正确,将翻查销售资料及录音等,以了解前线人员有否不当推售产品。证监会表示,正把与银行涉嫌不当销售行为有关的投诉转至金管局作进一步行动。金管局发言人表示,在现行的法律授权下,只能对违规的银行进行纪律处分,例如谴责、罚款,甚至停牌,但无权要求银行对受影响的客户赔偿。

愤怒的投资者表示,还将向消费者委员会投诉,并准备通过集体诉讼方式向分销机构追讨。同时,也不排除报警求助,要求调查事件是否涉及商业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