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召力何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召力何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朱永新先生从教育的终极目标,提出了让老师与学生享受的“幸福完整的教育”,引起我极大的共鸣,唤起我对教育更多美好的憧憬。

第一,“幸福完整的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高度概括。

教育本应该是完整的,也只有“完整”的才有“幸福”可言。但是多少年来,教育常常是片面的,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令人深恶痛绝的“应试教育”。正是这种对教育完整的破坏,导致了教育者的无奈,受教育者的痛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教育”切中当代教育的时弊。

事实已经暴露得很充分,教育的不完整酿造了受教育者的不幸和悲剧。正是教育的不完整,成为国家一直想推行的素质教育的极大障碍。因此,我禁不住要说,新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解放学生、解放老师的教育,是真正的“新教育”。

第二,“幸福完整的教育”允许人们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在不同层次上去追求新教育诗化的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理解到达不同的制高点。

新教育为实验者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自由度极大的空间。简单说,是大家都能参与,都有希望,都可以不同程度地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因此,朱永新先生追求的是属于大众的新教育。

这也让我联想到“六大行动”中的“理想课堂”。那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是一个倡导老师不断琢磨、不断探究的课堂。课堂本来就是“教无定法”。作为新教育的实验者,在“理想课堂”的召唤下,在实验学校教师、实验区教师中一定会就“理想课堂”进行反思、切磋、碰撞、争辩、实验,于是,教育的创新就发生了。各种风格、各种教法不拘一格,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名师也好,教学新手也行,都有了用武之地。

第三,为营造“理想课堂”,作为实验者一定会与“书香校园”、“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数码社区”等相关“行动”联系起来,互动互补。

这就促使教师从教育的整体性、生成性去体悟“完整幸福教育”的思想精髓,从而渐入教育理想的高境界。由此也必然唤醒“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与崇高对话”,不断激发教师与学生向上的内驱力。促使老师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造就自我,与学生,而且首先是学生,共享教育的幸福。

这种教育的高境界对时下一些教师迫于种种压力,一心为自己怎样成名师、怎样成教育家而忧心忡忡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解脱;对调整自我奋斗航程,起到敦促与导引的作用。

可见,“新教育”的实验与研究,具有深远的普遍意义。从实验与研究的进程看,无论理论框架的构建还是实验的成效都已获得累累的硕果,令人欣喜。

我想,这些正是新教育巨大感召力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