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与表现手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与表现手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到底什么是广告呢?当我们见到它时,我们都可以认出它:大街的广告牌上和书报亭中那些夺人眼球的宣传画和文字,那些我们看见的电视节目以及我们印在宣传单和挂在网上的各种广告。广告的起源最早能追溯到古埃及时代,而公益广告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公益广告也叫做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了社会公众服务和社会风尚服务的非盈利性的广告。

关键词:公益广告;社会现象;公民道德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79-01

一、公益广告的概述

(一)公益广告的含义

公益广告目的是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是由电视台、政府,或者企业制作,以呼吁社会功德、文化价值观为题材,唤起公众对社会各种现实问题的关心,并呼吁以实际行动来解决或制止有碍社会利益的不法行为,倡导、推广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的广告。

(二)公益广告的发展历程

电视在20世纪20年代诞生,如今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接受各种信息的主要来源。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参桂补酒”广告的播出,宣告了我国电视广告传播的诞生。第一则电视广告播出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的电视广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迈开了蹒跚的步履。而最早是贵阳电视台通过电视媒体播出的公益广告,时间是在1986年,中央电视台紧随其后在1987年10月26日,开始播出《广而告之》节目。十多年来,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以及现在一系列的公益广告,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公益广告在电视媒体经营日益商业化的今天,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电视的社会教化责任,许多主题系列的电视公益广告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在推动物质文明、精神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公益广告的分类

公益广告从不同角度划分可分为很多种,从广告者的身份来分有三种。第一种是媒体直接制作的公益广告,如电视台、报纸等;第二种是社会专门机构的公益广告;第三种是企业制作的公益广告。从广告所投放的载体形式来分。主要可分为电视公益广告、广播公益广告、报纸杂志等平面公益广告等。

二、公益广告在电视台的意义

电视播出的公益广告运用不同的风格和电视荧幕的语言,告知人们应该摒弃什么、社会倡导什么,给人教育作用,提倡公民道德,注重教化功能的传承。

对于公益广告来说,公众并非是完全被动地去接受教化,因为有些公益广告说出了很多观众的想说的话,并表达出了观众的心声,让人们达到一种认识上的共鸣,促发行动上的感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把公益广告看做是“新闻”形式之外的,一个具备组织舆论、代表舆论、放大舆论功能的电视节目形式。

三、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优势

1、感染力强。由于电视视听兼备,使得电视公益广告的内容比广播、报纸等媒体更生动形象,给公众更直观的感受。

2、传播范围极广。电视的普及率是广播、报纸等媒体无法相比的。

3、流动的艺术美感。电视公益广告与广播、报纸等媒体的公益广告一样,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性。

四、电视公益广告的风格

(一)纪实叙事风格

这类的电视公益广告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借助新闻报道的纪实手法。对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人、事、物作为典型进行报道,从而引出社会公益性的主题。这样的公益广告胜于千百遍的说教,代表性与可信性极强。只要一次便会深深铭刻在心头。

(二)情感诉求风格

这类的电视公益广告主要是调动人的情感、唤起人的感情共鸣,通过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亲情、爱情、友情来营造感情氛围来打动人心、深入人心,唤起公众心灵上的感应。

(三)综合交融风格

这类的电视公益广告是虚构的,可以以现实生活为依托,或作为原型,但却也不全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是有意识地将创意思维融入可能的故事情节之中去,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服人、以情育人,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五、结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电视公益广告作为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广告,它更侧重于向受众传递某种观念,如社会公德、社会秩序的传递,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守望,民族风情、生活方式的展示等等,这种观念合乎公众的利益,倡导公众规范自己的行为。广告片的内容反应出一定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公益广告通过电视画面与声音向公众传达了具有教育意义和行为指导性的信息,为社会公德建设和公众道德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指导教师:张玲玲

参考文献:

[1]薄云明.谈电视公益广告的特点及作用[J].当代电视,2010,(2).

[2]吴琼,李凤城.公益广告社会效应研究:以央视20年公益广告为例[J].东南传播,2009,(1).

[3]潘泽宏. 公益广告导论[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