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孤东油田二区注聚驱油见效状况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孤东油田二区注聚驱油见效状况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结合孤东油田二区注聚区地质特征、注聚项目方案,对矿场实际注采情况和见效特点进行动态分析,系统分析总结二区注聚区单元见效规律和单井见效规律,在对见效井组和不见效井组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见效井组和不见效井组对应优化和治理建议性措施,并给出相应分析。

关键词:孤东油田;二区注聚区;见效情况;分析

1 二区基本概况

1.1地质特征

孤东二区位于孤东披覆构造西翼北端,以孤东13断层与以东的六区及以南的三区为界。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把孤东二区馆上段划分为五个砂层组(1+2、3、4、5、6),其中42、45、53、54、55、61、62等7个小层为主力小层。孤东二区注聚区面积4.2km2,入选储量1039x104t,孔隙体积1710x104m3。设计注聚井51口,受益生产井91口。

1.2构造特征

孤东油田二区位于孤东披覆构造西翼北端。边界有两条断层,孤东13断层是二区与六区及三区的分界断层,落差9-78m,北西倾;GD69-GD70断层是二区与一区的分界断层,落差12-37m,东倾。构造形态为靠近分界断层部位高、边部低,南部高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

1.3沉积特征

孤东油田二区馆上段储层有两种沉积相模式,Ng上541以下和Ng上6砂组为辨状河沉积,Ng上11+2-Ng上532砂组的上部为曲流河沉积。

1.4储层特征

取心井岩样分析表明,孤东油田馆二区上段油层主要为细砂岩、粉细砂岩,其次为中细砂岩和粉砂岩。总的来说,孤东油田二区馆上段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二区油层为河流相沉积,垂向上以正韵律为主,孔隙度大、渗透率高、胶结疏松,非均质严重,渗透率变异系数0.6 0.85。

2 注聚效果评价

2.1注入特征分析

2.1.1压力变化符合聚驱规律并趋于平稳

注入聚合物溶液后,由于增加了注入液的粘度及聚合物在油层孔隙中的吸附、捕集,使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阻力增加;由于聚合物注入初期,注入井周围油层的渗透率下降较快,导致初期注入压力上升快,当近井地带油层的吸附捕集达到平衡时,渗流阻力趋于稳定,注入压力亦趋稳定或缓慢上升。注聚初期压力上升速度较快,形成稳定段塞,为全面见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段塞注入0.08PV后压力趋于稳定,注入第二段塞初期随着注入浓度的降低压力略有下降,后期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压力稳步上升。后期压力趋于稳定,符合聚驱规律,目前注入压力仍保持11.9MPa,段塞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2.1.2霍尔曲线斜率变大,增强了渗流阻力

通过二区注聚区阻力系数变化曲线(图1)看出:高峰期二区的阻力系数2.151,同孤东其他三采单元相比较高,同时也反映出二区主力段塞的形成好于其他单元,聚合物的驱替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扩大波及体积。目前二区的阻力系数1.9,与高峰期对比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图1 二区注聚区阻力系数变化曲线

2.1.3注入较均衡,局部存在高压井区及个别低压井

二区注聚油压分级表表明:,单元注入较均衡,平均注入压力12.5MPa。小于10MPa低压井2口:GO2-16-60累积注入低;GO2-19N65大孔道影响,实施换管柱调剖。大于14MPa高压井12口,其中欠注井6口(表1),主要是由于地层堵塞,及局部地层压力高影响。

表1 孤东二区注聚区油压分级表(2010.09)

2.1.4初期注入剖面得到改善,后期层间矛盾突出

二区注聚前层间吸水强度明显不均衡,层间矛盾突出;注聚后,注聚剖面有所改善,有效提高了层间动用状况。聚合物驱后期馆5主力层吸聚能力明显增加,馆4吸聚减少,层间差异变大。

2.2采出特征分析

2.2.1见效情况

目前注聚见效井81口,从油井单井见效早晚和见效程度分析差别较大。按注聚见效含水下降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将注聚见效分为见效、回返、失效和未见效四种类型。二区注聚区见效井30口,回返井24口,失效井27口,未见效井7口,见效率92.0%;处于含水回返期,其中回返井和失效井比例为58.0%(图2)。

二区注聚区日液、日油、综合含水平面分布呈现以下特点:

断层附近:注聚过程中见效良好,多处于高产低含水阶段;

西部砂体边部:后期扩边注聚注入倍数小,油井多处于正见效或见效高峰期;

砂体中部:绝大部分油井多已进入低产(<4吨)含水回返阶段,局部存在高产井点。

图3 图2 二区注聚区日液、日油、含水等值图

注聚见效阶段(2005.08-2007.10):通过第二阶段均衡注入,单元见到明显注聚效果,但是随着聚合物的注入,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一是注入井两极分化,部分注入井由于油水井之间存在高渗透带注入压力下降,而另外一部分井注入压力上升造成欠注,影响了注聚质量;二是采出井低液井较多,未见到注聚效果,见聚浓度也低于20mg/L。通过治理不正常注入井及不见效井,注聚区见效情况明显转好。

阶段开发形势:表现为“二升二降二平稳”,具体为日注水平由5369m3/d至5533m3/d上升164m3/d,日油水平由240t至343t上升103t,日液水平由4717t至4496t下降221t,综合含水由94.9%至92.3%下降2.0%,动液面和油压保持平稳。

注聚见效高峰阶段(2007.10-2010.08):二区注聚区高峰持续时间约为3年,持续时间长,主要得力于中后期及时调整注聚方案延长注聚、扩边注聚等,又花了注聚效果。

阶段开发形势:表现为“二升三降”,具体为日油水平由343t至481t上升138t,油压由11.8MPa至12.3MPa上升0.5MP,日液水平由4496t至4320t下降176t,综合含水由92.3%至88.9%下降3.4%,日注由5533m3/d至4724m3/d下降809m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