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泡菜、茶馆、担担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泡菜、茶馆、担担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泡菜茶馆担担面,虽然只是四川的点缀,但却趣味无穷,能侃上好几天。

泡 菜

泡菜,酸中有甜、甜中有辣、辣中有咸,香香脆脆又清爽可口。在泡菜上再放点红红的辣椒油,嗨!别提有多诱人!有人说:朝鲜泡菜好有名,让它和四川泡菜一比,不用过招就会败下阵来,没味!

泡菜产自四川,我恰恰是四川人,自幼便喜爱,这般情有独钟的确很正常。到了法国我也没忘记立即给自己泡一罐泡菜。买不着泡菜坛,便用一个大的玻璃瓶子来泡,再把它放进冰箱里,让它保持湿温。每次家里来客人,我便用一个很精致的小碟子盛上一点点端出来馋大家。当然,每次也必然会获得满堂彩:“哇!好香!再来点嘛! ”而我总是一副吝啬鬼的腔调:“嗨,来之不易呀,尝点就得啦!这可是在法国,不是在国内爱吃多少吃多少。”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有一间专门放置各种咸菜、泡菜、米花糖、腊肉等物品的小房子,想吃什么到里面随便拿,泡菜嘛,只不过家常便饭中的一碟小菜而己,谁家都有,谁会稀罕它?

泡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0年,我们曾看了一部台湾影片《家在台北》。20年过去了,它却使我至今难忘,原因不仅因为是我第一次看台湾片,而且也因为它那朴实无华的表现手法。故事很简单却很动人心弦,通过五位留美学生回台北度假而展开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层面。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位年轻女人以卖泡菜来维持婆婆和儿子生活,一颗慈爱的心使她苦而不觉其苦,特别是她那粉红色的泡菜,透过玻璃瓶散发出来诱人的清香,也许,因为是这位善良美丽的女人卖的吧,所以格外让我好想吃,再看到镜头里出现的熙熙攘攘充满各种小吃的夜市,真叫馋。

当时我就在暗暗地想:将来我一定要到台北去吃这些小吃,我还要做一坛也是粉红色的泡菜来吃。当然,泡菜并不是故事的主题,但这部电影让人们想起了曾经有过的和想象中的许许多多。形象艺术赋予人们的感染力有多大啊!2000年初夏,我随巴黎佛光山代表团去参加在台北举办的2000年的浴佛盛会。下了飞机后,顾不得16小时的长途旅行劳累,迫不及待地打听好了路线,当晚就跑到夜市去尝尝有名的台湾小吃,当然,那粉红色的泡菜是我的首选。我在眼花缭乱的各种摊贩中一眼就找到了泡菜,还是用玻璃瓶装的,我要了一碟大口地吃起来,也顾不得形象了。老板娘看见我吃得那么香又送了我几片,用带点上海口音的国语问道:“你是从大陆来旅游的吧?”我边吃边说:“也对也不对,我是从大陆到巴黎,又从巴黎到台北。”她轻松地笑了:“看你吃得这么香,你们巴黎没有泡菜吗?”“有呀,我家就有,只是没这么香。”“哈、哈、哈!”周围的几位台湾人和我们一起笑起来,泡菜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

当年的泡菜,只是家常便饭中的一道小菜,如今随着时代的千变万化,泡菜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五星级饭店的大雅之堂,成为绅士、淑女们的最爱,据说它还有减肥的奇效功能。

前些日子回北京,和朋友们到长城饭店的旋转餐厅吃饭,当胃部因油腻过多而胀满时,一位服务小姐笑嘻嘻地端上一碟粉红色的泡菜,“刷!”还没等我弄明白,那碟泡菜盘已干净利落地盘底朝天,空空如也。哥儿们还算手下留情,给在坐的法国佬和德国佬各夹了一块,“oh!真好吃,颜色这么漂亮,有点象我们的酸黄瓜,可比酸黄瓜的味道丰富,太棒啦!这是中国的什么专利菜?”我说:“这是著名的四川泡菜。当年西太后每餐吃100道菜,最后一道就是泡菜,解油腻;刘备是第一道吃泡菜,为的是开胃;诸葛亮顿顿吃,所以聪明。”有人马上反驳说:“又在瞎编故事,就算你爱自己的家乡,也别吹过头啦!”“我吹?不信你去查西太后、刘备的食谱。”法国人说话喜欢让人听着高兴,一副坚信不疑地神情说:“我信,这么好吃的东西,皇帝肯定也爱吃,可我们巴黎为什么没有?”“怎么没有?我家就有,比这里的还好吃。”他瞪大眼似信非信地问:“你也会当厨师?”“岂止会,而且是顶呱呱的棒。”吹牛不要本钱,吹牛又不上税,顺嘴胡吹呗。

那位德国人可不好唬弄,穷追不舍地问:“能告诉我们,你的四川泡菜怎么做的吗?”我一本正经地说:“这个嘛,数据很复杂,是商业秘密,不便奉告。”朋友们都大笑起来:“千万别上她的当,这人就喜欢故弄悬虚,呆会我告诉你。”

其实,泡菜和我们人生很相似,有甜有咸,有酸有辣,五味俱全,谁能说自己这一辈子只有一个味?

十多年前在北京,我的宿舍是幢筒子楼,中间一条过道,过道两边排列着一间间住房,每间房子15平方米,一家两代就挤在这间什么都包括的房间里。没有厨房,各家只好把煤气炉放在自己的门口,过道也因此变得更窄小,一到该做饭的时候,锅、碗、瓢、盆,一齐响,组成了一曲热闹的交响曲,满过道都是油烟,各种菜味胡乱地混杂在一起飞腾起来。

我家门口的小柜上放着一只泡菜坛,经常是在想吃的时候打开坛盖用筷子一夹,“噫!怎么又没啦? ”我当然知道这准是导演系那几个四川学生干的好事,可我又能说什么呢?吃的东西嘛,你吃我吃都一样,何况又是四川人,想吃泡菜完全可以理解,可每次连招呼都不打,也太不把本老师放在眼里了。于是,我在泡菜坛上贴了一张告示:“君子先动口后动手,打了招呼才许拿走。”他们倒也真乖,懂游戏规则,有的留条说某年某月某日取走泡菜多少块,有的干脆端着碗来敲门当面要。于是,脆又重新做了一大坛泡菜,坛上画了几个小人,“欢迎品尝”。从此,他们就再也不侵犯我那一小坛了。有时,他们也带着家乡寄来的腊肉到我家来小聚,算是对我的回报。有时他们的父母也会在信上提到,说我的泡菜使他的儿子减轻了思乡之情。

茶 馆

茶馆,是四川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场所,“不摆龙门阵,不是四川人。”曹操刘备杯酒论的是英雄,四川人却是杯茶论人生,而且这杯茶不是鲁迅先生的苦茶,而是陶渊明、杜甫式的休闲茶。

四川是块得天独厚的宝地,山青水秀,不冷不热,气候宜人,房边地角种什么都能活。四川到处都有文物古迹,秦代李冰父子的“都江堰”,三星堆“千里眼、顺风耳”的青铜器……顺着这条历史的长河,不难找到蜀文化的根源,还会发现这块富饶的土地养育了数不清的文人雅士。有人说:“四川出才子。”此话不假。试想,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功夫去读书,哪有闲心去坐茶馆“摆龙门阵”?

四川的茶馆完全是开放式的,四周没有设防的墙,好象自古以来就没想到过会有人来偷、来砸。桌椅都是竹制的,又轻又方便,茶堂倌一只手可以毫不费力地拎好几把椅子。

茶馆里有说书的,卖花生瓜子的,会朋友,谈生意,打麻将,玩杂耍变脸的二秒钟一变,看得人眼花缭乱,怪不得刘德华要不远万里跑到四川去拜变脸师父,值!小姑娘挎着一只香香的小花蓝,递上一束白玉般的黄桷兰,“一块钱三朵”,怎能不买?……还有那茶堂倌高声叫喊送茶的声音:“ 5号座3碗花茶,8碗碧螺春;12号座2碗沱茶,2碟香瓜子;6号座……”他念得又快、又准,嗓音圆润,送得很远。里面的茶堂倌再重复一遍。不用记菜单,全凭音速传达。稍停,只见一位茶堂倌一只手托着二十多个茶碗茶盖,另一只手提着一壶开水上来,依次分发,动作稳、准、快,只有茶碗碰在桌上悦耳的叮当声。然后,只见他退后几步站在两三米远的地方,提起那壶嘴足有70多公分长的茶壶,一道冒着热气的弧线从远处飞泻而下,准确地把开水冲到每个人的茶碗里,又是一绝!初见的人会感到惊心动魄,茶客们却安然自得。热闹,充满浓浓生活气息的热闹,“不热闹,这是茶馆吗?”

自从中国把茶传到世界各国后,各国各地都有自己截然不同风格的茶文化,文质彬彬礼仪繁琐的日本茶道,高贵的英国午后茶,富有浪漫情调、专供贵妇人用的巴黎《Saion de The》……唯有四川茶馆温馨、自在、大众化,在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喝茶、聊天、开心,谁也不影响谁,互不相干。

孩童时代随父母坐茶馆,听说书的人手拿着竹板,绘声绘色讲《三国》、说《水浒》,讲得很精采。可往往是讲到关键时刻,听得兴趣正浓,他便木板一拍:“各位客官,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他并不是为了要钱,而是吊你的胃口,下回再来喝茶。

四川人遇事喜欢讲道理的习俗由来己久。家庭、邻里、朋友以及生意上发生了什么纠葛,有什么解不开的结,不是立马请律师上法院打官司,往往会通过“吃茶”来化解;矛盾的双方各自请一些有名望,行事公正的人作为评判,约好时间到共同指定的茶馆去“吃茶”--几十个人坐在长长的茶座两侧,一改往昔喝茶时的悠闲,一个个神情严肃地端坐在那里,既象律师又象法官还象听证人,但又什么都不是,是长辈,是熟人,也是社会上受尊敬的人,是来主持公道的,并不是来为某一方辩护的,因此少了那种偏激。经过协商,双方共同推举一位临时主持人,辩论宣布开始,当事人详细地讲述自己的理由、委曲,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声泪俱下……谁都有理。毕竟事实就是事实,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的事,如今摆在光天化日之下,孰是孰非也就清清楚楚了。茶钱自然按规矩办事,由输家付。这是公认的游戏规则。

成都虽然到处都有茶馆,比较有趣味的还是公园里的茶馆,一面临水,三面被葱葱绿绿的竹林环抱。临水的那面只有一道矮矮栏杆,喝茶的人可以凭栏眺望,欣尝那垂柳拂水群鸭嬉戏,聆听竹叶沙沙声、流水声和小鸭的“嘎、嘎”声组成的一曲柔和、怡静的弦乐三重奏。

在“望江楼”的茶馆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江楼上望江流。”气势磅礴的大江流水给“望江楼”凭添了几分悲怆的气氛。古代著名的女诗人薛涛,以她年轻的生命抗拒当朝的权势……那口井,后人为它取名为“薛涛井”。清澈的井水沏出最香的茶,清彻的水制作出最精美的宣纸,供人们画画、写诗。画出薛涛姑娘那么美的画,写出薛涛姑娘那么气势磅礴的诗文。

担担面

牛肉面、炸酱面、凉拌面……都是以面里的内容来定其名,唯独这“担担面”是因其挑着担子卖面的独特方式而得名。

那卖面的既是老板又是伙计,每到午后,约摸着人们肚子有点饿想吃点心的时候,便挑着颤悠悠的担子到他熟悉的那几条街巷去叫卖,准时、准点,担子永远放在固定的老地方,放下担子便以他训练有素的嗓门,向着四周嘹亮地喊一声:“担担面!”人们听到那熟悉又能勾起食欲的叫唤声,立即开门出来,或者从楼上打开窗户,喊着他的大名:“王铁头!”“赵二嫂,还是老规矩一碗牛肉汤面?”“不,今天有客,要两碗,一碗鸳鸯面,一碗炸酱面。”“好咧,马上就得。要不要多加点青?(指在面汤里放的青菜)今天有豌豆尖,莴笋叶。”“那就多放点豌豆尖。”时间长了,周围几条街的人谁爱辣,谁爱酸他摸得一清二楚。准确的记忆库,就是他的生意经,只要吩咐一声,包你满意。

小孩子会尊称他一声:“王大爷。”他一边答应着,一边照顾走过来的小孩:“小弟娃,今天吃哪样面?”“王大爷,我要碗抄手(馄饨)。”“这次学校考试考得好不好?考得好,我多给两个抄手奖励你。”小孩点点头:“算术85分。”“不错,下次考95分,你要吃什么我管够。”亲切中有鼓励,鼓励中有真爱的自然流露。小孩子们从不把“王大爷”当外人,父母不在家手上没有钱,可以赊账。……几十年,天天到这里来叫卖,他看到这些小孩从怀里抱着到读书上学到成才做大事。

晚上的生意比下午还好,爱打麻将和爱读书的,尽管情趣迥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到午夜都会肚子饿。这时,门外准传来一声:“担担面!”声音不象下午那么高昂,但清晰。夜深人静,用不着那么大声,该听的都能听见,何况那些人的肚子就是时刻表。老食客把常备的小竹篮从窗户上用绳子吊下来,篮里放着碗和钱。煮好面,一打招呼,楼上的人便把那只小篮稳稳地提上去,省事又省力,门都不用出。

“担担面”的担子,一边是煮面用的炭炉和锅,另一边是一个小柜,上面放着两大排各种各样的佐料瓶,抄手馅,样样都盖得严严实实,干干净净,不用操心会落灰尘。下面的小抽屉里放着粗、细两种面条和抄手皮,还有一层放碗、筷。

四川人嘴刁,挑剔是出了名的,什么都讲究新鲜,面条是当天的,抄手是现吃现包。

一斤面粉放几个鸡蛋都有不成文的规矩。卖担担面的人,每天自己拿面粉和鸡蛋到面铺去加工,偷工减料,顾客一上嘴就品出来了,骗人等于砸自己的锅。

在充满幻想的幼年时代,对担担面的小抽屉感到特别神奇,那里面好象有永远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似的,总想伸手去摸摸。抬头仰望着这个高大的“王铁头”,感到他好象真有那种神力,他是不是总在心里小声念着:“芝麻,芝麻快开花!”然后就立即变出好多好吃的来?

如今,在各大饭店的菜单上,虽然都有“担担面”芳名,可已经完全令人失去了想象力,一点不好玩,也不好吃。一小碗面里放点芝麻酱和切碎的冬菜末、辣椒油,就称之为“担担面”?好叫人失望!在北京的日本人、欧洲人还特别喜欢吃这个担担面,每次我总要固执地讲:“这只是担担面的一种,真正的担担面……”他们听得有点象《天方夜谈》,好象我又在编写一个美妙的民间故事。

法国和四川省差不多大小,人口却只有四川的一半,它在科学和军事领域上是世界强国之一,但对待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是绝对尊重和保守。闻名于世的法国葡萄酒、奶酪仍然遵循着民间传统工艺制作,它体现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岂能随意丢弃!

几年前,为了圆这个童年时记忆中的梦,也为了展现“担担面”的独特风格,我特地买了一台最新的数码摄像机,专程回四川想真实地把“担担面”的人民性、生活的趣味性记录下来,可哪里去找?

文章还没写完,便急不可耐地用FAX传给在巴黎的四川老乡,意在想听听内行的意见。没想到,他看后立即打电话给我,第一句话就说:“我要吃泡菜!”“哈、哈!我的泡菜都吃光啦!”“没关系,再放点白菜、小萝卜进去,过几天我一定要去吃。巴黎真是藏龙卧泡菜呀!今天正好是我生日,你这篇写四川的文章是给我最珍贵的礼物。亲切呀!……”他还告诉我一个消息:成都街巷里吆喝叫卖声,又此起彼伏了,下次回去肯定会吃到真正的“担担面”。说不定还有位年轻的“飞毛腿、铁肩膀”挑着担担上峨嵋呢。

(本文作者郑碧贤先生是Anmeci法国新世纪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导演、作家。)

编/李燕朝

巧做担担面

担担面在成都进入店堂经营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它来自小贩沿街叫卖的面担子,担子一头是锅灶,一头放着面、碗及准备好的备种调料,随吃随下。现在成都有名的担担面店开设在成都市文化宫旁。担担面的特点是面条细薄,臊子肉质香酥,调料以葱花、芽菜、猪油为主,略有汤汁,鲜美爽口,辣不重微酸。

用料:面粉500克(可制成12碗)、德阳豆油、味精、红油辣椒、鸡蛋、化猪油、豌豆尖、高汤、醋、葱花、芽菜、豆粉、猪肉各适量。

制法:

1.将面粉与鸡蛋加水和成面团,用手工擀制成细韭菜叶状面条。豆粉用作擀面时的散粉。

2.将豆油、醋、味精、红油辣椒、高汤、葱花、芽菜末分别放入12只碗中。

3.将猪肉剁成绿豆大小的颗粒。锅中放化猪油,待油烧热,放入猪肉,放干水分,加盐、豆油,上色,至吐油肉酥呈金黄色即起锅。

4.锅中的水烧开,放入面条煮熟,分别捞入12只装有调料的碗中,并将豌豆尖捞入每碗,上面浇上做好的肉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