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路径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路径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和特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现实要求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概述了新时期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学的重要意义,并从大部制改革、管理重心下移、建设高素质专职管理队伍三个维度浅析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路径

关键词: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 研究型大学 建设路径

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概念。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这个概念是在2007年的首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上提出的。次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陈希提出希望把“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改称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特指原隶属于国务院某部门或行业,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归口管理部门发生变化,直属于教育部等部门主管,具有鲜明行业办学特色及突出的优势学科的高水平大学。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区分布调整后,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整合、以工为主的院校组建到近年来由两部和省部共建,“211工程”、“985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等重大项目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得到了蓬勃发展。

二、德国研究型大学与工科型大学的借鉴意义。

德国大学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影响,柏林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研究型大学和工科类大学的两种主要代表模式。柏林工科大学以技术科学为核心,其发展与西方工业化密切相关,其学科设置、课程内容与工业化和科技研究紧密结合。在中国,蔡元培先生借鉴柏林大学办学经验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开拓性的改革和创新,马君武博士赴德留学回国后,创建了“独重工科”的广西大学。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既需要对西方国家(包括德国)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又要避免盲目跟从,一味生搬硬套。如何实现新时期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转型发展值得我们探讨。

三、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机遇与挑战。

1.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机遇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国家通过“211工程”、“985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等项目强化了对行业特色高校的支持。高水平特色型高校需要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对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调整。二是质量和特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分层和极差化趋势明显,行业特色型高校因与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天然联系,加之国家从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对办学特色培养的引导,为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2.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挑战

首先,由于受行业办学的限制,基于原行业的固有联系,学校发展得到了有力支撑,部分高校自满、狭隘、僵化思想易影响其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其发展理念与先进的研究型大学存在显著差异。其次,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特色鲜明,但基础学科支撑总体较弱,不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最后,行业高校隶属关系划转后相对以前得到的原行业支撑力度明显弱化,沟通渠道减少,合作减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亦有所下降。

四、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路径浅析

1.探索大部制改革

管理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后,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与普通综合类大学逐渐趋同,其行业特色弱化与原行业联系渠道减少,学科设置“大而全”,教师引进缺乏定位,导致其与部分综合类大学一样存在诸多问题,如非教师人员占教工总数50%,党务与行政管理的部门繁冗,其数量通常在20~30个。随之而来的问题,如多部门共管降低效率;职能交叉多,管理成本高;政出多部,难于协调,人浮于事;管理重心下移无法实行;检查考核多,自主创新少。大学的大部制,即在大学的机构设置中,将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重叠的部门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高校行政机构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大学机构设置的大部制改革对于解决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行政化趋势来说,其意义在于促进权力向学术系统分权,复归学术本位,提高管理效能。如何改革?笔者认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与综合类大学一样需要精简机构,重新梳理行政权力,强化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和保障功能,更需要各高校领导淡化领导者身份意识,凸显服务者的角色,逐步从微观管理者转变为宏观指导者,实现宽职能、少部门、高效率的管理目标。

2.探索管理重心下移

目前我国高校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普遍集中在校级层面。院(系)对用人权、专业设置权、预算分配与使用权等都缺乏自主。这与其承担的责任不对等,易造成学校和学院间的权、责、利不够清晰。以二级学院单位为管理重心实现分层化管理,有利于减少管理环节和信息流动的阻滞,实现管理优化;使学校发展从上级行政驱动转为自我发展。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如何将管理重心下移?笔者认为首先要划清校院两级权责,实现集权与分权的结合,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统一。涉及维持学校机关及公共资源、基础建设等权力不宜下放。学院可探索成立教授委员会,最大限度发挥其在重大事项上的咨询决策和监督制约作用。欧洲大学有教授治校的传统,学术人员力量强大;美国大学,虽存在代表社会利益的董事会和行政部门,但学术人员仍有较大的决策权。管理重心下移后,要明确不同的建设目标,强化校院两级资源配置。打破各研究中心的“山头地界”,实现资源共享。校级层面要发挥引领、协调、监管、整合等多种宏观指导作用,避免二级单位放任自流倾向;在学校发展的总目标下,可采取任期目标责任制等方式实现责任约束制度,量化责任目标。即学校把每个周期的总任务、总目标进行科学分解,分阶段考评。学院根据目标任务做出具体安排,把各项指标再次分解,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学校需要尝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高效的预算监督及财务管理体制,实现集权与分权的有效结合。管理重心下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改革趋势,如何集权分权目前并无统一模式,需要各学校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不断完善。

3.探索建设高素质专职管理队伍

行政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单元。美国高校普遍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首先,美国高校要求高级行政管理者把自己的管理织务作为专职,而非兼职。以往,院校两级的高级管理通常由教授承担,其管理职务往往是临时或兼职。尽管这种情况目前仍然存在,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体系趋向繁杂,对管理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者要实现管理高效,就必须把管理职位作为一种专职,而不能过多地兼顾其他。也就是说,即使是选择“双肩挑”干部,他们也应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管理上。其次,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聘用上,教育相关管理类专业的背景应受到重视。目前,美国已有50所重点大学设立了高等教育管理专业,为向有意谋求高校管理职务的人员提供学位教育或专业培训。这些经验是值得我国高等院校借鉴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打造专业的管理队伍是建设研究型大学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在坚持国家对高校的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加强专业协会和专业社团等第三方团体在我国高校管理中的监督和参与作用。事实证明,专业协会和专业社团对高等院校具有引导和协同等功能。尤其是在如学术标准管理等专业性强的管理领域。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国家可适当考虑把目前由行政管理机构执行的某些高校管理的职能以委托的方式交给部分专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来履行,或通过其来实施监督管理等职能。当然,引导和帮助此类第三方机构的建设和完善是实施有关管理监督职能的必要前提条件。教育管理部门应更多的以宏观指导的形式出现在教育管理领域而非插手分管具体事务。近年来,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过度强化科研应用,重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但对管理队伍的建设缺乏有力措施。有些高校甚至没有把教师队伍发展前景或无处安置的人员转移到管理部门中,其对高校管理效率的阻滞显而易见。就目前的条件而言,我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要求高校高级管理人员具有高等教育博士学位或专业的教育背景,但仍然可以此为方向做适当改革,如把副校长和主管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务专职化、专业化和对有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逐步实现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剥离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实际上,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会经历一个“过渡时期”,我们必须坚持有分析的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管理体系中的有效因素和做法,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党传升.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论文,2012.

[2]全守杰.德国大学模式新’-论德国研究型大学模式与工科大学模式.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

本文系201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项目名称:高校网络发生与控制机制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SJD88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