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美丽”的数学不再“冰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论课前如何周密的预设,总会碰到许多预设之外的问题,那就是课堂上的教学生成。教师机智地处理好这些偶然的、意外的教学生成,不但能使教学顺利进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让“美丽”的数学不再“冰冷”。
一、无疑处有疑,质疑中迸发思维火花
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的“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时,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一致得出“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这一预设性结论。正当教师要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时,有一位学生却站了起来。
生1:老师,我能看到长方体的4个面。(这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引起了课堂的一片哗然)
生2:老师,我知道他为什么可以看到4个面,他一定是边转动边看的。
生3:如果这样,6个面都能看到了。
师:同学们,××同学敢于提出与大家不同的想法,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且老师看得出来,他是经过认真思考才说出这一结论的,让我们听听他究竟是怎么看到4个面的,好吗?
生1(将数学书竖着夹在两手掌之间):我是这样看的。(学生们一听,也纷纷拿起数学书,照样子观察起来)
生4:咦,真的,我也看到了4个面。
生5:哈哈,我知道了。因为数学书很薄,左右眼睛各能看到一个面,所以一共能看到4个面,而我们看的长方体比较厚,所以只能看到3个面。(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对于那些令自己尴尬的答案往往处理不当,常常视而不见。上述案例中,教师面对这样一个结论,在肯定学生敢于质疑、认真思考之后,将问题抛给了学生,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活动空间,让他们在探讨、尝试、交流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课堂在生成中绽放美丽。
二、有疑处无疑,争论中问题明朗清晰
如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教材呈现了十二生肖图。如下:
师:今年出生的孩子属什么?明年和后年呢?猪年的后一年是什么年?多少年为一个周期?(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上图改成一幅环形图,如右)
师:你今年几岁,属什么?今年多大年龄的人和你是同一属相?(生答略)
生1:老师,您的属相是什么?
师:老师比今年属狗的同学大15岁,谁知道老师的属相是什么?
生2:老师属牛。
生3:不对,老师是属羊的。(学生开始争论,最终全班学生分成了正反两方)
师:认为老师属牛的同学,请说说你的想法;认为老师属羊的同学,也来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生4:15-12=3,从属相狗往后数3个,不就是牛吗?
师:是呀,很有道理,好像没什么问题呀!
生5:不对,不对!应该从属狗的往前数3个,是羊。
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论,问题出在哪儿呢?
生6:我觉得他们两个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个是顺时针方向,一个是逆时针方向。
师:那到底按什么方向数呢?老师比属狗的人岁数大,也就是先出生的……
生7:先出生的自然在狗的前面,所以应该按逆时针方向数!
……
这里,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机智地将答案再转换成问题,继续引导学生去探索,使学生经过深入思考,最终豁然开朗。面对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当把握教学契机,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三、因势而利导,失误中创造再生资源
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街心花园中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全班学生开始尝试解答。
生1:老师,这题少了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说是圆形。(面对这个失误,教师着实一愣,他确实少写了“圆形”二字)
师:如果没有“圆形”这个条件,这一题能做吗?
生2:只要确定是什么形状的花坛就可以了。
师:花坛可能是什么形状呢?请根据不同的情况解答。(结果,学生得出了多种答案,还意外地通过比较发现,在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
……
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充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这里,教师没有简单地在题目中添上“圆形”一词,而是因势利导,将这道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就是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处理好课堂中即时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既能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乐趣,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