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水稻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水稻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水稻虫害和病害一样,同样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在对水稻病害有针对性防治的同时,也应对水稻虫害引起足够的重视,早发现,早防治,确保稳产高产。

关键词:稻飞虱;稻瘿蚊;稻纵卷叶螟;三化螟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08-1

1 稻飞虱

稻飞虱是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的害虫。其种类很多,在玉林主要看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有长、短翅型两种。

1.1 为害症状

这两种飞虱均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叶片枯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出现“落窝”现象,导致减产。

1.2 发生特点

稻飞虱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成虫趋光性强,卵多产于叶鞘里;短翅型成虫产卵量大,如数量多为大发生预兆。早稻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出现,以第三、四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5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稻一般8月中下旬开始发生,以第六、七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分别为9月上中旬、10月上中旬。第三、六代以白背飞虱为主,第四、七代以褐飞虱为主。温暖高湿的气候有利于稻飞虱繁殖为害。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白背飞虱大发生;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有利于褐飞虱发生。水稻后期贪青徒长、田间荫蔽、高湿,对褐飞虱的发生与繁殖非常有利。稻飞虱的天故种类很多。其中寄生卵、捕食卵的主要有稻缨小蜂和黑肩绿盲蝽;成若虫的天敌主要有螯蜂、线虫、蜘蛛和寄生菌等,它们对稻飞虱的发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

1.3 主要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做到科学用水,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合理施肥,避免禾苗徒长贪青,抑制稻飞虱的生长繁殖;保护利用天敌。采用选择性药剂,凋整用药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以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发挥天敌控制作用;药剂防治。亩用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5—20克;亩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

2 稻瘿蚊

稻瘿蚊,俗称标葱虫,是晚稻大害虫。上世纪70年代前,多发生于山区,80年代初开始向平原扩展为害,逐年加重,严重时可导致部份田块颗粒无收,损失惨重。因防治难度较大,损失重,有些人为此谈“蚊”色变。

2.1 为害症状

稻瘿蚊主要为害水稻生长点以及附近的腋芽。幼虫侵害水稻生长点,被害叶鞘愈合,形成淡绿色而中空的葱管状,俗称“标葱”。葱管分为甲、乙、丙型三种标葱。禾苗受害后,只长葱,不长苗,不结实。

2.2 发生特点

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幼虫主要在蓉草、再生稻上越冬。成虫春末羽化,有趋光性,卵多散产在叶片上,初孵幼虫借露水在叶上爬行,由叶鞘间隙侵入生长点为害,老熟后在葱管内化蛹。羽化时,成虫从管顶穿孔而出。7至9月份多雨高湿年份有利于发生;凡“倒春寒”年份都有大发生的趋势。秧苗起针至现青期,本田分蘖期是最易侵害的危险期,如发生条件吻合,禾苗就会受害严重。稻瘿蚊以第二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三、四代为害晚稻秧田,第五、六代为害晚稻田本田,其中以第四、五代分别为晚稻秧田和本田的主害代。稻瘿蚊寄生蜂种类较多,寄生率较高,有时可高达 90%以上。

2.3 主要防治方法

(1)加强农业防治和健身控制栽培:早稻收割后,及时犁田耙沤并铲除田基、沟边杂草,消灭杂草及稻根腋芽、再生稻上的虫源。晚稻在 7月上旬播完种、在8月5日前插完日,可分别避过或减少第三代、第六代的为害时间。施足基施,施分蘖肥,促进禾苗早生快发,及早分蘖够苗,减少为害。

(2)科学用药、扑灭为害:重抓秧田防治关,可减少本田受害和防治难度。秧田防治采用毒土畦面撤施方法,效果好。每亩秧田用10%益舒宝1.2公斤,或 3%米乐尔1.5公斤,或 3%呋喃丹5至7公斤,拌细沙15公斤均匀撤施。施药时秧田要保持水层,并让其自然落干。旱育秧田使用喷雾法。每亩用三唑磷250克,或杀虫双200克加乐果150克加水50公斤,隔5天喷一次,连喷3次。 水育秧也可用此法。

3 稻纵卷叶螟

3.1 为害症状

幼虫吐丝将叶片卷成管形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田枯白,影响稻株生长,结实不饱满。

3.2 发生特点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一年发生 7至8 代。以幼虫或蛹在蓉草等杂草上越冬,但越冬虫源不易查获。因此早稻虫源主要来自外地迁入。成虫有趋光性及趋嫩绿、茂密和群集性,卵多散于叶片上。幼虫分五龄,三龄后食量大增,一头幼虫一生可为害叶片5至9张。老熟幼虫多在稻丛下部或禾叶反折作茧化蛹。一般阴天多雨、湿度大,以及禾叶过于浓绿,都利于成虫产卵和卵的孵化、以及幼虫为害。以早稻第三代(5月底6月上旬)、晚稻第六代(8月底9月上旬)为主害代,早稻常重于晚稻。

3.3 主要防治方法

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克;18%杀虫双水剂300ML;40%毒死蜱乳油60-70ML;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ML。

4 三化螟

4.1 为害症状

为害苗期、分蘖期,造成枯心苗,为害孕穗期,造成枯孕穗,为害破口抽穗期,造成白穗。

4.2 发生特点

以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春季化蛹羽化,成虫具趋光性,喜在多肥、嫩绿的水稻上产卵,一块卵有卵粒几十至一百多粒。水稻分蘖期、孕穗后期至抽穗期,蚁螟侵入率高。一个卵块孵化的蚊螟在附近稻株侵入为害,“枯心窝”“白造成或穗团”。冬春干旱暖和,有利幼虫越冬和化蛹,当年发生将较重。一年发生 4至5代,第一、三代分别为害早、晚稻秧田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而第二、四代分别为害早、晚稻抽穗期,造成白穗。

4.3 主要防治方法

消灭越冬虫源。晚稻收割后进行冬耕冬种,不留板田过冬,并在开春化蛹盛期即一般在3月中旬前,适当提早灌水耙田沤田,浸死幼虫和蛹。药剂防治:20%三唑磷乳油120—150ML;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至40ML。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 35克;18%杀虫双水剂250—300ML;50%杀螟松乳油100ML。各加水45—50公斤喷雾。

作者简介:张万余(1965- ),男,中专,助理农艺师,就职于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