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朗读教学的创新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朗读教学的创新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朗读教学日显重要。文学语言只是一些符号,作家把他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用文字记录下来,朗读将其恢复为原始的活生生的形象、具体的思想感情、鲜明的态度与强烈的愿望。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关朗读的几点看法。

一、以情动人

朗读吸引听众的关键就是语言中的情感,如果朗诵者无动于衷,听众就无法被吸引而且受到感染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节课重点朗读哪些句子都是由教师所定,学生读得很整齐,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是“赶鸭子上架”,这样读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例如朗读《示儿》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者若没有被陆游、杜甫那种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产生宣扬爱国精神的愿望,就会朗读得毫无生气,所以应当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

一篇散文看起来很抒情,似乎没有多大的起伏,实际上它也是充满了激情。例如《匆匆》一文,作者充满激情地写出了他的胸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才能写出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来。朗读时要挖掘各篇作品中蕴含的深情,使自己的朗诵以情动人。

以情动人也是朗读与念书、背书有所区别的主要标志。例如在诗歌朗读中经常会遇到“啊”字,如果只把这个“啊”字的字音喊出来,经常会引人发笑,破坏朗读效果。作者是不会随便地写一个“啊”字的,他是用这个字来代表一个丰富的情感。这个“啊”字可能是歌颂、赞叹、惊奇、醒悟、兴奋、失望等。例如:

“我一看榜,啊!我考上了。”

“我一看榜,啊!我没考上。”

一个是极大的兴奋,一个是极大的失望,都是用这个“啊”字来表现,没有这个“啊”字就很难表现考上与没考上的心情,所以朗读者不应该放掉每一个字中蕴含的内容及感情。

二、多读多感

生动的朗读能把课文中各式各样的人物、事件以及自然景色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了解到平时难以接触到的东西,从而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语汇。因此,只有对重点句段的深刻理解,领略情感,再引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作品中的一些警句和优美的语言,这样学生对文中的情感就能油然而生。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文中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句子里的排比句式及用词的优美,使人读来琅琅上口。这时,让学生模仿这种句式,当堂完成一个片段。有学生这样写道:“家乡的桃子真多啊!多得漫山遍野;家乡的桃子真大啊!大得足有半斤重;家乡的桃子真甜啊!甜得像喝了蜜一样……”

学生手中的课本,是他们最好的习作范例,平时让学生多朗读生动优美的文章,可以培养他们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克服写作空洞、抽象,语言干瘪的弱点,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写成文章,文章的语言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因而读者要正确理解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根据作者提供的语言文字,通过想象再现相关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因而,没有想象学生就无法真切地感知语言形象,自然就谈不上对文章的真正理解。因此,在阅读课上重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感知语言形象,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十分有益的。

情境教学十分重视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知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长期训练可切实提高学生通过想象感知语言形象的能力。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我通过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和作者产生一致的思想感情,因而学生在朗读时也就能够把劝慰、感激和惜别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从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利用电教,形象逼真

形象生动的东西是学生永远喜欢的。要让学生读出感情。首先要通过多媒体、幻灯再现课文情景,让他们入其境,才能体其味,表其情。

例如,在朗读教学《月光曲》一课时,配上海面录像,音乐舒缓,海面是微波粼粼;音乐高昂激越时,此刻海面则是波浪汹涌,狂涛巨浪,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被海上的景象所吸引。那么学生朗读起句子来就会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感情就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因此,朗读教学中要多运用多媒体,利用其中的图片、录音、音乐,并配合老师的体态语言等来渲染课文情境,让学生有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真实感。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寓学于乐。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指导,才能让学生想读、敢读、会读;让学生读出真情,读出个性,读出新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