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事业单位改革与人才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事业单位改革与人才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抓紧全面推进事业单位配套改革,已成为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消除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体制,培养造就一支专业化、社会化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迫切需要。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既涉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理顺,又关系到人才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一、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把人才培养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在实施改革中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更加重视和爱护人才,否则,改革过分把重点放在人员和单位的加加减减上,而忽视人才资源开发,就会造成事业单位人才的错位配置和流失。当前,我国的人才走向和整体科研环境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寻求留住人才、开发人才的思路和途径应当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为此,我们应抓住事业单位改革这一机遇,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破除事业单位改革“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增强通过改革理顺政事体制,优化人才结构、实施人才合理配置的新理念;二是破除事业单位改革就是端掉铁饭碗的旧观念,树立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显其才的新理念;三是破除事业单位改革就是撤、并、改的观念,树立健全制度,全面实施人才战略的新理念。。

二、事业单位性质不同,需要在实施改革中及时调整优化人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和水平

我国事业单位,功能不尽相同,对社会所起作用不一样,人才开发不能平均用力,必须按照其功能进行分类管理,分层次开发。

第一,在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中,应全面实行企业用人制度,尽快将这些单位全部转入企业,下放单位的管理权和人事权,选人用人可通过人才市场实施人才自由流动;工资与效益挂钩,多劳多得;职称可采取社会中介组织认定、非人事部门评审等多种形式。

第二,对公共服务型事业单位应在搞活用人制度上做文章,优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对以国家全额拨款的社会公益性、福利型事业单位,应通过改革重点搞好人才结构调整,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在减少机构,严格控制机构数量规模、人员编制和工资发放总量的前提下,重点稳定人才队伍,努力把人才资源开发好。

三、事业单位具有人才多样化的特点,在实施改革时要制定适合人才成长的政策,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事业单位由于种类繁多,情况复杂,行业性质不同,与其它单位相比,人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事业单位实施改革过程中,应根据人才的不同,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政策和管理规定。

应针对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机制不活的特点,尽快探索建立“竞争激励”的人才使用机制。一是全面推行聘用制。要让事业单位与其职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立双方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推行聘用制不能一步到位的地方,可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逐步到位。二是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强化考核制度,对所需人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竞争,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分强化各类人才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应针对人才不同的特点,深化职称改革,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对行政领导岗位,实行招聘、任命、选举等多种形式的任用制度;对管理岗位,建立体现管理人员水平、能力、业绩、资历的聘任制度;对工勤岗位,推行工勤人员岗位等级规范、招聘与合同管理制度。

四、事业单位人才具有工作年龄相对延长的特点,在实施改革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和杜绝人才浪费

与行政机关人员相比,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余热”的时间较长,有些人才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因此,在改革中,对事业单位的人才应制定特殊政策。

第一,在人员分流上不能搞“一刀切”。事业单位改革,最终要涉及人员安置。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进行机构改革时,为了精简人员,大都在提前离岗、人员分流等方面,规定一些硬杠杠,不论是人才还是庸才,到了这个杠杠,都要提前退休或离岗。事业单位的人员分流,应考虑到专业技术人才使用年龄相对延长的特点,不宜搞年龄上的“一刀切”。

第二,对未聘人员安置不搞“大撒手”。对这些人员,我们不应当一推了之,应千方百计地给予妥善安置,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如,有的可采取先挖渠、后分流的办法,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方式安置未聘人员;也可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通过人才服务中心等形式调整优化配置。

第三,在发挥人才余热方面应有新办法。事业单位尤其是科研、教育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都有自己的一定专长,退休后只要身体允许,他们往往退而不休,积极发挥余热。对高级人才有的可返聘到本人长期从事的工作岗位,发挥传帮带作用;有的可聘用为技术顾问、专家指导等职务。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只要下大力改革人事制度,通过激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逐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收益率,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将会全面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市质监局纤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