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提出的问题有“导入性问题”和“提高性问题”之分。前者按照知识内在规律排列,上下关联,承前启后,它重在激发学生的原认识,导入新课,并初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后者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串”,它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提高之目的,并高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要抓住三点:一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即对幼稚或错误的答案也要晓之以理,而不能粗暴压制。二是有些问题如一题多解、实验方案设计、超出理解范围、科研未达共识等可以不设标准答案,以达到鼓励独立思考、培养个性思维的目的。三是尽量在思考探究阶段甚至是整个课堂都不给出标准答案,给学生留足解决问题的时间。

[关键词]认知 探究 激发 评价

在以“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下 , “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那么,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运用“问题”则成了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新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以及参与程度如何,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的思维是否运动及运动效率如何。而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正是思维的原动力和牵引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从而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学生思维的运行。提出的问题有“导入性问题”和“提高性问题”之分。前者按照知识内在规律排列,上下关联,承前启后,它重在激发学生的原认识,导入新课,并初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后者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串”,它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提高之目的,并高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出问题后教师的任务有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以启发性讲解,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在学生的思维顺利完成后,给以总结性讲解,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系统化。下面是学习初三人教版化学教材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二《 溶解度》 后进行的问题设计:总问题:20 ℃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是否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呢?

提示性问题:溶液概念中“一种或几种”的含义。(理论依据)

海水中既有氯化钠又有氯化钙等物质。(事实依据)

以上两点均未设定饱和条件。(在学生未注意到这一点是加以引导)

放慢识字的小桶中再放入“黄豆、小米、水”(比喻不能作为依据)

饱和溶液概念中“改溶质的饱和溶液”的含义。(理论推测)

回家后用碳酸钠代替硝酸钾,亲自做试验。(实验依据)

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后,再一步步给以提示性问题。

在此问题设计中,学生见多自然识广,各种能力也就随之而生。

二、教师要善于引发问题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从问题开始,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要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只是教师在进行思维运动,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才能将思维的接力棒传给学生的大脑,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精心设计的“敲门砖”一旦洞开学生认知的大门 ,学生便会思如泉涌,课堂出现括跃互动。

三、教师要善于评价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过程都包含着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过程,一个是认知过程,一个是调控认知过程的情意过程,后者是前者展开的原动力。教学既要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又要培养发展他们的情绪生活。对问题进行合理评价,有助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心理环境,保证学生的思维在较长时间保持一种活跃状态并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评价包括“对问题的评价”和“对答案的评价”。前者是对学生产生问题本身的价值判断,对此教师最基本的态度应该是倡导思考鼓励质疑,问题不论大小深浅都应该给以肯定,还要注意对价值高(能继续引发连锁思考)的问题进行捕捉和点拨。或者是对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或学生提出)答案的科学判断,对此要抓住三点:一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即对幼稚或错误的答案也要晓之以理,而不能粗暴压制。二是有些问题如一题多解、实验方案设计、超出理解范围、科研未达共识等可以不设标准答案,以达到鼓励独立思考、培养个性思维的目的。三是尽量在思考探究阶段甚至是整个课堂都不给出标准答案,给学生留足解决问题的时间。

下面是学习初三人教版化学教材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 金属材料》后的问题设计:问题① :选定一种金属造飞机,并说明选定它的理由(第二个15分钟)。问题② :把别人所选金属全部否定掉,并说出自己的理由。(第三个15 分钟)。要求:① 理由越充分越好,②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在此问题设计中, “用什么去造飞机并不重要,它似乎仅仅是一种学习形式,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每一个独特思维过程给以肯定,让学生尽情去享受思维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渐培养学生进行思维的自信心和参与教学的勇气。

提出问题是前提,引发问题是手段,评价问题是关键,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共同创设出一种和谐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完成“教养以正道”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