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最好的北京四合院名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最好的北京四合院名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奥运人家

采访时间:2008年8月5日中午

采访地点:什刹海大金丝胡同12号,王志熹家

采访对象:王志熹和老伴老荆,598户“奥运人家”之一,把北京的老胡同和四合院展现给了外国客人。

对于什刹海一带的老北京人来说,奥运给他们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胡同游的外国人更多了,而是有很多的外国人直接住进了他们的家里。四合院里一度充满着不同的皮肤不同的语言,这多少让人们有了些许新鲜味道。比如王志熹。

过了荷花市场行至银锭桥,左拐走入一条胡同,灰色砖墙的安静与身后热闹的后海酒吧形成鲜明的对比。拐3个弯儿,一扇红色木制门脸隐现在青砖灰瓦中,这就是王志熹家所在的大金丝胡同12号院。自从成为“奥运人家”后,这里成为这一片老北京建筑中名声最响的。

推门而进,灰砖瓦、影壁墙、鸟笼、丁香、竹子、石榴树,自然清新的风格无处不在。“九间半房”围拢成人们熟悉的四合,院落中间是木质桌椅,西面、南面都是落地玻璃,顶棚也是玻璃的。四周种了花草,养了金鱼,装饰了太湖石、红灯笼。中央的石榴树上挂着一只硕大的鸟笼,文鸟、画眉在其中跳跃鸣叫。在正房一角,一块题有“奥运人家”的青花瓷盘立在柜子上,也显示着这户人家的与众不同。

女主人王志熹刚午睡起来,看到有记者前来,打起精神招呼起来。她告诉我,自从成为北京598户“奥运人家”之一后,家里记者和游人不断,忙坏了她和老伴荆继昌。

在这座四合院里,荆家已经住了四代人。由于儿子远赴加拿大留学,老两口相依相守。早在2003年,老伴老荆利用四合院的条件,办起了家庭旅社,主要接待海外游客。两年多前,有心的老荆和她还专门请来一位大学生做家教,学习英语,每天两小时。也许是这一次看似随意的英语学习,无意中成全了他们的奥运梦。2008年4月北京市旅游局招募挑选“奥运人家”时,荆家凭借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和英语沟通能力,成为百里挑一的“奥运人家”。

当选奥运人家,圆了这对夫妇的一个梦想。而他们也为这个梦想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改善家里的接待环境。按照旅游局的标准,“奥运人家”每天的接待费用为50至80美元不等,王志熹家的收费是400元一晚(含早餐)。申请“奥运人家”后,荆家专门换掉了旧床,买了两张加大的床,迎接体型偏大的欧美客人。因为来体验四合院风情的都是外国人,所以在做早餐的时候,王志熹也尽量考虑西方人的用餐习惯,为客人准备好面包、香肠、牛奶和咖啡。也有一些客人提出想尝尝中国早餐,如果客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她就会到街上去买回豆浆、油条、豆腐脑这些“中国早餐”。

早在奥运会开幕之前,荆家就成为了首家入驻国外游客的奥运人家――德国夫妇皮特和西耶娜从事律师工作,因为来上海协助做奥运有关的法律服务,所以顺道来北京度假,感受奥运氛围。白天外出游胡同,去天安门、故宫,听京剧,晚上回到四合院住下。细心的王志熹还专门给他们配备了刀叉。

这么一个大四合院,要是卖了能有不少钱,起码是千万富翁。占地三百多平米、位于后海边的四合院,自然物以稀为贵。可是王志熹的老伴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院落里生活了几十年,从一个集体制小五金厂的员工,到“奥运人家”旅馆的主人,这里见证了他人生的每一步,现在更是成为宣传北京四合院文化的阵地,让他们站在了普通市民很难达到的奥运前沿,不可能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