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在当代社会中,追求高质量、高效率是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教育事业是一项高尚的育人事业,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1]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所孜孜追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

关于教学效率的含义

只有弄清楚教学效率的含义和本质,才能建构有效教学策略,才能科学地制定出评价教学效率的指标体系,最终保证教学有效实施。有关教学效率的含义,学者们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这里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一)从“教学时间”视角来探讨教学效率

把教学效率类比于物理学中的功率和机械效率,认为“教学效率等于有效教学时间与总教学时间的比值”。所谓有效教学时间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效时间”。[2]用公式表达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总教学时间×100%。

(二)从“教学效果”视角来探索教学效率

该观点认为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成正比,与教学时间的耗费成反比。教学效果是指“学生在多大的程度上达到了教学任务的要求”。时间耗费是指“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为获得最大发展的可能的效果,而科学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数”。[3]用公式表达为: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时间所耗×100%。

(三)从“教学所得”视角来认定教学效率

该观点认为:“教学效率是指教学所得与教学所耗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教学效率=教学所得/教学所耗×100%。“教学所得即教学所获得之效果,亦即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所耗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所消耗的时间及精力(体力和脑力)的总和。”[4]

(四)从“实际教学效果”视角来界定教学效率

把教学效率定义为:“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比值。实际的教学效果指每个学生实际的时间精力投入的总和所‘产出’的知识、品德、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实际所得的总和;应有的效果指全体学生的额定时间和全身心投入所能‘产出’的知识、技能、品德、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总和。”[5]用公式表示为:教学效率=每个学生的实际目标达成度之和/全体学生的应达目标×100%。

上述四种教学效率概念的界定方法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也有一些问题。以时间为标准的定义,把有效教学时间看成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以教学所得与教学所耗的比值来定义教学效率,较全面考察了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在教学行为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但教学所得最终要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来评价,精力与时间原本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虽然都能体现达到教学目的时主体的耗费程度,但把精力耗费作为与时间耗费对等的指标,在操作中难免受到主观影响,可测性差,无法作出科学的量化;用教学效果与教学时间的比值来定义教学效率,强调了在遵守额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并把教学效果具体化为教学任务的达成度,有较多的合理因素,在操作中以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状况为立足点,看学生达到教学要求的程度如何,这是可取的,但学生是具体的,是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此定义中未能反映出来;以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比值来定义课堂教学效率,看到了教学的特殊性,注重操作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义――面向全体学生,但应有的教学效果很难理解,那些是应有的,那些不是应有的,没有说明。

(五)对教学效率的再认识

“效率”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释义:一是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二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6]教学效率中的“效率”,主要是指第二层意思。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构成要素有多个,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反馈和教学环境等要素。从一般系统论的观点来考虑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教学系统内各个要素的有机结合,相互协作,用最少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学生取得最大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它包括知识、能力、体力、品德、审美情趣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用公式表示为:教学效率=实际收到的教学效果/教学应该达到的效果×100%。实际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指教学结束时,学生在知识、能力、体力、品德、审美情趣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达到的结果。教学应该达到的效果,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制定的、一堂课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里就有几个标准,即:

时间标准:即教学所用时间/教学规定时间的比值;(教学时间利用率)

要素标准:各要素协调活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构成要素和谐度)

效果标准:即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

目的标准:即教学实际达到的目的与教学本来应该达到的目的之比。(目的达成度)

可见,要反映教学效率,不能仅注重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它应该是教学时间、要素和谐、经济效益和目的达成四个维度综合的表现。

教学效率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教学效率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是:教学效率是根本,是检查教学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策略,只有有效教学,才能保证教学效率。可见,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条件。当然,也有人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从而把教学效率看成是有效教学的一部分内容。笔者认为,教学效率是教学行为的结果,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行为,是手段。亦即通过有效教学手段,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化有效教学。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目前学者们的认识也不完全统一。例如,“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7]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8]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9]

“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10]

可见,学者们对有效教学提出不同的表述方式,但实质内涵基本一致,把有效教学看成是高效率、高效益、催生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行为,都突出强调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教学目标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价值取向是满足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创设有效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优化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的结构,发挥整体功能。

(一)掌握有效教学的理论特征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关于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美国学者鲍里奇认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与辅助行为各有五种。五种关键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学生成功率。五种辅助行为是:利用学生的思想与力量、组织、提问、探询和教师影响。[11]同时,他还概括出12个方面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表现。例如,个人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并积极期待每个学习者;让课时难度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匹配,根据需要变化难度,从而达到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给学生提供机会练习学到的概念,并及时获得自己成就的反馈;尽可能增加教学时间,从而拓宽内容覆盖面,并给学生最多的学习机会等等。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特征进行概括研究,提出12个特点。即:清晰的表达;灵活的方法;教学有热情;强调目标与任务定向;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积极利用评价促进学习;对学生有高的期望;课堂管理有效;强调解决问题;善于提问;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12]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提供了参照系。

(二)优化教师素质结构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引导者、参与者、研究者和服务者。因此,优化教师素质结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育素养,即:教师既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既要有严谨的教风,又要有充沛的热情;既要有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又要有教学上的民主。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难以教书育人,无法参与学生的各种探究活动;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就不能了解学生,教学就会出现无的放矢,就无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情感,教学中就不能动之以情,师生之间心理难以相融,教与学不能发生“共振”,这既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中心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化的学生观。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谈教学效率,不能仅以教师教的情况来评定,而且应主要以学生学的情况来判断。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各种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策略很多,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四)明确“三维”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教学结果。它是教学的中心和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以,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突出强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它本身就具有激励、导向和控制作用。目标越具体越明确,越容易为学生所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越明确,学习动力越大,目标的实现程度就大。

课程教学内容是师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主要资源,同时也是检查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优化,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中,要按照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在讲授和研讨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逻辑顺序,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工作方式或手段,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正是通过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良好的教学方法具有开启学生智力的功能,具有娱乐的功能。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教学方法很多,但究竟选择那种教学方法呢?一般说来,师生选择教学方法应依据以下几个方面:依据教学任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依据教师的个性特点;依据学科性质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时数等。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选择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六)合理运筹教学时间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基础

现在的课堂教学是用时间计量的,一节课45分钟,对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是公平的。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需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这就有个合理运筹教学时间的问题。首先,要掌握好教学密度。教学密度是指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我们通常把它分为一般密度和特殊密度,在一般密度中,属于教学合理运用的时间不仅包括学习新教材所用的时间,而且包括课堂教学其他各个环节所占用的时间。例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巩固知识、布置作业等。特殊密度则专指学习新教材所用的时间在一节课内所占的比例。我们常说的教学密度大,往往是指特殊密度大,即教授新知识占用的时间多。说一节课的密度小,是指一般密度小,即不合理利用的时间多。例如,教师的语言罗嗦,拖泥带水;教师组织教学不当,使教学结构不紧凑等,都属于非合理利用的时间。因此,评价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不仅要看一般密度,而且还要看特殊密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提高一般密度,我们常说的精讲多练,就是压缩特殊密度,扩大一般密度,增加复习、巩固知识的时间,做到当堂理解,当堂巩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缩小计时单位,制订和执行课堂教学计划。雷巴柯夫曾说: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的人,时间多59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缩小计时单位,分秒必争,增强利用时间的紧迫感,使课堂教学的进行有高度的计划性,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效能,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一节课的时间对每个学生都一样公平,但每个学生的收获却相差很大,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利用时间的效率不同。效率高低与学生的注意力有关,所以,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此外,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还有优化课堂教学空间环境、选择与合理利用教学物质手段和充分利用反馈手段合理调节教学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廉宝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J].普教研究,1989(4):38-40.

[3]祝爱武.略论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2):22.

[4]陈佑清.教学效率刍议[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1):30.

[5]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42.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272.

[7]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8][12]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6;216-217.

[9]阮红芳,靳玉乐.有效教学论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3(8):11.

[10]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A):40.

[1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