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解读《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解读《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鼻》是一部取材于古典作品,作者加以近代视角的解读,触及人性本质的改写作品。其超越了原作,亦可以说是巧妙地唤醒了古典文学的魅影,复苏了古典的世界。其中突出描写了人类的自尊心及利己主义。历来对《鼻》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大多数是在研究或者批判《鼻》中透视出来的代表人性恶的利己主义,以及主人公禅智内供脆弱的自尊。本文从作品与原作的不同、作家人生的经历等出发重新品读这部名作。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小说《鼻》 人性弱点 利己主义

一、《鼻》故事简介

《鼻》发表于1916年5月第四次《新思潮》的创刊号上,是被誉为“鬼才”的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代表作。该作品是芥川最擅长的历史小说,取材于古典题材。一如芥川一贯的文风,这篇小说短小精悍,构思巧妙,富于理智,文笔优雅,俏皮幽默,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更是丝丝入扣。这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位名叫“禅智”的内供奉(职位名)长着一条超长怪异的鼻子,长到若是不拿条棍子挑着,吃饭的时候就会耷拉到碗里去。周围人无不笑话他的长鼻子。这令内供非常苦闷。他努力思考使鼻子看上去更小的方法,并不断尝试有可能将鼻子变小的方法。很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医生的方子,并在小仆的帮助下,成功地治好了长鼻子,和一般人无甚差异了。但是看到鼻子变小的内供,旁人反而比以前更刻毒地嘲笑他,这令内供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快,最后鼻子一夜之间忽然恢复了原样,内供满意地抚着失而复得的长鼻子伫立在秋风中。

二、《鼻》与原作的对比

《鼻》的原作见于《今昔物语》卷二十八《池尾禅珍内供鼻语第二十》和《宇治拾遗物语》卷二的《鼻長僧の事》,但来自《今昔》的色彩更加浓厚,故一般认为《鼻》的原作来自《今昔物语》。本文也采用这种说法,暂将故事与《今昔》中原作做对比。

首先,主人公的名字由“禅珍”改为了“禅智”。“智”字暗示着禅智内供的“知性”,此种包含深意的对单字的改动在作家其他作品中也较常见。如《鼻》前部作品《罗生门》中,原本为“罗城门”,“城”字也被改成了“生”,暗示了走投无路的下人,为现实所迫,在经历了绝境后抢夺了老太婆的衣服,由“善”挣扎着转为“恶”,在无望的现实中选择“生”的心路历程。而通读《鼻》之后,我们会发现“智”字的选用也是和全文主题密切相关的。禅智内供并不是一般的僧人,而是有学问、有智慧、精通于佛教研究、已升到“内道場供奉”一职的高僧。譬如作品后半部分,鼻子变短后的禅智内供,苦恼于旁人的耻笑,“望着普贤菩萨的画像,遥想着四五天前鼻子还长着的情景”,普贤是释迦牟尼旁边的侍佛,也象征着理智。

其次是构成的差异。《鼻》与《今昔物语》中的原作构成上最大的差异在于以下三点。

(1)《今昔》中,故事的核心内容是禅珍喝粥时,小仆手持挑鼻子的木棍时不慎失误木棍掉落,鼻子也掉入粥中,以及禅珍和小仆的斗嘴过程。

(2)《今昔》中写到了把长鼻子放进热水中烫,但是这只是因为鼻子奇痒难耐,不是为了使鼻子缩小而为之。禅珍为了止痒,经常让小仆帮着烫鼻子。然而在《鼻》中,把鼻子浸入热水中这一行为,却是为了实践中国来的医者的治疗方案,是抱着期待的心情以缩短鼻子为目的的。

(3)《鼻》中添加了两个部分。一是长鼻子经过治疗,成功地恢复如常人一般。二是花费了不少的笔墨描写恢复后的内供遭受到更刻毒的嘲笑,他甚至开始怀念以前长鼻子的时日,后来某天清晨,鼻子忽然又变长了,长鼻子在秋风中随风摇动,这时的内供满意地想,这下该没人笑我了。

而且,(1)(2)两个情节在《今昔物语》与《鼻》中的轻重地位上是相反的。《今昔》中作为最大笑点的(1)在《鼻》中只是作为铺垫在前段进行了描述。而《今昔》中作为滑稽的铺垫来叙述的(2)在《鼻》中却是全文最重要的高潮。

原作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内供的长鼻子掉入粥中,以及他与小仆的斗嘴过程。这种只注重表面的写法就界定了原作只是一篇惹人发笑的滑稽小品。相比之下,《鼻》的作者借用原作的素材,而着重描写禅智想方设法使鼻子看上去短一些和尝试热水治疗鼻子之法以期能够缩短的情节,则深入人的内心,从禅智内供那饱受打击的苦恼出发描写旁人的利己主义。

三、禅智的苦恼与旁人的利己主义

作品中明确写道,禅智的苦恼源于两点:(1)长鼻子确实不便。(2)这条怪异的鼻子带给了他一颗受伤的自尊心。文中也透露了,其实(2)才是最让他苦恼的原因。虽说高僧研修佛法,该不问红尘一心修身参佛才是,而内供却与常人一样,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正如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人性的弱点。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满足了生理、安全、情感等需求外,人类所需要的是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是人类所无法避免无法逃脱的需求范围,并不是宗教规定便可轻松避免的。所以总被嘲笑的内供内心有所苦恼是正常的,他也通过一些积极的努力希望可以改变现状,如:没人的时候,一人对着镜子,努力寻找着可以使鼻子看上去稍短一些的角度,却一次也未能如愿以偿,每当此时,他便叹着气把镜子收到箱子中,然后不情不愿地说服自己继续回到观音经的世界。此外,他还热衷于观察出入开水房的僧俗们,希望能找到哪怕一个有着与自己类似长鼻子的人,苦寻不到,他便投身到佛经及佛经以外的书海中,希望能在书中寻到一个与自己有共性的人物获得一丝心理安慰,却只偶然发现了中国历史上蜀汉的刘玄德有着异于常人的长耳朵。此时禅智想,若是长鼻子,那自己该有多欣慰。从这些情节看来,禅智在消极的状态中作出了积极的改善现状的努力,只是全然未能奏效,便使得他重新坠入更深的消极状态。

旁人因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个有着怪异鼻子的人,便不吝自己的嘲笑悉数赠送给可怜的禅智。虽说禅智是一名有学问有职务的高僧,若无这恼人的鼻子,也许是一位德高望重为人敬畏的大师,而地位学问均不如他的外人,却因禅智那不幸的外貌而平白生出几分优越感,对他妄加嘲笑。当禅智偶然得一良方治愈了长鼻子之时,旁人却因他脱离了不幸而添了一些失落,便更加刻毒地嘲笑禅智作为高僧居然不思清净,为了鼻子、相貌而费尽心机地治疗。这使得禅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惶恐,这是他未曾想象的,以至于他甚至盼望着能像以前那样拖着长鼻子。笔者认为,在之前他虽为高僧却因长鼻子及旁人目光而苦恼是出于人类的基本精神需求,出于自尊,无可厚非,而此时被人更加肆无忌惮地嘲笑后希望回到过去,便是出于太过在意他人评价的劣根性了。他在长期的被嘲中,非但未生出积极坚强的内心,反而渐渐迷失了自己。当自己终于如愿以偿时,却又因旁人的侧目而更加忐忑,这已不是出于自尊,而是出于已然丧失自我且不敢重拾自我的自卑感。

四、作家人生经历与对作品的解读

品味作品往往离不开作家的经历。作者在《〈鼻〉创作手记》中说:“《鼻》中有着我不愿写出来的自己的弱点,这点微弱的自信我是有的。”所以品读这部作品势必要和作者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作家刚刚出生八个月,母亲便发疯了,后来他被迫离开生家,做了舅舅的养子,由姨妈抚养长大,成长期间因失常的母亲而遭到旁人的侧目。可以说,芥川刚刚起步的人生便已比常人不幸。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弥漫着孤独及晦暗的心绪。如我们可以窥见的内供那遍尝世人冷眼背后孤独的内心。22岁时作家认识了恋人吉田弥生,初尝人生的幸福,却在1915年初因养父家及姨妈以“为他考虑,爱护他”的名义的反对,被迫分手。这场恋爱的失败,使他更加切身地认识到人性的自私冷漠。这部短篇发表于1916年,故一般认为分手事件与这篇以讽刺人类利己主义的小说存在着某些关联。

作品中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为逃离苦恼摸索了许多方法的样子,其实作家描写内供那消极的内心及积极的探索,分析其深层的心理,明了其充满矛盾的内心变化时,是在凝视着自己也无处发泄无法解脱的人性的卑弱。就这样,作者通过禅智内供那脆弱的自尊及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交错自如的描写,给原作吹入了近代的解释及新鲜的气息,使古典作品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石割透曾经评论道:“失恋的经历中,作者的身体背叛,或者说屈服了自己的观念和思想,看透了这一切后,知道自己连表达自己的勇气及资格都不具备,他对自己的失望和绝望不由自主地渗透到了作品当中。”可以说内供的生存状态,某种程度上也是芥川自身的生存及人生观的折射。内供内心的自卑意识和强烈过度的自尊心,也让人可以感受到是作者自身的悲哀与人生滑稽的象征。

芥川把《今昔物语》中的单纯古朴的故事情节进行了重新建构,准确地说,他在古典中邂逅了能够激发他创造有关自身生存意义作品的素材。在经他妙手改写过后的作品中,最抓人心的便是我们从不幸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中所能体味到的悲哀与滑稽。

参考文献:

[1]芥川龍之介.或旧友へ送る手記,芥川龍之介集[M].集英社,P390.

[2]石割透.芥川龙之介初期作品的展开[M].有精堂,1985.

[3]千田寶.芥川龍之介『鼻における一考察·近代文学に現れた古典の世界[J].武蔵野短期大学研究紀要第4辑,1989.

[4]肖书文.试论芥川龙之介《鼻子》的深层意蕴[J].外国文学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