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欧盟反倾销信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将是中国外贸摩擦高峰期,中国企业应以平常心来对待,将应对贸易摩擦的成本计算到产品成本中去
《财经》记者 钱亦楠
2月1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中国16个纸类产品税号。而就在此前一天,欧盟刚刚决定对产自中国的三聚氰胺发起反倾销调查。
这是欧盟继对中国皮鞋延长反倾销税被中国告上WTO后,在今年对“中国制造”再度发起反倾销调查。
鉴于此前中美对华轮胎“特保案”、油井管“双反案”的交锋阴云未散,欧盟此次出手格外引人注目。
早在去年9月,中国铜版纸就遭遇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调查。业内人士认为,欧盟此次“跟风”美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铜版纸出口行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快,对欧美相关产业公司构成了竞争。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10月间,中国共出口铜版纸109.4万吨。其中对欧盟出口量为16.6万吨,增长68.7%;对美国出口16.5万吨,增长57.7%。
“中国的铜版纸出口,实际上是世界在中国加工后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很多国家如印尼、日本在中国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手段防不胜防,受到贸易手段的影响防不胜防。”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这两桩反倾销调查案中,最不公平之处在于选择美国作为替代国。由于欧盟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需以市场经济的第三国的同类产品国内市场价格为标准,以计算产品的合理价值。
“寻找替代国一般找要素成本差不多的国家,而美国与中国国情差异如此之大,其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中国,根本不具可比性。”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财经》记者。
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Serge Abou)在接受《财经》记者书面采访中解释,2009年欧盟共发起了5项针对来自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这一数字与前几年基本持平。此外,在长达数年时间里,欧盟一直未对中国产品使用诸如反补贴、特保等其他贸易保护手段。
摩擦高峰期来临
针对欧盟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法律部主任陈彦生向《财经》记者表示,虽然近一两年欧盟对中国新立的案子不多,但类似中国皮鞋的“日落复审”却很常见。“这一两年来在五矿化工领域的情况是,欧盟渐渐开始以‘损害威胁’而非‘损害存在’为理由进行反倾销调查,凸显出贸易摩擦形势的严峻。”
在外界看来,欧盟内部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加重了人们这种忧虑。随着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债务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气喘吁吁的欧元区国家不得不踏上巩固财政的道路,而这或将对尚未稳固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据欧盟统计局1月29日公布的数据,2009年12月欧盟失业率已上升至10%。“一方面是高达10%的失业率,一方面还要紧缩财政,其经济增长的态势会非常困难,对经济恢复以后中国的出口因而异常敏感。”
张燕生向《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一定是中欧和中美贸易冲突的多事之秋,发生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这四大贸易保护手段一定会交替的、频繁的、轮番的对中国实施。”
此外,中国摘得“出口第一”的招牌也给自己带来了“树大招风”的不利影响。德国联邦统计局2月9日公布的临时性数据显示,2009年德国出口8032亿欧元(约合112131美元),同比下降18.4%。而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额为12017亿美元,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出口第一。
对此,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各国应以平常心来看待。而事实的情况却是,许多国家还没有充分思想准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近期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重商主义导致的出口盈余损害了全世界的利益。
在对外经贸大学世贸研究院院长张汉林看来,2010年将是继2005年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高峰期。“一方面,今年世界经济危机后的复苏开始出现;另一方面,中国又成为世界出口第一,中国经济规模越来越大,无论是和欧盟或美国,还是和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经贸关系都会更加复杂。”张汉林说。
许多人曾主张中国扩大进口,从而减少贸易顺差,避免更大规模的贸易摩擦。对此,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中国进口的产品和原料中大约60%是为了加工之后的产品出口,即使进口有所增加,出口也会增加更多。根据他和同事的测算,2010年中国进口和出口的增长幅度会比较接近,贸易顺差大幅缩小的可能性不大。
如何消化摩擦成本
面对日益严峻的贸易形势,一些学者呼吁加强反倾销预警机制。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项目部主任成帅华向《财经》记者表示,贸易摩擦风险的控制一部分取决于对对方市场价格信息的把握。
以“蜡烛案”为例,当时欧盟主要厂商人为地提高价格,造成需求下降。而这一信息是可以通过市场情报获得,中国企业其实可以相应地提价,以减少价格差,从而避免落人口实。此外,与相关贸易方就敏感产品领域提前进行沟通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避险举措。
但这种前期的游说、沟通往往也有不奏效的时候。据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法律部主任陈彦生介绍,就三聚氰胺一事,商会去年8月就开始找国内的企业统一认识,12月还组织了企业代表团跟欧盟的方沟通。但最终欧盟还是在今年2月17日展开正式调查。
陈彦生将这一部分归结为“西方人对中国根深蒂固的误解”。“比如钢铁产品的反倾销,中国钢铁产量那么大,2009年有5.68亿吨,美国一年不到1亿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钢铁就像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出来。你说是为了供应国内消费,出口只是补充。别人会问:你有什么办法控制你的产量或出口?这些解释在他们看来是苍白无力的。”
对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美贸易摩擦激增的情景,人们仍记忆犹新。最近围绕中国的一连串贸易争端,是否表明出口量渐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会如当年的日本那样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
在陈彦生看来,中国当今的境遇就如同当年的日本,属于发展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应以平常心来对待。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应诉,另一方面应在制定出口商品战略时,将应对贸易摩擦的成本计算到产品成本中去。
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无疑是根本之道。
目前,中国出口仍然以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为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中国应加快产业升级,从而躲开“是非地带”。虽然产业升级使中国与欧美产品的整体同质性增强,但高端产品不但抗压性更大,且技术上微小的差异会反映出产品的不同。
张燕生则表示,中国要更重视进口和贸易投资,以化解贸易摩擦。“不一定要用最终产品出口的方式,而可以采取中间产品出口,在当地市场加工组装,并在当地销售的模式,这样能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中间产品往往贸易摩擦可能性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