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苏桥 “输出”的关键是“对艺术的态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苏桥 “输出”的关键是“对艺术的态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过去的许多年里,确实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被西方的藏家和美术馆等收藏,也曾经在一段时期内创造了非常高的市场价格,很多的西方媒体和策展人对此也做过论述。但是在我们“输出”这些艺术品的时候,西方世界是认同我们的艺术本身的价值?还是对在输出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市场运作的想象和期望的认同?这值得我们深思。

我觉得我们必须对自己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如果说西方的当代艺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中年状态,那么中国的当代艺术还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尽管我们在80年代开始就有不同当代艺术的实践。如果把中国当代艺术一定要纳入到全球当代艺术的环境中,我们确实在艺术的表现或者对于艺术的肯定与否定上没有任何权利。我觉得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的当代艺术是不是拥有话语权,以下几点比较重要:一、这个地区有没有足够多从事当代艺术独立创作的艺术家。二、这个地区有没有足够多自己的美术馆,他们是否能够成为这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当代艺术的载体。美术馆经过对当代艺术的系统梳理之后,能否让媒体、公众、非专业人士,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客观的说,在今天,我们国家大概有一千家公立的或者私立的博物馆、美术馆,但是,真正能够认真做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和梳理的,我觉得不到百分之一。可见,我们国家对于当代艺术的重视在学术梳理上是不够的,作为一个公共载体也是不够的。三、这个地区有没有一个特别客观、允许批评的环境。在中国,具有独立的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的策展人和媒体是缺失的。四、这个地区的当代艺术的作品有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做的比较好的部分,已经得到了市场很高的认同。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话语权到底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我觉得无论从学术整理还是到艺术家的心态等各方面,都是西方标准。

我认为一个艺术理论的建立或者发现,前提是要它存在。中国今天大部分从事艺术理论工作的人,对西方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是清晰的,他们觉得中国当代艺术本身还缺少自己独立发展的理论体系,可以简单的去套用或者挪用西方当代艺术发展的理论。其次,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的建立是否有价值?当中国拥有独立发展当代艺术的脉络和体系,艺术理论自然就会形成。而在此之前对于假想性理论的整理是毫无意义的,那么我们是否发现了当代艺术实践中的有价值呢?又该怎样来进行判断呢?首先,它是不是在历史的关键点上,这些当代艺术在中国美术发展的过程中,它的重要性是不是存在。其次,假如这种重要性的价值还不能体现,那么它能不能对未来中国的当代艺术起到承前启后,或者说作为一个先锋的形式,能够引领出中国当代艺术在未来的发展。如果这点也不具备,我还真不认同绘画先行,艺术理论滞后的状态。

在今天一定要把中国的当代艺术,和西方的当代艺术给分离开,强调这部分的个性,我觉得没有特别的必要。从70,80,90年代的艺术家来看,他们现在创作的艺术理论并非来自中国早期的艺术创作,而是西方的当代艺术。中国的当代艺术时间比较短,梳理它可能对任何人都是一个难题?举个恶俗的例子,比如说水墨是中国的精神,西方人水墨做的再好,水墨的形式在中国。如果从其他形式来讲,如影像、装置等,这个源头在西方。如果我们有机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这样一种强大、变化性的一种新的艺术语言,那是另外一种事情,但是目前,在这些小的分支来看,我觉得所有的源头都在西方,中国特有的语言形式就是水墨。

我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去向这个国家之外的世界去做“输出”的话,那么,我们一定要考虑一件事情,就是“价值”。因为有输出就一定会有输入,它们是在双方达成共同价值标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过去的许多年里,确实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被西方的藏家或美术馆等收藏,也曾经在一段时期内创造了非常高的市场价格,很多的西方媒体和策展人对此也做过论述。但是在我们“输出”这些艺术品的时候,西方世界是认同我们艺术本身的价值?还是对在输出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市场运作的想象和期望的认同?今天我们应该冷静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到底有多少的作品被西方的美术馆收藏?到底有多少艺术家获得在西方有学术价值的美术馆展览的机会?或者被西方所认同的批评家或者策展人选中的机会?而不是被一些所谓的和中国熟悉的友好人士选中。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就是西方的一个有计划的市场推广,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我们富有文化价值的一种输出。如果输出一方面是从价值上来说, 另一方面则要从形式来讲。当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艺术家或者一个策展人,还有机会向西方输出中国的当代艺术的时候,我们在选择上是在迎合?还是具有独立的文化精神?拿出那些敢与别人平等碰撞的东西去输出?还是依附着威尼斯、卡塞尔或者各地双年展总策展人的趣味在输出?我们在作品量上的集中输出,什么也代表不了,这只能表达中国在某些方面的国力。中国人已经购买了西方45%的奢侈品,但是西方依然在嘲笑中国,为什么?我们在不尊重别人传统的情况下,靠这种经济力量,必然得不到任何的尊重。在艺术上是一样的,中国的从业人员其实需要非常清楚的知道,我们对艺术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内心的艺术标准在哪里呢?这种对艺术的态度与标准是最容易让别人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