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真爱无价给精神病老人一个安宁的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爱无价给精神病老人一个安宁的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件小事 放大心中那份善良

1998年早春,年仅27岁的曹丽辉下岗后,筹办了一家私立敬老院。由于曹丽辉会经营,会管理,4年下来,她的敬老院已经“人满为患”。2002年,曹丽辉又开办了第二家敬老院。

当曹丽辉的事业越做越大,钱袋子越来越鼓的时候,一件不期而至的小事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2004年12月的一个夜晚,长春的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几度。曹丽辉正准备休息,突然听到一阵时重时轻的砸门声。打开大门,只见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趴在雪地上……曹丽辉和护工把老人搀进屋里。老人穿着露絮的棉衣,周身散发着阵阵酸臭。曹丽辉以为这只是一位迷路的老人,原打算把她护送回家。可老人却迷茫地瞪大眼睛,一问三不答。护工悄悄告诉曹丽辉,这位老人患有间歇型精神病,已经被儿女们遗弃好长时间,每天流浪街头,靠好心人的接济活命。突然,老人一下子跪在曹丽辉面前:“儿女们都不要我了。姑娘,行行好,能给我一口饭吃,让我住在这吗?求求你,求求你,我给你磕头了。”曹丽辉小心翼翼地搀扶起老人,两行热泪扑簌簌而下:“老奶奶,放心吧。我会给你晚年幸福,敬老院就是你的家。”

曹丽辉在敬老院给老人开了个单间,由一名护工专门护理。听说这家敬老院收精神病人,不到一周时间又有3位精神病老人被送来。一天半夜,敬老院里乱作一团:3位老人精神病同时发作,有的砸玻璃,有的大呼小叫……事后,就不断有人把自己的老人从敬老院接走,怕这里不安全。此时,曹丽辉才意识到,精神病人护理原来这么难。

此后,曹丽辉三去北京,两赴上海,到精神病防治康复机构学习,聘请回来5位医学专家,35位有经验的护工。2005年3月,全国首家专门托管精神病人的民营社会福利机构――长春市安宁精神康复医院成立。

春风化雨 融化患者心中的结

医院刚刚成立,曹丽辉就经历了一次“夜半惊魂”。她各楼层巡诊回来,刚要打开办公室的门,脖颈就被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死死地卡住。曹丽辉用尽全身的力气才挣脱开,定睛一看,原来是附近社区刚刚送来的一位无家可归、精神受到严重刺激的老人。老人瞪着她,大喊:“掐死你,掐死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你翅膀硬了就不要老娘了。”事后,曹丽辉得知,这位老人是被狠心的女儿遗弃后,抑郁成疾。医院里有近半数的患者都是由于家庭不睦或子女不孝等原因致病。曹丽辉意识到,只有走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的诉说,才能解开他们心中的结。

这样一来,被打挨骂成了家常便饭。渐渐地她摸索出了接近这些老人的技巧,就是像亲人一样爱,像孩子一样哄,还要学会逆来顺受。一位被孙媳妇逐出家门年逾八旬的老奶奶,每次交谈时都会把曹丽辉当作孙媳妇,经常出口不逊,甚至拔拳相向。对此,曹丽辉从来不急不恼,依旧苦口婆心地劝导她。看到发泄有利于老人病情好转,她索性就把自己当成了那个恶媳妇,任老人数落,还得检讨认错。

突然有一天,老奶奶主动找到曹丽辉,拉着她的手泪流满面地说:“孙媳妇啊,看到你变得这么通情达理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以前你给我气受的事,今后再也不追究了,咱们好好相处……”虽然老奶奶还是在“张冠李戴”,但毕竟有了分辨是非的意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奶奶病情大为好转进入了康复期。就这样,在曹丽辉的精心疏导下,已经有二十几位病人进入了快速康复期。就连医院里的心理咨询师都说,曹院长的心理疏导比我们还专业,还灵验。其实,这种灵验缘于她春风化雨的浓浓情感。

真爱无价 赔本的买卖不言悔

在康复医院的二百多名病人中,只有一半的患者是由家属送来的。他们交纳的费用,还不足官办康复医院的五分之一。曹丽辉不仅对家属送上门来的康复病人实行最低的收费,对交不起费用的困难户还实行了减免。

2006年2月一个星期天,曹丽辉发现一条繁华的街道上围满了人。原来一位患有精神病老人在“发疯”。她的周身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一边在地上滚着,一边把路人扔过来的烂苹果塞进嘴里。心地善良的曹丽辉毫不犹豫地分开人群,把老人领回了医院。

这一夜,曹丽辉辗转难眠,老人街头的一幕总是浮现在脑海中。她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第二天,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丈夫大瞪双眼,感到这个想法简直不可思议。曹丽辉向员工下达了命令:以后只要看到流离失所的患精神病的老人都要领到医院来,她要承担起为这些老人免费康复的义务。然而,头一个月下来,医院的账面上出现了近五万元的亏空。接下来的几个月财务赤字依旧有增无减。

为此,曹丽辉卖掉了自己的汽车,把另外两家敬老院的收益,拿到康复医院来救急。两年下来,她已经贴进去了一百多万元。

一管到底让他们拥有活着的尊严

曹丽辉感到,让这些老年患者尽快康复,光靠康复手段和护理还远远不够,

她希望一些康复的老年人能够融入社会,活得有自信、活得有价值。

对于年纪不算很大,身体状况较好,病情稳定的患者,曹丽辉在自己的两个敬老院和康复医院里,先后安置18人做起了护工、菜工、更夫等。一年前,51岁的李清康复后,开始在医院食堂帮厨,如今已经当上了大厨,每月有了收入。曹丽辉说,为康复患者安置就业,不仅使他们自食其力,而且便于对他们的病情进行适时监控,一举两得。

曹丽辉下一步的目标是,将企业办成集临床、康复、预防、托管,工疗、就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精神病治疗中心。形成集康复、培训、就业为一体的服务体系。面对资金短缺,曹丽辉提出了她的“五个一”设想,即家庭挤出一点,医院减免一点,医保报销一点,残联支持一点,社会捐助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