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眼”及文,一点突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眼”及文,一点突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导入的恰当与否,关系整堂课之成败。那么怎样让导语既体现创新意识,又能将教学落到实处呢?我认为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选择好切入点是关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扣“题眼”,直接导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窥探人的内心世界。同样,透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的眼睛,可以窥视作品的主要内容、情感、思路等。精心提炼的题眼,往往像盏明灯,能照亮全篇,是我们理解全文的关键。所以我们紧扣题眼,设置导语,则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位老师在教《金子》一文时就是从题眼“金子”切入,引导学生学习。

师:见过金子吗?喜欢金子吗?老师送给你们。

(多媒体出示:金子、金条、金砖……)

师:要的举手,不要的也举手,说说为什么。

(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师:金子有价,但金子也无价。如果让你选择金子、面包、小草、鲜花中的一个,你愿意选哪一个?

生1:面包,因为它好吃,能填饱肚子。

生2:我选择鲜花,因为金子用完就没有了,而鲜花谢了明年还可以再开。

生3:我喜欢金子,因为它可以让我成为大富翁。

师:你们猜猜老师会选择什么。

(学生作出猜测。)

师:告诉你们,老师的胃口可不小,我全要。那么萨文河畔的淘金者,他们选择了什么?请大家自读课文,养成边读边作记号的习惯。

……

《金子》一文寓意深刻:人们盲目淘金,结果金梦成空,而彼得·弗雷特在淘金失败后,有心育花,最后金梦成真。他用辛勤的劳动换得了“真金”。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中心,上例中,教者从题眼“金子”切入,引导学生说出想要和不要的理由,并列举文中出现的四样东西金子、面包、小草、鲜花,供学生选择。其目的在于紧扣课文,检测学生在预习课文之后对文本的领悟程度,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这样的切入,不仅新颖巧妙,引人入胜,而且主题鲜明,让人一目了然。在引领学生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急于阅读的欲望。

二、抓“文眼”,破窗而入

“文眼”即文章的精神,文章文采的凝聚点,它使文章表达的思想高度集中。“作者常用最精彩、最传神、最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现文章的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感情。教师如能准确识“眼”,破“窗”而入,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循循善诱,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老师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这样导入:

(多媒体出示中心句: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深情朗读后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你的心中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生1: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一座艺术宝库?

生2:(补充)而且课文中说它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它有什么地方是值得人赞叹的?

生3:难道从这些彩塑与壁画上就能领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敦煌莫高窟,去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去寻觅它举世闻名的风采。

这一导入直接拎出篇尾的中心语段,引导学生就“举世闻名”“艺术宝库”等关键词进行质疑,然后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既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了全文的内容,又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善于捕捉“文眼”,不仅能使文章所富有的“生气”、含蓄而深沉的“意义”及严谨的“结构”自然和谐地体现出来,而且能使学生的体会更丰富、更深刻。

三、探“情眼”,导其身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要使整个课堂扣人心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首先必须设法使其进入文本情境,与文本主人公真诚“共舞”。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教者要用情感打动学生的心,首先自己要用心读文,悟透教材之情,真切地体验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只有教者自己先受感染,才能在教学中以情感人。只有抓住文中情感冲动的“点”,即文章的情眼,靠船下篙,重锤敲击,才能带领学生准确把握文本,深入文本主人公内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们不妨看一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月光曲》一文的导入语。

(教师播放课件:在贝多芬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乐声中,大屏幕上出现贝多芬的画像)

师:(深情地)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点,该是多么的幸福。”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便是其中之一,叫《月光曲》。

(师在乐声中板书:月光曲)

师:《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呢?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乐声停)请你们打开书,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从这一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紧紧抓住“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这一情感点,进行导入。面对贝多芬画像,伴随着悠扬的琴声,教师深情而又感人的讲述,将学生带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使他们感觉到“亲”,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很快由入境而产生共鸣,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身”入课文,为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切入口,如从文章中的人物切入,从背景切入等等。但不管怎样,我们在选择切入口预设导语之前都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内容在哪。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研读课文,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