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中药外治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中药外治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中药外用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具有多种给药途径、品种繁多、适应症广、起效迅速、使用安全方便、副作用少的特点。吸收现代药学的先进成果,改进中药剂型,缩短起效时间是中药外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药;外用

中图分类号 R2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038-01

中药外治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理渝骈文》是中医史上的第一部中医外治学专注,书中记载了多种外治方法,同时也对中医外治的理论依据做出明确的阐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用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而”。中药外治法是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指导,通过将中药加工后施于皮肤、孔窍、腧穴或病变部位的方法,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解毒化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达到促进机体机能的恢复,达到治疗的目的。中药外治具有适应症广、作用直接、起效迅速、使用方便等特点。历代医家发明了多种外治方药,直到现在还被临床中广泛使用。

1 多途径给药,补内治不足

中药外治,可以多途径给药如:穴位或病变部位贴敷、灌肠、纳阴、体表擦浴、熏洗等,极大的丰富了临床治疗手段。中药外治疗法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治疗途径,对不能口服药物、鼻饲困难、儿童难以服药者;久病体虚或脾胃运化功能障碍,难受攻补之人;病变部位表浅、隐匿均可随宜使用中药外治疗法,每获奇效。而口服给药,由于给药时间和剂量的关系,药物有效浓度不能在血液中(尤其病变部位)保持稳定。药物从口服到进入病变部位,其中的有效成分沿途受到胃肠道消化酶的破坏分解;加上血液的稀释,到达病变部位时已所剩无几,使疗效受到影响,而外治疗法则无此弊端。本人曾用中药吴茱萸、五倍子研末敷脐治愈婴幼儿消化不良造成的腹泻多人,其治疗效果非常好,有效地解决了婴幼儿服药困难等问题。应用时,若能与内治联合运用,定能使疗效大为提高。

2 品种繁多,适应症广

中医外治法,经过历代医学家的不断积累和完善,治疗方法及制剂日益增多,甚至许多保健器具药品都属于中医外治疗法的内容。目前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药枕、药兜、药被、药浴、药罐、灸法、熏蒸等;常见的剂型有:巴布剂、膏剂、散剂、酊剂、洗剂、栓剂、喷雾剂、丸剂等。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药物有:十香暖脐膏治疗脾胃虚寒型腹痛腹泻;丁桂儿脐贴治疗婴幼儿腹泻;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证;化痔栓治疗内痔、肛裂;苦参洗剂、莪术油栓治疗宫颈糜烂、阴道炎;红花油治疗蚊虫叮咬及跌打损伤;双料喉风散、西瓜霜含片(喷剂)、六神丸治疗咽喉肿痛;炉甘石洗剂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蟾乌巴布膏治疗肝癌疼痛等等,这些药物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内、外、妇、儿、骨科、耳鼻喉、皮肤等临床科室。且使用安全方便、疗效可靠。

3 直达病所,奏效迅速

中药外治疗法,将药物直接敷于病变部位或临近部位,因此,施治部位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血液中的浓度;高浓度的药效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药物作用发挥充分,因此,局部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和其他方法,并且能够迅速起效、作用时间长。如:中药气雾剂用于平喘,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气管及支气管粘膜,发挥化痰、解痉、止咳平喘的效果;中药熏洗治疗风湿痹证是利用药物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洗,它是借助药力或热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在医学证实,熏洗时湿润的热气,能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同时皮肤温度的升高,可导致皮肤微小血管的扩张,促使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因而有利于水肿的消退,由于温度的作用能活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新陈代谢等作用局部作用起到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效果;中药煎剂点滴治疗慢性结肠炎、直肠炎、痢疾、盆腔炎,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或临近部位,因而起效迅速;栓剂治疗痔疮,各种妇科洗剂、阴道栓治疗阴道炎、宫颈糜烂是药物直接施治于病变部位,局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治疗效果十分明显。中药外治治疗身体表浅部位的疾病在临床上使用也十分广泛,如:用中药敷贴(独角膏、拔毒膏)治疗疖肿疮疡;用中药熏洗及酊剂(正骨水、红花油)抹擦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证、关节疼痛;运用中药洗擦剂、膏剂及喷雾剂(苦参洗剂、湿润烧伤膏、炉甘石洗剂)治疗烧烫伤、皮肤病等,其治疗效果绝非内治可比。直达病所,奏效迅速是中药外治法最显著的特点。

4 简便廉效,使用安全

中药外治法一般兼有药效作用和局部刺激作用,所以用量小于内服,节省药物资源。采用局部或病变相邻部位施药,在局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极低,避免了消化酶对药物有效成分的破坏和药物对肝脏的损伤,因此比较安全,贴脐、压耳则几乎无毒副作用。对于一些药性峻猛或毒性较大的药物,口服时容易中毒,需要根据患者体质状况严格控制服药剂量,而外用则不受患者体质因素的限制;尤其对身体虚弱或胃肠功能减退的患者更有意义。外治疗法无须仪器和设备,患者或家属均可掌握并随手操作,方法简便,利于普及和推广应用,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深受群众欢迎。中药外用确有很好的效果,但与西药相比,中药起效时间较长。缩短起效时间是今后中药外治研究的方向,改进中药传统剂型,吸收现代药学的先进成果,如透皮吸收、控释贴膜技术,才能使中药的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外用,尤其是一些局部刺激作用较强的药物(如白芥子、斑蝥、甘遂等),药物浓度过高时局部可出现瘙痒、水泡甚至溃疡,切不可鲁莽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