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市场低迷时给基金作个评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认为,基金投资需要考虑市场环境的变化,一味机械地长期持有也许并非是最好的选择。6000点申购偏股型基金的投资者是痛苦的。当然,在2000点的位置上赎回偏股型基金也不是明智的选择。不妨重点关注那些3年年化回报率居前的基金产品,例如华夏红利、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和华夏回报等。
基金业在2008年大幅缩水已是不争事实,相当数量的偏股型基金遭腰斩。面对五花八门的基金评级和排名,投资者十分迷茫。究竟我们手中的基金亏了多少呢,不妨给它来算笔账。
基金研究界普遍认为,当前基金评价存在过度重视短期而忽略长期业绩的倾向,这不利于基金业健康发展。我们应当从更加长期的表现来评估其投资管理能力。一般来说,3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区间。
偏股型基金3年整体跑赢大盘
我们统计了运作满3年的97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业绩(2005年8月15日前成立)。数据显示,97只偏股型基金3年算术平均年化回报率为40.56%,高于沪深300指数的36_87%,2/3的偏股型基金跑赢大盘(见表1)。其中,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红利、上投摩根优势排名居于前3位(见表2)。
从整体上看,基金跑赢了大盘,这表明基金专业理财的一面。但也要看到,依旧有1/3的基金跑输市场。而且,随着基金在A股的比重不断增加,其平均超额收益的下降应该成为一种趋势。基金战胜市场的难度也在加大。
择时能力考验基金管理人
财经媒体习惯于将偏股型基金的业绩直接与股票指数对比来衡量基金的绩效。更为专业的基金研究机构认为,这样比较往往是不科学的。因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仓位要求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将两类基金的收益率与股指对比,不同的环境中往往会高估或低估基金的投资管理绩效。
不过,从本质上看,混合型基金与股票型基金仓位要求上的差异赋予了混合型基金更大的择时操作权限。因此,直接比较两种类型基金的收益率差异是有意义的,它能够从一个角度反映择时操作在基金投资管理中的效果和作用。
当比较时段拉到足够长时,我们发现因为择时操作导致的业绩差异已经不再明显。在前面提到的97只运作满一年的偏股型基金中,包括了40只股票型基金和39只混合型基金。数据显示,40只股票型基金的算术平均年化回报率为40 59%,57只混合型基金的算术平均年化回报率为40.55%,二者的差异微乎其微(表1)。
不过,从个体而言,混合型基金之间的两极分化却明显要大于股票型基金。表现最好的10只偏股型基金中有6只混合型基金,且前4名全部是混合型基金(表2),表现最差的10只偏股型基金中有7只混合型基金,且后4名中有3只是混合型基金。这表明仓位控制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择时操作取得超额收益,但能力逊色的投资管理人也会因此而被市场超越。
年度冠军缺乏稳定性
我们盘点近3年基金业绩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能够寻找到长期业绩优良的基金管理人。最近3年来年化投资回报率最高的10只基金产品中,除了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占据3席外,其余7只产品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基金管理公司。而排名靠后的10只基金产品同样比较分散,但多数出现在小规模基金公司和合资基金公司中。
我们注意到,多数基金产品的业绩稳定性不强,尤其是每个年度的冠军基金,其后来的表现却大不相同。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早年份夺冠的基金此后的表现越差――2003年冠军博时价值增长近3年总排名第48名,2004年冠军泰达荷银成长总排名第47名,2005年冠军广发稳健增长总排名第29位,2006年冠军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总排名第14位,而去年夺冠的华夏大盘精选目前总排名依旧位于第1位。
多数年度明星基金在问鼎年度冠军后的长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表明短期绩效评估的参考价值有限,投资者应当从更长期的排名中寻找优质基金。
基金管理人一直呼吁基金投资人能够长期持有基金份额。但是,对于各个产品来说,长期表现却差异很大。长期持有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基金管理人能够表现出稳定的业绩。在这场基金马拉松的较量中,真正胜出的强者才值得投资者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