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传播环境下手机媒体的信息服务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属于大众传播媒介范畴,被公认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①。目前,大学生手机持有率年年攀升,手机通信已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对外沟通交流渠道之一,而自2007年新华社江苏分社《大学生手机报》的创办开始,针对高校传播市场的手机媒体实践也已正式起步,从目前业界反馈来看,最受高校大学生欢迎的手机媒体业务除了常规的新闻与娱乐外,主要是各种与其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服务,如考试、求职信息提供、天气提醒、会议通知、校务提示、校内警情通报、节日短信祝福等;随着这些基于手机平台的信息服务业务不断推广与订阅者日渐增多,拥有现代科技手段的手机媒体正在取代传统的黑板报、通知栏和阅览室,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
根据2008年的一项调查,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手机持有率已经达到了85%以上②,而他们使用的业务除了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上网浏览、网络聊天等之外,订阅手机报、收听收看或者上网点播音视频等功能也逐渐被接受。不可否认,手机已成为高校校园中接触率最高也是最重要的随身媒体之一,而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对手机媒体监视环境与联系社会的功能要求更高,具体表现为对各种信息特别是服务性信息,尤其是带有定制性、针对性特点的服务性信息需求旺盛。
作为一种便携易用的媒体工具,手机媒体如何给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多帮助?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厘清其信息服务的模式应该是首要问题。
信息服务模式的要素。“信息服务模式”这个概念转引自信息学,英国情报学家威尔逊将其定义为“在进行信息服务活动中,用户、服务者、服务内容和服务策略等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③其实此定义中已明确指出了信息服务活动的四个重要元素――信息服务主体、受体、内容和手段。
简单考察现阶段针对高校的手机信息服务活动,虽然还属于崭露头角的阶段,但其四个基本要素都已完全具备:在高校传播环境下,手机信息服务主体即服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为学校团委与手机通信公司如移动等合办,但也有一些个人和新闻媒体参与;受体是指服务信息的接受者,当前基本为大学在校生;手段是指主体向受体提供信息的途径,目前通常是信息提供者与专业公司合作,以手机报的形式定制发送;内容是指主体向受体提供的信息内容,目前也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服务信息,如通过手机报向学生投递的求职考试信息、预报社团活动、讲座,校务信息、天气预报、生活小贴士等。
高校传播环境下手机信息服务模式的界定。本文所指的手机信息服务模式,是指在高校传播环境下,手机媒体信息服务的四个组成要素及其基本关系的描述。即信息提供者将所采集、加工、整理的高校学习、生活、就业、校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某种方式传递到大学生或相关人士手中的手机屏幕上,以供其在实际中应用的一种组合方式。
高校传播环境下手机信息服务模式的简图及特点
目前高校传播环境下手机信息服务模式简图。在信息学中,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可分为传递模式、使用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前者是以服务内容为中心,而后两者则是以信息用户为中心。图一为信息服务的传递模式简图④:
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服务者通过对内容资源进行加工或建立信息系统等,形成信息服务产品,并以某种策略提供给用户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服务者的生产劳动使原有信息得以增值,信息服务产品的生产占有重要地位。而考察高校传播环境下的手机信息服务,应该说目前主要采用的也是这一模式,如图二:
从模式图看高校传播环境下手机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
1.服务主体相对多元。服务信息的提供者目前主要以学校部门如团委等与相关公司合作为主,但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一些新闻媒体如浙江省新华分社等都推出了高校手机报;而一些个人如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有学生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校园手机报。
2.服务受体尚需拓展。目前服务信息的受体即接受者主要集中在大学在校生上,其实在高校中需要信息服务的人员是相当多的,除了在校大学生之外,高校教师、工作人员、家长及已毕业学生都可以成为手机媒体信息服务的对象,但目前针对他们的业务还几乎是空白。
3.服务内容单向单一。可以看到,目前高校校园内的手机信息服务内容主要为单向的,即由信息方将信息收集、整理、编辑后发送给订购用户,缺少互动与用户对内容的反馈与创造。而具体内容目前主要为提供校园新闻、娱乐新闻和促进学生德育工作,一些学生非常需要的如学术期刊查阅等信息服务还做得不够。
4.服务手段不够深入。服务手段是指主体向受体提供信息的途径,目前高校内的手机信息服务手段多以通信网络为主,通常是信息提供者与专业公司合作,以手机报的形式向大学生定制发送信息。这种信息服务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但对手机媒体自身的功能开发尚欠深入。
当前高校手机信息服务模式对其发展的启示
首先,手机媒体需要“服务化”转型。高校传播环境有其特殊性,由于学生很少收看开路电视频道或购买纸质报纸,电脑的拥有率也远远比手机持有率低,而手机媒体携带、使用方便,同时具有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跨地域传播等特性。运用手机媒体平台给予大学生急需的生活、学习、求职信息服务,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市场发展潜力。
其次,面对目前手机媒体信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既要进行有效管理,也要引入竞争机制,防止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新闻媒体和专业公司参与到高校信息服务中来,以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再次,手机媒体的传播具有传播者和受众高度融合的特征,受众资源极其丰富,而与此同时手机媒体的容量目前还比较有限,需要对信息传播进行有效整合,加强内容的针对性与互动性,让手机媒体成为真正进行有效服务,实现学校、学生、社会三方互动的平台。
最后,手机媒体信息服务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当前,我国手机媒体运作还不太规范,还未形成完整的、监管机制,如对手机媒体信息服务主体与内容的管理就十分混乱,厘清手机媒体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有利于理清头绪,加强管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维护手机媒体公共服务的水平。
我们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多媒体传播是发展趋势,不要将手机媒体信息服务的渠道单纯限定在目前的手机报范畴,还要发展如手机校园电视、手机校园广播、学术期刊查阅等内容。[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高校传播环境下手机媒体信息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b175)的阶段性成果]
注 释:
①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1725434.htm?fr=ala0_1_1
②易观国际:《中国大学生即时通信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08》,it.省略/2008120
8/n261078508.shtml
③WILSON,T.D.,etal.Modelsoftheinformation
user:progressandprospectsinresearch.In:SWEENE
Y,G.P.:INFORMATIONANDTHETRANSFORMA
TIONOFSOCIETY.NorthHollandPublishingCompany,1982,361-367.
④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参考文献:
1.侯迎忠、陶杜鹃等:《手机媒体传播信息状况探析》,《当代传播》,2008(1)。
2.李建伟、王克茹等:《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新闻界》,2009(1)。
(作者为武汉纺织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师、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博士生)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