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躲进角落里的“大明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躲进角落里的“大明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也许你只熟识哪部电视剧的主演是某位大腕明星,也或许听过几个名导演最近又有几部大片上映,可你知道你紧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光鲜背后都有哪些人在不辞辛苦地付出着吗?

场记:累得跟个皮球一样

我理解的场记,就像神经系统一样,是让手臂正常和灵活运转的关键。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场记必须去考虑团队目标整体。

场记,简单的解释就是现场记录。在影片片尾或者娱乐新闻里常能看见拿一块黑白相间的场记板的场记冲锋到镜头前,狠狠的“咔嚓”一下,口中振振有词地报着镜头号码,然后冲锋出摄像范围,看似是一个跑龙套的活。然而,场记的幕后记录工作量大得惊人,除了要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记入场记单,包括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装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场记还要充当导演的“录入笔”,职责是把导演说的每一句话都得深深的刻在word里,防止导演一个心血来潮的想法得不到追溯。正如刘翔的速度一般,记录速度对于一个场记来说同样是越快就越有优势。

至于场记的工作强度,毫无悬念的被业界人士冠以“累得跟个皮球一样”的殊荣。场记的工作职责决定着他必须完全服从剧组的拍摄周期,不管一天的拍摄时间有多长,是否需要通宵达旦,或是暴风雨将来袭,这些都不能降低场记亲临现场的必要性。

为什么说场记是剧组的小杂役?一是场记的辈份小,通常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二是要管的事情涉及面太广,从前期演员服装、拍摄场地场景,到后期核对字幕,几乎和剧组的各个小组都合作了一把。“很累”、“钱少”、“事杂”是每个场记在形容自己工作时候使用最多的三个词,当问起他们为什么愿意从事这份看起来不咋样的工作时,回答几乎都是“要想做导演或者制片人就必须从场记做起。”

监制:不愿握手言和的黑脸

对于大众来说,电影是娱乐,它让我们进入另一个世界。人们关心其中的明星、故事和娱乐效果。对商业人士来说,他们通常会对电影的投资、票房、衍生产品、广告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对于希望从电影工业的运作中得到启发的管理者来说,我们不应该忽略的是,几乎每部影片背后都有着上百人、持续几个月到几年,每个画面背后是他们的协作、冲突与和谐。在每部电影幕后,制片人、监制、导演、摄影指导、明星演员需要就投资、艺术、流程等问题“达成一致”,他们之间的工作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关系对创造型组织的管理者有着借鉴意义。这里将聚焦“监制”这个电影工业中不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负责电影的日常运作与策划。监制经常与电影工业的其他两个角色混淆,制片人和制片,前者是影片的投资人,又称出品人;后者是电影制作中的中层职位,负责具体的运营事务,向导演和监制负责。

对于监制这个角色,有人这样描述,“他通常代表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在摄制组里,监制和导演往往又是一对矛盾体,他们常常针锋相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们才握手言和。”

编剧:必不可少的主心骨

编剧是剧本和文字撰稿的创作者,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完成节目的整体设计,可原创故事,也可对已有的故事进行改编。一般创作好剧本后,编剧会将剧本交付导演审核,若未通过审核,则可与导演一同进行二次创作。因为各种编剧所从事的职业领域不同,编剧一般分为:电影编剧、电视编剧、话剧编剧等。

电视编剧,也就是为电视剧编写剧本的人。个别在电视台工作的编剧,则是对综艺、报道等节目进行编排。电视台的编剧培训往往为三个月,而要培养一个资深编剧,往往需要平均三至四年的时间。如果领悟力低的话,时间可能会更长。

编剧为整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核心与灵魂。不仅故事要靠他,剧本要靠他,演员对白都要靠他。而剧本的“本”所表示的并不仅仅是本子,还有根本、基本的含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编剧的地位都不尽相同。在日本,无论电视、动漫、还是电影,管理整个剧情的往往是编剧,导演反而较次。

编剧是自己进行故事创作和构思,需要较小的局限性,过多的干预往往会导致剧本的质量下降。编剧是影视界必不可少的一个强力支柱,在这一行业中,换血频繁,既有的作家会转职或兼任编剧,也有编剧会转为导演或者其他职位。例如著名导演李安、王晶,著名作家海岩、古龙等都是由编剧转为导演。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躲在角落里的小角色。

道具师:当个好道具师不容易

光与影的交织变幻,让电影拥有经久不息的魅力。而活跃在银幕上的,不仅有帅哥美女的身影,还有经典道具:《七年之痒》中玛丽莲・梦露在地铁口飞舞的经典白裙,《泰坦尼克号》中引出短暂却炽热爱情的海洋之心,《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里酷炫拉风的蝙蝠车……这些影片中的经典道具,无一不是影迷们心中的神器,也凝聚着道具师们的心血和汗水。

在电视剧《甄传》里,花穗给甄熬药用的木炭是机制空心木炭,难道当时有如此先进的工艺?《唐山大地震》中,捷安特自行车惊现1987年的部队大院,要知道捷安特在1992年才在苏州设厂;就连神作《泰坦尼克号》也逃不过网友犀利的眼神,女主角吊饰等道具前后自相矛盾的穿帮镜头被一一指出。影视作品中,道具使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精细程度。

其实在每一个电影道具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香港道具师钟伟不仅是好莱坞电影《木乃伊3》的道具师,更在《太极1》中参与制作亚洲最大单体道具“特洛伊”。

“道具师在制作道具前必须清楚认识影视剧所讲述的年代背景,人物性格,多参考历史资料,加上丰富的想象力,精良的制作团队,才能做出配得上剧本场景的道具。”钟伟以武侠电影为例,“例如制作兵器,要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民族和价值观来研制,要突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及实用性。”其中一个例子是,剑在唐代以后已经是道家法器和礼仪用具,因此背景在唐代以后的武侠电影里,刀的出场率应该多于剑,“刀、剑的出场率应因时代变迁而加、减改良。”如今现代戏以外的道具已经很难找,只能通过图片,史料进行复制及创作。通常制作大型的道具较麻烦,因触及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还要有变通的头脑、良好的计划、精密的安排、过人的胆色。

可见,无论是在影视剧当中还是现实生活里,小人物的大作用是不可小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