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教育“微时代”的“微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教育“微时代”的“微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邱一城(1989―),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学生,教育学硕士,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饶兰兰,(1989-),山东日照,西华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摘 要:微课程在教育领域诞生不久,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欢。我国对于微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程的应用和教学教研的提高两个方面,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微课程研究的理论缺陷、制度缺乏和平台缺失,保持微课程快速发展的脚步,同时加紧微课理论研究、制度建立和平台建设。

关键词:微课程;微课程制作;教师成长

一、微课程的国内外发展研究

1. 国外的研究及现状

关于微课程的翻译有很多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而声名远扬,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①国外对“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核心构成资源不统一;课程结构较为松散。

2. 国内的主要研究

张静然发表的《微课程之综述》中提到了微课程、微课、和微型课三个关于课程的词,认为微课程、微课和微型课都是微课程的发展都归于微课程的发展。国内首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 他对微课程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有很多创新的认识。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黎家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时间应该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②李玉平老师认为,微课程是介于文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③

总之,国内对于微课程的概念有些模糊,但是引用较多的一种观点是:“微课程 (Micro-lecture) 这个术语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④

二、微课程与传统教学视频比较研究

微课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微”,张宝君指出之所以被冠以“微”的词头,是因为该课程具有短、精、便的特点”,短指的是微课程自身时间比较短,精指的是微课程的内容精,便是指微课程方便传播。⑤

微课程的共享的特点表现在网络资源建设促进学生学习的方面,优秀的微课程可以供全国各地的教师共用。如果教师发现某个微课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用,即使不是自己做的,也是可以将微课程下载下来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另外,微课程还具有创新性,高效性。通过将微课程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三、微课程的价值研究

微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价值、对学科教学的价值、对教师成长的价值和对学校发展的价值四个方面。

1. 微课程对学生学习的价值研究

微课程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微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于泛在性、创造性、实践性和生发性。微课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习不再仅仅限于课堂上和教室中。微课程使学习不再单调和枯燥,而是充满了愉悦,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并且促进了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提升。”⑥

2. 微课程对学科教学的价值研究

微课程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是体现微课程价值的最直接表现,刘文忠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文章中,阐述了微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作文教学多样化的作用。作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推进微课,能够有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微课程对学科教学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 微课程对教师的价值研究

微课程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微课程教学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有利于教师不断专研业务,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精讲精练,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有效教学。

4. 微课程对学校的价值研究

微课程服务于学校的微课程重点在于学校层面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学校校本研究质量的提升、简单有效的研究工具的开发、特色学校的打造和学校知名度。

四、微课程的开发制作

国内最早关于微课程的制作过程的描述是来自于关中客的《微课程》,国内微课程的开发是在一线教师的专研下,总结出来的开发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刻板的操作流程,没有规定的开发周期,没有指定的开发工具。

关于微课程的制作技术的研究,并没有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只是对微课程制作的硬件和环境提出了一些要求。保证微课程录制的环境的安静;保障基本的声音、图像、文字的输入设备以及多媒体处理设备,保证微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成果。

五、结语

国内外关于微课程的应用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校通过微课程的校本研究和微课程推进工作,发现了学校发展的新亮点。

但是,像李玉平老师提出的“微课程内容选材和微课程制作技能”的比赛,只能提高教师微课程开发的策略和技能的提升,并不能对微课程在教育中的发展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抬升。笔者认为,要促进微课程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展微课程的理论研究,保障微课程的发展。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才能够又快又好的发展,为此,我们需要用支撑微课程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微课程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