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摄影与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摄影与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郑龙华,男,1959年5月出生,浙江临安市人,高级摄影师。临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作干部兼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春开始自学摄影,1984年秋,作品《美景画不完》首次在上海获奖。几十年来,累计有1000余幅摄影作品以及50余组摄影专题在全国各级各类影展(赛)与报刊上发表、展出和获奖。多次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2001年获杭州市“五个一”工程奖。

郑龙华坦言――

郑龙华,何许人也?

我有这样一双“手”。

那是1959年的秋天,那时天气已经很冷,奶奶为了能在公共食堂打到饭,把熟睡中不到周岁的我放在床上,盖上一条小被子,还在床前放了一只取暖的火盆。我醒来时,就一阵地踢被子,小孩子,啥也不知道,一不小心,掉进了床前的那只火盆里,等奶奶回来时,我的两只小手和右边的脸颊已被烤得几乎成了焦炭。从那时,我失去了双手,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是个乐观、开朗的人。看开点,就能把痛苦咀嚼成幸福,把失望演绎成希望!灾难让我对人生有了另一种理解:人是自己的发动机,要不断地加油。

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嘛:上帝在关了那扇门时,同时也会为你开启一扇窗。也就从那时开始,上帝给我开了扇窗,我和摄影结了缘。

那是1981年,身在上海的同学得知我的处境,毅然送我一台120相机。当拿到相机时,我傻眼了,这相机比我想像中要复杂得多,海欧4B型相机的调焦手轮在相机的右侧,有手指的人用三个指头就可以轻松旋动,但我没有手指啊。我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用两“掌”捧起相机,将取景框顶在额头上,用右“掌”使劲磨擦调焦手轮,皮都磨破了。120胶卷才12张,经常要换胶卷,常人装胶卷一分钟就能搞定,我却要10多分钟,一不小心还会“漏光”,我经受了成百上千次的失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我使用过各种相机,从海鸥DF到佳能1DSmkt……全都操作自如。

当初,学摄影纯碎是为了生存。1983年,我有了个体摄影营业执照,收入日渐增多,生活也有了改善。有人说,该满足了吧!但在我骨子里,当个普通的照相师傅绝不是我的追求,我要有更大的发展。于是,我开始买书籍、拜老师。1984年11月,我走出了大山,赴上海参加了全国的“即时艺术摄影大赛”,活动期间在黄浦江畔拍摄的作品《美景画不完》获得了本次大赛的特别荣誉奖,还是我国著名女摄影家候波女士为我颁的奖呢。这次上海之行,是我在艺术摄影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这次获奖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从此我每年都抽时间外出采风,走遍大江南北和海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1998年,我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在我看来,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命形态和人格的证明,艺术使我学会了对自身痛苦和孤独的超越,使我更懂得了爱别人和爱自己,使我从被动的人生变成主动的人生!

有句话叫“厚积薄发”,付出了总会有收获的,当你哪一天,按下快门,突然跳出一张佳作来的时候,这并不奇怪,实际上就是你多少年来艺术修养、生活经历的结晶。

记者走笔――

郑龙华做了什么?

2006年5月20日下午,郑龙华和他的助手出发了。这是一次远征。年近50岁的他为了圆心中的一个梦,背上照相机,告别妻儿,踏上了拍摄“中国百位残疾名人风采录”的征程。

―― 5年前就有了拍摄的想法

拍摄“中国百名残疾名人风采录”是郑龙华心中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已经在他心中藏了5年。

2001年7月13日,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举国欢腾,郑龙华也不例外,当时他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庆祝,大家觉得应该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郑龙华心里就想,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又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如果能够对中国那些自强不息的残疾成功人士进行拍摄采访,并做成画册,举办画展,用自己残缺的身体来讴歌残疾人,到时候把这些作为一件礼物献给奥运会,必定很有意义。

郑龙华把自己的想法跟朋友们一说,大家都对他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考虑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费,这个计划一拖就拖了5年。

―― 二上北京,梦想成为可能

2006年年初,一位朋友提醒郑龙华,离奥运会越来越近了,如果再不行动的话,他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虽然顾虑重重,但他心中却已坚定了想法,特别是当妻子毫不犹豫地拿出全家所有积蓄,用作活动启动资金的时候,给了郑龙华莫大的鼓舞和支持。郑龙华决定在两年时间里做好这项拍摄工作。

3月16日,郑龙华和朋友为了这个梦想,带着印制好的策划方案第一次上了北京。他们走访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新华社等五六家单位,询问了10多位专家学者,对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大家一致认为,郑龙华的拍摄活动是一项极具社会意义的活动,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样的评价无疑给郑龙华吃了一颗定心丸。

从北京回来以后,郑龙华就着手开始了拍摄的筹备工作。

4月9日,在市残联负责人的陪同下,郑龙华二上北京。这一次,他们来到了中国残联,找到了相关领导。他得到了中国残联的肯定和支持。中国残联专门确定了一位工作人员,帮助郑龙华做好联络工作,方便他们的拍摄。

―― 拍摄再难也要坚持到底

这次的拍摄对象是特殊的,需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拍摄时间是紧迫的,要在两年时间里采访拍摄全国30多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100位名人,更需要有吃苦耐劳的准备。因此他专门招募了两名志愿者,一名学新闻的和一名学计算机的,同时还开通了郑龙华摄影艺术网站,以便随时让大家了解他们的拍摄行程和拍摄情况。

“为了心中的梦想,一切困难和险阻都会显得很渺小。”临行时的郑龙华这样告诉我们。拍摄路上肯定会碰到许多困难,但是为了圆心中的那个梦,为了所有支持和关心他的人,他表示一定会坚持到底。

郑龙华拍摄的第一站是在萧山,去拍摄一个叫徐友的花木大户,随后去了绍兴、丽水、温州、宁海等地。看着他那并不高大的背影,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在默默祝他“一路顺风”。

郑龙华拍摄感言――

在我拍摄的对象中,都是各具特色和成就的人:有农村基层干部、民营企业家,有全国政协委员,有曾经的共和国英雄等等。

生命是公平的,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在残疾人创造财富的背后,却要付出多少艰辛与汗水!他们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他们的人生就是一本启迪人生的教科书,他们的人生就是和命运永无止息的竞赛和抗争。而作为一位同样是残疾人的我来聚焦和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并把聚焦和关注的结果,献给即将开幕的奥运,向世界更加全面地展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这就是我进行此次活动的本意。我们感叹生命,感叹残疾朋友的自信与顽强。他们的毅力是诗,他们的拼搏是画,他们的精神是歌。

小编絮语:

我想,此文的焦点,应该是郑龙华“手”捧相机的照片。文字哪怕可以忽略,单一张照片就够了。这张照片的内含,我想已经体现了我们开办“俱乐部”栏目的本意。这是一张好照片,因为它美。我不同意照片的“震撼”之说,我认为应该用“魅力”这个词,而“魅力”不是照片技巧能带给我们的,“魅力”是出于郑龙华本身。

现在距2008年奥运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郑龙华还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近70人的专题拍摄,他还有一段辛苦的路程要走。让我们为他祝福吧,祝愿他梦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