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货币“超发”是背后最大推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货币“超发”是背后最大推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经进入资产牛市的新时代!

究其原因,按照“货币数量论”――“物价总水平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观点,我们认为,国际和国内货币“超发”是推动本轮资产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同时,热钱涌入更是为国内资产市场火上浇油,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成为重要推手。

内外流动性夹击

自从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央行为了挽救濒于绝境的实体经济,不得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大量印发钞票刺激经济复苏。这种“饮鸠解渴”之举虽然暂时止住了实体经济上不断流血的伤口,但其后果也是显而易见。

众所周知,我国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即使今年央行适当收紧了货币政策,但信贷相比于金融危机之前的年度仍然是非常可观,1-10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达6.88万亿元。如果将时间拉长,观察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的两年时间里,新增信贷规模则达到了17.7万亿,市场上的钱实在是太多了。

如此天量的货币流入到市场中,必然是要寻找出路的,许多货币并不热衷于进行实体经济投资,而是寄希望于赚“快钱”,事实上也就演变成了热钱。有关统计表明,2000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例为1.5:1,2009年为1.8:1,到今年9月已上升到2.6:1。货币供应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流动性过剩现象明显,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

与此同时,货币超发引起人民币“内贬外升”,导致内外流动性夹击。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美元贬值。美元资产逐渐失去了对短期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导致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涌入收益率较高的中国,加剧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为资产价格上涨“火上浇油”。

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境外热钱研究课题组”监测发现,8月下旬开始至10月20日,境外热钱开始大量流入内地。以月度计算,9月、10月中国内地出现2002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热钱流入量。而当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投6000亿美元买国债,维持零至0.25%的联邦利率水平不变”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之后,热钱流窜新兴市场开始呈发狂之势,而围攻中国市场的景象再度上演。

另外,由于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随着美元的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随之迅速飙涨。我国由于对铁矿石、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高度依赖,进而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就会通过进口的途径传导至国内,引起国内商品价格上涨。

国内成本上升

我国当前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劳动力供给逐步从无限供给向局部短缺转变,促使劳动力成本上升。今年以来全国有24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有调查表明:受访的珠三角企业中有97%的中小企业表示用工成本上升,广东企业用工成本普遍提高20%左右。原材料进价也在上升,企业原材料购进成本普遍增长10%,钢材、塑料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20%以上,造成部分企业“增收不增利”甚至“增收减利”。

同时,企业资金成本高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显示,2010年上半年, 63%的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的利率要“高于基准利率”。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高达10%-12%。再加上汇率风险加剧,以及土地、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多重因素共同推动成本上涨,进而带动产业链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上升。

由此可见,收紧货币是抑制资产价格上涨、防止资产泡沫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是政策收紧的直接后果是中国经济增长要放慢。除非我们愿意接受一个相对比较慢的经济增长速度,否则,中国资产价格上涨也必将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