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剖宫产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剖宫产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本院在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 剖宫产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整治前)及2013年1~12月(整治后)剖宫产手术病历各300份, 比较两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品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均为100%, 但药品选择正确率由31.67%上升到93.33%, 给药时机正确率由26%上升到91.67%, 24 h内停药率由28%上升到80%。结论 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 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需持续改进, 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关键词】 剖宫产;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性应用

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 与阴道相通, 易发生感染, 故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近年来, 随着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 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1]。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延缓细菌耐药,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2011年, 卫生部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为了解专项整治活动效果, 持续改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作者随机抽取了2010年1~12月(整治前)及2013年1~12月(整治后)剖宫产手术病历各300份, 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通过病历检索系统, 检索2010年1~12月及2013年1~12月所有剖宫产手术病历, 各随机抽取300份(已剔除术前已有感染指征者), 通过查阅电子病历, 记录每位手术者一般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包括住院号、患者姓名、年龄、药物过敏史、抗菌药物名称、使用时间、疗程、用法用量及药物联合应用情况、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总费用、住院总费用等。并用Excel表格对以上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1. 2 评价标准 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等法规, 作为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标准, 评定所抽查病历用药是否合理。

2 结果

2. 1 抗菌药物使用率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 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为100%。

2. 2 联合用药情况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 预防用药均以单联为主, 其余均为二联用药.

2. 3 抗菌药物选择正确率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 共选用了10种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选择正确95例(占31.67%);专项整治后, 共选择6种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选择正确280例(占93.33%.

2. 4 预防用药时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 抗菌药物给药时机正确78例(占26%), 整治后, 给药时机正确275例(占91.67%

2. 5 用药疗程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 预防用药疗程正确84例(占28%), 整治后, 预防用药疗程正确240例(占80%

3 讨论

3. 1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 剖宫产手术为Ⅱ类切口手术, 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 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 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 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2]。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 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 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 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存在以下问题, 抗菌药物品种多、档次高、联合用药不适宜等。如使用三代头孢预防感染、单独使用甲硝唑预防感染、无感染高危因素使用二代头孢、β内酰胺类药物不过敏情况下使用林可霉素类药物、林可霉素类药物与甲硝唑联合应用等等。专项整治后, 抗菌药物选择正确率明显提高, 由31.67%上升到91.33%, 但仍存在少部分病例抗菌药物选择档次偏高问题。

3. 2 预防用药时机及疗程 预防用药时, 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 既保证了药物浓度达标, 又不影响新生儿的安全[3]。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 h, 若手术时间持续时间超过3 h, 或失血量超过1500 ml, 应补充一个剂量。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 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 术后24 h内可再用1~3次, 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 h。

由表3可看出, 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 本院预防用药给药时机正确率明显升高, 但仍有部分病例术前2 h或术后给药, 延误了最佳给药时机。由表4可看出, 本院预防用药时机明显缩短, 疗程合理率由28%提高到80%, 但仍有20%的病例疗程过长。研究证明, 使用抗菌药物超过3 d, 并不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4]。

由以上分析可知, 本院抗菌药物使用还存在不合理之处, 需持续改进, 建议医院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意识, 使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应用真正安全、有效、经济。

参考文献

[1] 曹丽霞,冯立新,赵文新.198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13):239-24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9.

[3] 刘记. 120例剖宫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98-99.

[4] 王永春.剖宫产术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 30(3):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