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然地理四维野外实习基地体系构建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然地理四维野外实习基地体系构建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完成实践教学的各项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了江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四维模式。

[关键词]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四维;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99-03

0 引言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学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通过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掌握野外考察与研究方法,并能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它是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2]。

野外实践基地是进行野外实习的具体操作场所,它的建设对搞好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至关重要,所以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一直以来都是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研究所关注的重点,很多学者对实践基地的意义、作用以及实践基地所承载的实习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3-6],但多数研究对实践基地的空间维度关注较多,较少涉及到实践基地时间维度的问题。本文以江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野外实践基地建设为例,从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探讨构建多层次的四维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提高对学生地理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水平,并为类似高师院校自然地理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1 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师范院校,和全国其他高校情况类似,自2000年以来,由于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所需的交通、食宿和门票等费用的大幅度增长,野外实习经费出现了较大缺口,为了减轻学生和学校的经济负担,学校采取了压缩实习时间、减少实习地点、缩短行程距离等措施,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实习效果和实习工作的正常进行[7]。

目前江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野外固定的实习基地数量只剩下一个(在2009年之前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设立在杭州,之后改为庐山),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暑假期间,虽然这一次集中实习安排在所有的自然地理相关课程结束后,但由于实习之前缺乏相关的辅助实习,只能是让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有一些大概的了解,野外实习仍停留在认知阶段,制约了实习基地作用的发挥,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要改变实习基地滞后的现状,除了加大投入外,在关注实习基地的空间维度的基础上,还要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将时间维度引入实习基地的建设中,构建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四维野外实习基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 四维野外实习基地体系构建

知识学习是一个梯度发展的过程,它从简单到复杂,与学生成长过程的学习特点紧密联系。构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也应该遵循知识学习的梯度发展规律,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认知层次上,还要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文以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例,结合教学计划,拟建立远近结合、功能不同的分等级的野外实习基地,规划建设的三级梯度实习基地如图1所示。

三级实习基地的建设遵循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原则,因此各实习基地的实习目标、内容和任务各不相同,每一级是递进的关系,和学习的递进同步进行。三次实习不是在同一时间完成,而是要合理的分布在大学四年的时间中。大学期间课程的开设顺序一般是从一些基础课和部门地理课程到综合地理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因此三次实习三级阶梯的实习模式与这种课程设置能有效结合。可以把这三种梯度看成是三个梯度空间维度,分别是梅岭的点状一维实习、庐山的线性二维实习和鄱阳湖的面状三维实习,再加上大学四年学习的时间维度,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四维模式。空间维度是随时间维度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实现的,三级实习基地在大学四年的时间维度上合理分布循序渐进,不仅提高了实习的质量,还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如图2所示。

2.1 第一级实习基地——梅岭

梅岭位于南昌市西北郊的湾里区境内,鄱阳湖西南岸,北与庐山对峙,距离南昌市中心仅18公里,梅岭属赣西北九岭山脉东端的一支余脉,为南昌市区唯一的山脉,属中亚热带的低山丘陵地貌区。将梅岭作为“点上”实习基地,是根据就近原则,并且兼顾了地理要素的完整性。梅岭点上实习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各地理要素的认知,使学生知道书本上描述的理论知识“是什么”,另外还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定量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等技术和方法[4]。实习内容主要为地质地貌、植物、土壤、水文等课程内容的认知实习。实习结束后让学生完成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成绩的考核。以梅岭为实习基地的短途认知实习,能强化课堂教学中难以描述的地理要素,对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有较大作用,并能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2 第二级实习基地——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濒临长江,东南紧靠鄱阳湖,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在山地气候地质构造、地貌、生物地理、土壤地理及自然景观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将庐山作为“线上”实习基地,主要是要把不同地理要素串联起来,在“点上”实习的基础上,使学生从点扩展到线,整体上理解实习线路上的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知识的认知上升到理论实践[4]。以庐山为第二级实习基地,主要强调对学生野外调查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传授给学生地理考察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加深学生对各种地理资料获取方法的理解。

2.3 第三级实习基地——鄱阳湖区

将鄱阳湖区域作为“面上”实习基地有其地域优势。鄱阳湖区域是一个较完整的地域单元,在该单元内,地貌类型多样,植被群落丰富,也有着较明显的土壤带谱,水文现象和水系形成及变化有着独特的规律,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和联系密切,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环境保护有着自己的特色。面上(区域)实习,是在点与线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应用实习,是一种探索与研究型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区域、综合观点以及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认知与验证型实习的基础上,将学生引入到科学思考、科学观察、科学研究的领域,从而较好的培养学生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4]。

3 结束语

自然地理野外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江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为例,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出满足不同需要的三级实习基地,分别是梅岭、庐山和鄱阳湖区。梅岭、庐山和鄱阳湖区分别对应着点、线、面等空间维度的三种维数,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时间维度,形成了完整的四维实践教学基地体系。

本文所构建的四维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基地体系,虽然考虑到了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不够,实习效果还有待检验,在实践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士弘.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赵媛,韩雪珍,诸嘉.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38-240.

[3]林孝松.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7(S1):86-89.

[4]许建国.高师地理野外实习新模式与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15-116.

[5]毛卫华.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4):80-81.

[6]刘富刚,张芳.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5,28(1):52-54.

[7]朱高龙,.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82(6):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