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MRI在腰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诊断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MRI在腰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诊断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 mri腰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腰椎间盘 MRI 检查患者中选择54例临床表现为腰痛,24无临床症状患者,分析并记录MRI 影像资料所表现的腰椎间盘情况。结果 54例临床表现为腰痛的患者,椎间盘脱出25例(46.3%),椎间盘膨出19例(35.2%),椎间盘突出10例(18.5%);2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腰椎间盘退变19例( 79.2%),椎间盘膨出3例( 12.5%),椎间盘突出2例( 8.3%)。19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呈现为软骨终板变性,其Modic分级:ModicⅠ级11个,Ⅱ级6个,Ⅲ级2个。椎间盘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HIZ) 有38例,占48.1%。 结论 椎间盘的形态学改变、HIZ信号改变等均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重要征象,MRI能清楚显示这些信号变化,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 腰椎间盘;腰痛;磁共振成像;诊断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椎间盘内部结构异常,发生退变、损伤或释放出炎症因子,刺激椎间盘内引起腰痛,不伴神经根性症状及脊柱畸形、失稳的影像学表现[1]。椎间盘源性腰痛客观体征少,缺乏特异性物理检查和辅助检查,诊断困难。MRI是一种安全、方便、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显示出椎间盘形态和信号的改变。本文对腰痛患者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MRI对诊断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疑似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51.3±16.2)岁,有慢性腰痛病史1年~18年,平均病程(3.5±1.4)年。所有患者均无外伤史,没有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和体征,没有作过腰椎手术。术前所有病例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及凝血系列等指标检查,进行普通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完成常规MRI检查。排除MRI检查禁忌症者,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创伤、肿瘤、风湿、肌肉韧带劳损等引起的慢性腰痛等其他病变不予纳入选择的病例。24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5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部疼痛,不能久坐和久站,严重时伴下肢麻木无力,活动后脊柱应力加大,疼痛加重。

1.2 检查方法 MRI检查采用Philips 公司ACHIEVA 1.5T NOVA DUAL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长方形体部表明腰部表面线圈。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ast echo-spin sequence,FSE)序列对腰椎脊柱行T1WI和T2WI腰椎矢状位,T2WI腰椎矢状位和腰椎间盘横断位成像。腰椎矢状位中, T1WI: TR 400 ms,TE 12ms,采集信号3次;T2WI:TR 3000ms,TE 110 ms,采集信号3次,翻转角900。腰椎间盘横断位成像中,T2WI:TR 4000 ms,TE 110ms。腰椎矢状位检查层厚为4.0 mm,间距1.0 mm。腰椎间盘横断位检查层厚为 4.0 mm,间距1.0 mm,矩阵为512×512[2]。

1.3 观察指标 ① 分析影像资料,判断腰椎间盘的病情类型。腰椎间盘退变:T1WI 的矢状位信号降低表明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膨出:MRI矢状面上椎间盘向后膨隆高起,横断面上显示较椎体周边影大出2~3mm;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椎间盘脱出:移位椎间盘组织的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3]。② 采用Modic对腰椎间盘退变的信号改变进行分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Ⅰ级,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为Ⅱ级,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为Ⅲ级。③ MRI显示腰椎间盘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HIZ),矢状位T2WI椎间盘纤维后方呈大小规则不等的圆点状高信号,横断面T2WI椎间盘纤维后方或侧后方呈短弧线形高信号。

2 结果

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对腰椎间盘 MRI 影像资料分析并记录腰椎间盘的表现,根据MRI影像分析腰椎间盘的病变情况。54例临床表现为腰痛的患者中,椎间盘脱出25例(46.3%),椎间盘膨出19例(35.2%),椎间盘突出10例(18.5%);2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中,腰椎间盘退变19例( 79.2%),椎间盘膨出3例( 12.5%),椎间盘突出2例( 8.3%)。19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呈现为软骨终板变性,其Modic分级:ModicⅠ级11个,Ⅱ级6个,Ⅲ级2个。椎间盘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HIZ) 有38例,占48.1%。

3 讨论

椎间盘病变、椎间盘膨出、突出或脱出等异常均为引起腰痛的病因,腰痛患者中腰椎间盘异常极其常见,在临床无症状的患者中,也可发现椎间盘异常,本组病例24例患者中,腰椎间盘退变19例( 79.2%),椎间盘膨出3例( 12.5%),椎间盘突出2例( 8.3%),长期的缺乏体育锻炼和伏案工作是引起腰椎间盘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腰椎间盘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HIZ)是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中的影像学标志,预测疼痛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同样适用于临床无疼痛表现的患者。本组病例显示患者椎间盘发生不同程度的蜕变,HIZ有38例,占48.1%。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的形态学改变、HIZ信号改变等均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重要征象,MRI能清楚显示这些改变,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杨,杜勇,杨汉丰,等.MRI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诊断价值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103~104.

[2] 刘志博.MRI对诊断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7(5):1646~1647.

[3] 陈阵. 腰椎间盘病变致下腰痛的MRI诊断[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