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前有效预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前有效预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预习是语文知识的起点,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为了让预习有效,我总结了一套培养学生预习的方法,与同行共勉。

一、明确预习作用

有效的预习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制订了奖惩制度来约束学生。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评比中个人成绩的得分。具体做法:下发学案,认真批改,课前评比,树立典型,表扬先进,鼓励后进。然后将个人成绩统计的结果汇报给班主任,其结果被纳入班级综合评比中,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前预习效率。

二、增加预习的信心

要想让学生由“知之”到“乐之”,关键就要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同一学科,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情,其选用的预习方法也不同。如,讲解《三峡》,预习时除了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外,要高度重视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足够的注意。可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理解文章内容,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点攻克。回顾自己曾学过的写景美文,他们都有哪些特点?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三峡》一课的重点,即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三、提高预习质量

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提高预习质量,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预习内容,做到灵活多样,兼顾全面,真正起到预习的作用。通过预习鼓励学生发现一些问题,从而引导他们去思考。设计《端午节》的预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者沈从文的个人资料,我是以“归纳作者档案”的形式呈现的,从哪些方面介绍准确适当,由学生自己明确,既考查了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得法的预习为课堂教学减轻了压力。

四、加强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源于教师的反复培养,长期的训练。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教师认真批阅,及时反馈信息。我通过三种情况检查:(1)个人检查。上交任务单前自己检查,看看自己有没有疏漏之处;(2)小组长检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3)教师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作为课堂上重点讲解的依据。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预习,学生初步领会新课的内容,降低了学习新课的难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根思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