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标下听课与评课走向何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8月,我研究生顺利毕业后,重新回到拉萨中学。在听了数学组今年刚来的两位新教师的公开课后,教研组长通知我这学期之内也要准备一节公开课,我欣然点头同意。虽然仍旧会对很多专业人士坐在教室里听课心理上感觉紧张,但是不管什么情况下,我对上公开课都没有反感和逃避过,没去读研之前也是经常会安排我的公开课。只是如今实行新课改已经3年了,听课和评课的模式却仍旧和以前没什么差别,在此就听课和评课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听课
1.听课前是否通知授课教师?
2004年上海教育曾经报道过民乐学校实行的“推门听课”[1]。所谓“推门听课”或者“突击听课”,即听课人(多为学校及上级教育管理行政、业务领导)在听课前不事先通知授课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进教室随堂听课的一种方式。[2] [3]总之,体现的是随机突然进入课堂。另外“推门听课”不只是对授课教师的检查,通常也伴随着对听课人的规定。例如:“‘推门听课’组成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各学校校长及业务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不少于30节。学期结束后,各学校校长及业务主任将听课记录交中心校存档,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4]
与此相对应的听课方式,是提前通知授课教师,俗称“预约听课”。而不是突然袭击,平时各个教研组内部组织的听课基本上就是这种方式。且不论哪种方式对激励教师的成长更好,课堂上突然多出授课教师和本班学生以外的人,就算没有影响到老师,可能也会有些学生抑制不住好奇心观察进来的陌生人,所以听课时进入教室的人对课堂是有影响的,随意进入教室还是有待商榷。
现在很多学校里基本上都配备有多媒体摄像设备,实际上领导想听某些老师上的常态课,完全可以通过现代化设备解决,直接用摄像设备来观察课堂。所以“推门听课”除了它的突然性、随机性,其实不需要真的直接进教室。这样“推门听课”就可以不影响课堂,那么常态化也完全可以,利用好了就是教师成长的一大助力。
2.谁听课及听谁的课?
听课人通常有领导、教研组同事,我校以前每次教研组安排听课时,学校领导及各科室领导都会来听,现在基本上都是组内听课。实际上领导听课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听课与分析课是校长管理学校教学、提升教学领导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5]其实除了同一个组的可以互相听课,不同科目的老师之间也可以互相听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科目之间的差别正好可以开阔教师的思路,但不同组的老师互相听课还是少见。
听谁的课,一般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上公开课的多,很多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就很少上公开课,甚至基本不上,偶尔会有资历很老的教师上示范课。谁上公开课基本上是科室领导或者教研组长安排,新教师都必须要上,但是一些老教师就会有推诿现象。其实,上公开课接受大家的评判,总是不如只面对自己的学生讲课让人放松。所以,上公开课也是不讨人喜欢的任务。
3.听什么课?
通常情况下我们上课的类型,包括新授课、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研讨课等。但是,平常教研组听课的时候,一般授课教师都会准备新授课,其他类型的很少有人展示。这其实也不利于大家的沟通交流,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很多教师可能认为新授课才最重要,复习课、习题课等都不太重视,我觉得这也应该是需要转变的一个想法。对于系统的学习来说,每节课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只听一种课,授课教师个人的成长是有限的,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的也就一种类型。所以,应该呼唤多种类型的公开课,不能只局限于新授课。
4.听课是不是就只听授课教师讲的怎么样呢?
通常听课都被认为是大家审视授课教师的功底,所以授课教师会有被审查的紧张,听课教师也多是关注授课教师讲课的情况。我觉得应该不仅仅是这样,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更不应该只是听老师讲得好不好。比如备课,我们通常会谈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听课也不能只关注教师讲的如何,一节课最重要的还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老师在课堂上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听课的时候应该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我曾经和我的研究生导师向蓓莉副教授在北京某小学听过课,听课的时候,向老师就坐在了面向学生的前门那里,时刻关注学生的表情及动作。有的时候我们听课也会坐在学生旁边,而不是教室的后面,这样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的每个行为及表情。
那么听课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什么情况呢?
首先是学生的基础。在孔子的教育理想里,是“有教无类”。实际上,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模式下,一般老师是不能决定自己可以带什么样的学生的,在分班的时候,总会有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老师只能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情况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上好一节课。在拉萨中学,各个班学生的基础就是有区别的。比如拉萨中学有个宏志班,是藏族班,班级固定的设为10班,学生要满足两个条件:考试成绩好、家庭贫困。汉族班和藏族班除了考虑基础还要考虑到民族文化及传统带来的不同。各个班级还会因为班主任的不同,管理方式的差异,形成的班风以及学风也有差异。比如有的班级可能会学生较为活跃,有的班级可能较为安静。这些都要做为备课以及听课的依据,但实际上我们评课的时候还是没有关注这些内容。仍然主要是评老师哪里讲的好,或者哪里怎么讲更好,涉及到学生的就是课堂上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或者练习时间的长短,学生能不能掌握老师所讲内容。关于学生在他自身的条件下以及在这节课老师的引领下能掌握多少,应该掌握的掌握没有,掌握的怎么样,这些都很少在评课中提到。
其次是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的引导所做出的行为及回应。很多人会把老师上课和表演联系在一起,因为讲课时也要注意服饰、姿态、语言、音调等各种外在的内容,但是老师上课毕竟和一个人的表演是不一样的,课堂可以说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只看到老师的表现,而忽视了学生的情况,只能说是本末倒置了。在我看来,探究式学习并不是要求所有要学的知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就和我们继承与发展的宗旨相违背了。而是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知识之路。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举数得。所以,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的学习探究行为,及学习探究的成果应该被关注到。
二、评课
只听不评,听课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俗话说“理不辩不明”,大家从多角度来探讨同一个问题,会给每个人都带来不少启发,一个人“闭门造车”是很可怕的。
听课的目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听课教师学习授课教师的教学经验、授课教师在听课教师的讲评中寻找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学生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是否达到学习的目的。
那么评课也应该主要围绕目的展开,听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学生的情况思考这节课的亮点和不足。现在评课主要是关注的授课教师哪里需要改善,很少结合学生的基础及表现。评课教师也很少讲到听完课后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也很少有人主要从学生的行为及学习成果去谈,这些应该是以后听课和评课需要注意的地方。
评课时也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去评,鼓励听课教师及授课教师去发展多种授课方式,而不是直接给予终结性评价,这节课哪儿上的好,哪儿上的不好。如果真的对课堂哪里有质疑,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在当时的学生基础、及当时情况下,当时对课堂内容处理方式变化一下是不是更好,怎么变化等等。
评课一般会涉及到教态、板书、内容衔接、语言、音调、管理学生、练习时间、提问、学生回应、教材内容处理方式等等。但评课的时候一般都是讲些比较泛泛的意见,非常细致周到的对课堂的分析讲评较少。讲评一节课也基本上是从这节课本身去评,而不涉及到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更比较少谈到在整个高中阶段数学科目中的作用,所以对很多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也会理解不同,但评课的时候又不说清自己的理解,只就所听的这节课谈课堂上所讲内容。
总之,新课标下听课评课不能仍然沿用一贯的老模式,而应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给新教师展示的空间,给老教师继续焕发青春的理由,让所有老师都积极的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是一以贯之的老模式,不仅会消磨老师们的创造性及热情,也会渐渐失去活力。
参考文献
[1] 陶小青.教师欢迎“推门听课”――民乐学校探索教研管理新模式[J]. 上海教育,2004(06): 24
[2] 张斌.推门听课――一种不合时宜的教学管理方式[J]. 当代教育科学,2003(16): 36.
[3] 张昕轶.推门听课也要先“敲门”[J]. 中国教育报,2007-05-15第007版.
[4] 朱自祥.白庙乡中心校开展“推门听课”活动[J]. 商丘日报,2008-11-18第002版.
[5] 李晶.校长如何更专业地听课?[J]. 中小学管理,2010(10):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