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古之谜试揭秘(连载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一部分
珍贵文物出土,古代遗存颇多
本部分提要:小兴安岭是我国北部最主要的山脉之一,不仅孕育极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也富有神奇的历史色彩。然而,以前的历史介绍似有偏颇,使人们对小兴安岭的早期历史有些陌生。本章依历史事实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是女真人暨金祖先人重要历史活动区,特别是金代前后更是重要活动基地,金山屯区横山金代遗址和古墓群出土金牌、石幢堪称目前所有出土文物之最,但由于缺乏文字资料等原因,至今史学界对此尚无具体的介绍和解释,因此也影响了伊春在金史方面的应有地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遗憾。本文将这些非凡的历史现象进行综合研究,从而为揭开“千古之谜”的神迷面纱而找到考古实例根据。
据有关书籍和伊春市史志记载,以及黑龙江省博物馆、伊春博览馆实物展出看到,伊春地区是古文物特别是金代文物的重地之一(有些还可上溯至北方石器时代肃慎族——即金之祖先的时代)。其中就有铁力、南岔、郎乡、带岭大青川、嘉荫、新青等地发现各种金代文物。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独特的当属金山屯区横山等地系列金代文化遗址、古墓群和特殊的文物。
一、伊春暨金山屯区所发现的主要金代及其祖族肃慎人遗址、文物概述和例举
五号桥遗址 在南岔区境内,汤旺河右岸二级台地上。国铁五号桥南50米,遗址地表是耕地,耕土厚约15厘米。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00米。1982年5月,市文物普查队在遗址地表采集到双面磨光石矛一枚(残)及手制夹砂灰、黄两种陶片,其陶片和新开流的某些陶片质地相似,但纹饰不丰富;石矛与松花江流域的某些新石器时代晚期石矛近似。该遗址当是晚于新开流文化,早于海青文化类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较大的居民点。
小狐山遗址 在西林区白林镇南端,汤旺河右岸(原河道一级台地)现河道三级台地上。位于西林小学操场南30米,家属队菜地西北20米,西林区西林镇北3公里处。修筑哈伊公路挖土时遗址西北角原貌被破坏。断层可见文化层厚约40厘米。遗址北角陡崖距地表高约20米,遗址南面呈扇形分布。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00米。1982年6月,市文化普查队调查时,在该遗址地表采集到两类陶片。一类是手制夹砂红衣陶、红褐陶及黑陶,火候较高,少数陶片可见唇边戳刺纹和肩部饰拍印菱形纹,陶胎薄厚不等;另一类是敛口平腹翁器。还有少量唇边和肩部饰附加堆纹的罐和小喇叭口、平底碗等。从陶系看,属海青文化类型,小狐山遗址当是青铜时代的居住址。
嘉荫河古城 座落在嘉荫山东南麓,新青林业局施业区内;嘉荫县、新青区,鹤岗市交界处,嘉荫河右岸,西梧桐河左岸。位于新青林业局前进农场南12公里,邵家店西北18公里。1981年,新青林业局森调队人向文物主管部门报告了古城情况。1982年7月,市文物普查队调查了该古城。古城南低北高,依势掘壕筑城,东西两面壕外可见断续土坝,壕深3米,宽3~12米不等。壕里面是城墙,依城墙有马面,东北西3面城墙约长1400米,每隔40米或90米即有1个马面,共存马面24个,有的马面低于城墙。城墙底宽6米,残高2~1.5米不等。古城的偏南部,日伪时期修一“警备道”穿城而过,在椭圆形平面中直径约为350米。在警备道南约60米处,东西两面对称出现豁口约宽20米,当是两个城门所在,在豁口处又对称出现向城内延伸的残墙,当是瓮城。在东南翁城内拣到1件3足单耳祭器和5件饮煮器,6件皆属铸范合城铜器具。除南面低洼不见城墙外基本完整。1984年8月,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第三届契丹女真史学术会”上,市文物管理站王东甲宣读了他的论文“阿疏城考”,认为该城即是辽末金初的阿疏城,这一点待考证。但不管怎样,古城内所发现的6件铜器,均为辽金时代的典型器物,因此,可认定其为辽金古城。
大青川遗址 在带岭区大青川经营所,永翠河右岸三级台地上。位于火车站东100米,永翠河南150米处。1958年,绥佳铁路修复线时,筑路工人在大青川火车站铺岔钱撤土方劳动中发现一处窖藏文物,省博物馆孙秀仁等同志得到报告后,即赶赴现场。经简单清理,在距地表约6米深的窖坑中出土32件文物。其中,有宋代四系瓶、铁铧、铁刮刀、铁铡刀、铁锛、铁车辖、铁凿、铁锯条(残)、鱼叉、铁镐、熨斗、铁剪等农具、渔具和日常用具。根据出土文物的开制特点可知,其与省肇东八里城、依兰县土城子出土的铁农具相同。大青川遗址当是金代中兴时期的居住址。当时村民既发展农业耕种,也从事渔猎。
砂山遗址 位于南岔区汤旺河右岸一级台地,与金山屯横山相连。砂山火车站对面,系东方红战斗二队农田。1965~1968年,当地村民在开荒耥地时出土一方“都统所印”,系铜质、九叠纂书,印呈方形,背有梯形方钮,边刻“都统所印”,背上刻“行六部造,贞五年五月”。另有一把镂金战刀,已被村民改制做用具。1982年,市文物普查队对铜印出土地点进行复查时,未见其它遗迹。据说曾出土铜钱和铁箭头之类器物。该方铜印为金代官印,但该遗址至今尚未发现当时的生活及生产用具残片,因此,初步可以认定其为金代都统建置所遗。
石网坠 1983年5月,市文物普查队于嘉荫县常胜公社桦树林子遗址中采集。椭圆形,为花岗琢磨而成,长190毫米,宽136毫米,厚71毫米,中心有槽,通体光滑,工艺精湛,使用痕迹明显。其形制不大,实为罕见,该石网坠是研究古代人集体捕鱼生活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这说明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存市文物管理站。
柱状石矛 1961年,省博物馆在市征集。全长23.5厘米,铤长10.5厘米,两腊非常短,铤呈圆柱形,形制极特殊,为罕见之精品。它是古代用于狩猎和农植的两用工具,对研究小兴安岭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生产工具及兵器的演变有重要价值,现存省博物馆。
青铜时代文物陶罐 1983年7月,市文物普查队于新青区嘉荫河右岸前进遗址采集陶片,后经复原而成。器口微敞,短颈,鼓腹,平底。呈黄褐色,素面(内外似着红衣经日晒裉色),系夹砂手制。全高160毫米,口径96毫米,腹径117毫米,底径57毫米,壁厚5毫米。该陶罐属海青文化类型,应是青铜时代日常生活器皿。现存市文物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