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达到与培养经济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收稿日期:2013-04-01
作者简介:张楚廷(1937-),男,湖北天门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长沙,410081。
摘 要:人们思考问题,总是力求更准确,更有效,更深刻,更宽阔;所谓更有效,就是达成
经济思维,就是在最少时间内求得最好的思维效果。如何达到与培养经济思维,一直是哲学家、科学家与教育家们思索的问题,许多人提出过方案或建议;其中,奥康剃刀尤其著名。我们觉得,达到经济思维,至少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做:想最值得自己去想的问题,在最清醒的时候去想最需要想的问题,一次只想一个问题,锤炼专注的心理品质,及时笔录思维的结果,隔几天或几个月之后再思维,讲究思维方法,维护发散思维与直觉思维,不要形成思维定势。
关键词:思维;经济;达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3)04-0045-04
人们思考问题,总是力求更准确,更有效,更深刻,更宽阔。所谓更有效,就是在同样长的时间里把事情想得更清楚,更深入,也更多,就是达到经济思维。
我们将经济思维理解为更有效、更确切、更深入的把握住问题的基本方面。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如何达到与培养经济思维。达到经济思维,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是深远的,有更高质量的生活,有更完美的人生。实际上,这也是改善自己思维品质的一个过程,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
如何达到与培养经济思维,一直是哲学家、科学家与教育家们思索的问题。圣普塞(Durand de SaintPourain)、奥康(William of Ockham)、多勒斯姆(Nicole d’Oresme)和加利略(Galileo)都提出过方案或建议;其中,奥康剃刀(Ockham’s razor)尤其著名[1]。我们觉得,达到经济思维,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想最值得自己去想的问题
面临的问题会很多很多,要想的问题也就可能很多很多。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听说读写,谈天论地,携老扶幼,养儿育女,人际往来,世间多少事!
不同的人所想的问题大都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下所要想的问题也可能是不同的。现在,我们所主要关注的是,同一个人在相对确定的时空环境下怎样去思考。关注的重点之一是选择那些最值得自己去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自己最值得自己去思去想的问题呢?这当然就有一个意义判断了。越是有意义的问题越值得去思考。
问题可能是自己发现、自己提出的,也可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从书本上看到的;有可能是突然出现的;有可能是持久存在的;有些估计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有些估计是无论如何能找出个答案来的,这都是预估,为选择做的准备之一。这样,或许将问题排排队是有益的。
什么问题特别有意义,什么问题特别值得去思考,确实可能只是做一个预判。问题的意义和价值的充分显现常常需要一个过程。也许,一种想象不到的意义在哪里,自己却不得而知。因此,对问题意义的判断亦并非易事。不过,无论如何要去做一个初步的判断。未来发现其有更大的意义,或发现其意义十分有限,这都不是不可能的。可以拿着去请教智者,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自己作出判断,预估或预判。
二、在最清醒的时候去想最需要想的问题
想什么,是可以去把握去控制的;梦什么,是无法设计和预知的。每个人的梦不同,每个人每晚的梦一般也不相同;梦中可能有“连续剧”,但那是离散的,下一集与上一集怎么联系着的,也说不清楚。不是想梦什么就能梦什么的,有“白日做梦”一说,意思似是异想天开,做不到的事。有美梦,有恶梦,都难以控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种规律似不存在。不过,梦的内容多少还是与人生经验有关的,而怎么关联的,是用因果关系说不清楚的。
人在清醒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想什么,如何想,何时想,都还是可以做一定调控的。这跟处在睡眠状态的区别是很大的。实际上,高质量的睡眠对于清醒时高质量的思考十分重要。梦的太多,还恶梦不断,睡眠质量就有问题,从而影响情形是思维的质量。两者不同,却是相关联的。
实际上,在白天,人的清醒状态也有不同。有特别清醒的时候,通常也可能有昏昏沉沉的时候。对于同一问题,与其在昏昏沉沉的状态思考两小时,不如在清清醒醒之时思考半小时。
张楚廷:如何达到与培养经济思维
从早到晚,人的精力相对充沛的时候,也有相对疲乏的时候。相应的,思维的有效性也有区别。
有所谓生物钟。有些人是上午精力旺盛,有些人是下午,有些人还是“猫头鹰”。比如说我自己,从小到现在,都是下午精力最好,晚上次之。无论头一天晚上睡得怎样好,上午都不是最有效思维的时间。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对于我,似乎并不适合。我是一日之计在于午,而一年之计在四季,春夏秋冬差别并不大。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把最需要去思考,也可能思考起来特别困难的问题,放在下午去思考。这确实是因人而异的。把最困难的事放在下午思考,我并不认为这是对人人都适合的。每个人最好摸索清楚自己的生物钟,以便对思考的问题进行选择、组合,达到整体的更好思维效果。
三、一次只想一个问题
“一心不能二用”,这话是对的吗?人的行为可以同时有两种,比如边弹边唱,还可边写边说。有的人还进行这类两种行为同做的专门训练。但同时思考两个不同的问题是很困难的,三心二意对思维显然是不适合的,至少不是十分有效的。
所谓同时,不是指一两分钟,一两分钟之内思考两个不同的问题几乎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谓同时,至少是指一个小时左右,在这个时间段里最好仍然集中思考一个问题。
尤其是那些涉及面比较宽,关联性比较强,而且需要达到一定深度的问题,可能要集中更长一些的时间来关注。对于这种思考更是“一心不可二用”的。
在有些问题的思索上,是很需要连贯性、连续性的。起起伏伏,断断续续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十分不利。如果是自觉安排的间歇,那是另一回事。对于这种间歇,常常需要在此之前明确自己的思索已到了哪个程度、哪个阶段,也就是明确下一段的思考从何处入手。毕竟在长时间里这种间歇是难免的,因此让间歇不成为中断,不成为“下次重新再来”是很重要的。
四、锤炼专注的心理品质
在同一时间里做两件事是不恰当的,在不同时间做不同的事是必然会有的。
如果两件事在性质上不同,那么,对它们的思考性质与方式通常也会有所不同。这时候就要求拿得起、放得下,不能做着这件事的时候又想起那件事,两件事在头脑里打混,说不清,理还乱,以致心烦意乱,思维效果显著下降。
实际上,在这种情形上,就需要有效地实现注意力的转移。这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做这件事的时候专注于这件事,到了做另一件事就需要暂时撇开前一件事而专注于后一件事。在后一件事上也很专注,前后两种专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
例如,对于那些从事行政管理的学者,一方面在做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做学问。这两件事都需要投入精力,全神贯注。两件事上都专注,就需要很好的心理品质。关注的对象转移了,但专注力不能变。这样,才能“两不误”,把两件事都做好。这种人也就是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人,高效率地做两件事的人。
当然,总还有另一件事的,不只两件,而是三件、四件。这仍然是一个要善于把握轻重缓急、做出选择和安排的问题,仍然是需要合理安排,以保证在主要事情上能专注处理。工作上的多项事情上的巧妙组合,显然有利于思维经济。
五、及时笔录思维的结果
有时候,思维场因内外条件的影响而不得不中断。此时,思维的结果,无论是成品还半成品,都需要笔记下来。尤其是那些顿悟、灵感,那些突然出现的想法,更是容易瞬息即逝的,更需要及时记下。这些想法很可能是新颖的,含有创造幼芽的。这一类对象的获得所依靠的还是顿悟、灵感等直觉思维。其特点还在于突发易逝和可能包含创意,一般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谓直觉贵于逻辑,就是这个意思。
有些想法出现在睡眠初醒之时,有时甚至出现在梦里。这些想法有的可能十分荒诞,但也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新思维。此时,最好坐在床边就记下,写在一些小纸条上也好。写好后,尽可能放在自己容易再看到的地方。
而且,有时突发出现的想法是发生在步行时,发生在汽车上、飞机上,有时可能发生在聊天时,发生在运动场上,发生在欢声笑语之中,发生在与他人的或自己的思想碰撞之中,或者在辩论之中。
演讲时,上课时,若能让自己的思想自由流淌,这也是很可能产生新想法的场合;尤其是在这种场合还有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更有可能激发生出新观点、新问题。
随时记录下这一切,都是经济思维所需要的,如此看待自己展开的这种思维,它也就成了经济思维。
六、隔几天或几个月之后再思维
有些问题是一时难以想清楚的。不明白这一点,急于求成,反而更难有结果。思维需要从容,需要在冷静的状况下进行。真可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此时,宜于将问题搁一搁,有意地搁两三天之后再来思考,让思路有出现“拐弯”的可能。思维进入“死胡同”的情形是有的,若不能自拔就出不来了;此时,不硬撑着,放松一下,搁置一下,就很可能柳暗花明,出现转机。
有些问题可能在数周或数月之后仍不得其解。但又可能因为是“忘记了,重来”而获得全新的感觉,调整了视角,因而取得突破的机会反而增加。
当然,某些问题的解决是有时限的,到时候必须有个结果出来。例如,完成某项有时限的任务的设计方案,就须要及时拿出;又例如,他人询问的某个问题的解答,总不能拖得太久吧。对于设计方案,很可能不会难到拿不出,只是为了有更优的方案,为了求得尽善尽美,就可能作一个计划,分阶段完成。关键在思考,在初始方案、中期方案和最后方案上作一个阶段性安排;同时,也有相应的不同阶段的思考,使这个相对较长的思维过程更经济有效。这是一个整体上对经济思维的讲究所需要的。
方案总是可以拿出一个来的,是否优秀不一定保证;但他人询问的问题,不能总有把握做出回答。此时,一方面去查阅一些参考资料,必要时还得请教高人。不能保证自己没有被难倒的可能,但可以保证多多请教已有方案的名家。
七、讲究思维方法
是方法论更重要,还是观念的获得更重要?对于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而言,人们更看重的是:他实乃方法论大师。这一点更重要。笛卡尔(René Descartes)也是方法论大师。他们更重要的贡献正是在方法论上。
恩格斯曾赞扬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说他们两人把辩证法说得很清楚,很完整了。辩证法即方法论上的一桩最重要的成果。
笛卡尔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之一,但他的这一成果仅仅是他方法论成就的一个案例,他把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巧妙地融在一起,这就成了解析几何。
说方法更重要,实际上就是在说思想方法更重要。人最伟大的力量源于其思想,思想力量最有效地发挥则要依靠思想方法。
思维经济与否,对此之判断与其产生的思想价值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开花结果的思想还可能说它经济吗?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在思想方法上多下功夫,这本身就是经济思维所需要的。
八、维护发散思维与直觉思维
心理学上,根据不同特点,将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一般来说,在人的幼年时期,是偏于发散思维的,是更多直觉思维,并且,他们常常生活在形象的世界里。在接受教育的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思维的逻辑性,提升思维的抽象性,并使思维越来越具有收敛性。
可是,现实的教育中,在逐步增强学生的逻辑能力、收敛能力的同时,磨损了直觉与发散的天性。逻辑性加强了,可贵的创造性减弱了;收敛性增强了,可贵的发散性削弱了。完整的创造,既需要直觉,又需要逻辑;既需要发散,又需要收敛;可是,前者是开拓性的,后者是保健性的。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忽视直觉思维,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批评:“直觉思维是神圣的天赐,而理性思维则是忠实的仆从。我们造成一种社会,它给仆从荣誉,却忘却天赐。”[2]
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必须在发展逻辑思维和收敛思维的同时,维护直觉思维与发散思维,这样才能真正发展创新性思维。教育的思维培养与维护使命,直到大学教育阶段依然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并且应是在更自觉、更有效的要求下关注的。
九、不要形成思维定势
经济思维要求最少时间内求得最好的思维效果;思维包含的创造性显然是思维效果的重要标志。
什么叫创造呢?创造学中对创造给出近几百种定义。在此,我们不可能进行专门介绍。其中有一说:创造即忘记过去。创造不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实现的吗?怎能忘记过去呢?
这里,“忘记过去”,指的是不被过去所缠绕,不要形成思维定势。“忘记过去”,常常意味着在思维上的自我解放。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保持思维的活泼。严谨有余,活泼不足,这就很难走向创造。
而所谓思想活跃,就又要回到直觉思维的发展、发散思维的发展上来。这实际上是一件事情的两种不同的表达。
总之,一个人的知识很丰富是重要的,但这些知识若要实际地变成财富,就必须利用这些知识,并扩展知识,使之更丰富,就需要有优秀的思维品质,以此优秀之品质进行经济思维。
参考文献
[1]Encyclopdia Britannica. Ockham’s razor [K]//Encyclopdia Britannica. Encyclopdia Britannica Online Academic Edition. Encyclopdia Britannica Inc., 2013. (sine die)[2013-07-01].http:///EBchecked/topic/424706/Ockhamsrazor.
[2]转引自:Sample,B. Metaphoric Mind: A Celebration of Creative Consciousness[M]. [sine loco]: Jalmar Press, 197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