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联网会给基础教育带来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4月初,我和编辑部同事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14(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现场听取了多位院士和专家关于物联网应用趋势的报告。尽管大会报告中并未将教育作为当前的热点领域而有所涉及,但会后经过交流,我认为物联网对基础教育将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产生的背景是人类正在步入普适计算时代。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2005年以前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PC时代,2005年以后是以软件和互联网为中心的网络时代,而如今,我们正进入一个计算机越来越小,却无处不在,并与日常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普适计算时代。在这一时代,由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传感器等都在产生着数据,如失联的马航MH370在关闭信息通信系统之后其飞行数据是由发动机自动传送给卫星的,人类收集到的数据将会越来越多,因而,物联网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相得益彰,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推动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离我们并不遥远,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可以看作是物联网的初步应用。在教育领域,方兴未艾的“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也是物联网应用的体现。只不过现阶段,研究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对物品(如图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管理和对环境(如温度、阳光等)的感知。随着人们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程度的加深,在人、技术与教育和谐统一的思想指导下,技术将越来越向人靠拢,有希望借助个人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移动App以及云服务来实时追踪个人学习时的各种数据,如有效注意力时间、眼球的移动、学习时情绪和脉搏的变化等,正如《地平线报告(2014版)》所预测的那样,实现学习的自我量化。
我们的教室也将发生变化。在本期采访吴俊杰时,他谈到计算机将小到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会隐藏在手写板、显示器,甚至是耳机、眼镜里面。这样一来,现在的机房将可能变成专门探究计算机科学的实验室,而普通教室会引入更多的信息技术设备而变成机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课堂。以信息技术课堂为例,学生在普通教室里就可以手持专用学具学习编写代码。在学生做习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能看到学生的眼神、动作、表情,判断他是懂还是不懂,而不会被一排排的计算机阻挡眼神间的交流。
教育还应该为物联网做好人才的储备。对于物联网,经常会听到“环境越智能,人越傻瓜”的质疑声,我们当然不希望学校中由于物联网的应用,而将未来的人才培养成“傻瓜”,因此基础教育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了解物联网的利弊,如《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反复强调的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等等,让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选用技术。还要让学生明白物联网的原理,正如在本期策划中王荣良教授所谈到的那样,要让学生知道哪些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来做、让计算机怎样去做,哪些必须人做,也就是计算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敏锐抓住软件创新到硬件创新的计算机发展趋势,找到新的教学载体,让学生们尝试去驾驭物联网技术,尝试去做大数据分析,拥有大数据思维。可喜的是,目前就有教师开始了这样的实践,在本期策划和今年4月在常州举行的2014年中小学STEAM论坛中,均能看到相关的案例。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联网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什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